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AI创世纪 > 第二十四部分 冷战之后是凉战_562换汤不换药(六)

第二十四部分 冷战之后是凉战_562换汤不换药(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美国和西方世界也注意到了,原苏东地区的这种新的动向。中央情报局当然不希望看到他们刚刚解体的这个苏东板块再次的强大起来,更不希望看到这一地区出现类似于二战时期希特勒式的带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领导人。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深刻的明白这些苏东地区新冒出来的政治家,都是什么出身,而这些人对于美国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东欧地区由过去的旧精英转化来的新贵们,很多人并不买美国的账,因为他们大多数是由于美国实行的政策而受到国内反对派上台之后组成的新政府的清算,而被迫远走他乡的。正是由于美国的政治操作,使这些人丧失了原有的权力。所以在他们的脑中,始终认为美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是那些国内的反对派背后的终极金主和后台老板。

    这些人想要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最大的绊脚石和阻碍,也是美国和代表美国利益的那些人。

    而这些人从根本上是讨厌西方民主制度的,他们一般都不喜欢俄国人,因为俄国人抛弃了他们,但是更不喜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是他们真正的敌人。

    而美国为了对付这些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无论是宣传口径上的抹黑,还是派出杀手和刺客刺杀,总之是要把这些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和他们支持的人彻底从前苏东地区的政坛上赶下去。

    而这一切矛盾最后经过长时间的激化,最终在前南斯拉夫地区产生了一个总爆发,美国和北约对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南斯拉夫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尔维亚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当时的南斯拉夫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命令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迅速解体。

    同时,在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而独立。

    1991年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

    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截至1992年4月27日,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而在这一时期,由于南斯拉夫联盟正在参与在波黑境内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并没有对科索沃的这一政治举动采取任何措施。

    而在波黑战争时期,贝多伊齐和亨德里奇·穆勒所控制的国际洗黑钱组织,开始从一个单纯性的国际洗黑钱的犯罪组织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法人实体。

    亨德里奇·穆勒和贝多伊齐影响和发动了他们这一国际犯罪网络上面的军火贩子们,开始拼命支持南联盟和波黑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军队。

    而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南联盟和塞尔维亚人的军队并没有很快的被有北约和美国人支持的克罗地亚人和穆族的军队打败,而相反,他们反倒取得了在军事上的巨大优势。

    这使得北约不得不安排冲突地区的各方势力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的领导人,在1995年在停止波黑内战的战协议上签字。使得在这一地区长时间持续的波黑战争得以最终平息。

    而正是波黑战争中亨德里奇·穆勒组建的这个带有政治性质的金融组织的出面,才使得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波黑的塞尔维亚族人武装力量有能力对抗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北约组织。

    波黑战争中的小试牛刀使亨德里奇·穆勒和贝多伊齐认为它们的力量足以强大到可以使美国坐下来和他们谈判,于是他们就开始野心发作,头脑发热了起来。

    在波黑战争结束,刚刚过去一年的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展开分离运动。面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武装分离活动,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的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存在于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人的武装力量。

    而亨德里奇·穆勒和贝多伊齐也开始加紧对南斯拉夫联盟的支持,并且动用了他们自己的网络着力联合刚刚上台的俄国强硬派,开始大力支持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斯拉夫联盟。

    1997年以后,在北约和美国的支持下,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的武装力量开始不断的制造恐怖事件,导致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大约有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结束波黑战争的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美国和西方控制的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同时也打击已在背后支持这一政权的各种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

    随着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导致双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联盟坚持反对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同时反对北约支持该地区阿尔巴尼亚族分裂势力独立和干涉南联盟内政,但遭到北约的拒绝。

    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的武装力量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但是双方都不接受方案中所提的要求,阿尔巴尼亚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

    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意味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

    1999年3月15日复会,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

    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终于爆发了。

    清晨一起来,贝多伊齐在日内瓦自己的家中拿起了报纸,一边吃着早点,一边看着头条消息。

    今天报纸上的头条消息,就是北约盟军发动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空袭。

    贝多伊齐看到这条消息,拍案而起,他大吼道:“终于打起来了!我们和他们在波黑较量之后,他们还要继续进一步和我们较量,我必须赶紧去找亨德里奇·穆勒。”

    他的这一反常行为,把他的太太吓了一大跳,贝多伊齐太太瞪大眼睛,张大嘴对他说道:“亲爱的,我看你还是先吃完早餐之后再去吧?”

    贝多伊齐很激动的回答道:“不,不,不,我亲爱的,你根本不明白现在的形势,我需要马上去见亨德里奇·穆勒先生,我必须让他马上去拿主意,这件事情不太涉及到我们今后的经济利益,也涉及到我们这个团体今后的生死存亡!”

    说罢,贝多伊齐便在他太太无奈的目光中,拿了大衣奔出了家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