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科举之路 > 第 144 章 第 144 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更天寅初,3:00,唐林被刘嬷嬷叫醒,虽然知道今天要早朝,昨晚很早就睡了,但是,那种睡不够的感觉依然在。

    唐林轻轻起身,伊娘和小满小早还在睡,要是在内室梳洗,可能会吵醒他们,所以唐林去了外室。

    刘嬷嬷已经将东西都备好了,她本是林老夫人身边的,以前帮着林老夫人打点林老爷子上朝前的一应事务,没想到现在轮到给老夫人的孙女婿打点了。

    寅初二刻3:30,唐林坐上马车,前往待漏院,也就是官员等上朝的地方。

    这种时候,唐林就庆幸,朝会是五日一次,不然日日都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到了待漏院,唐林让马车回去,院外面摆着各种吃食,闻着感觉不错,唐林就去买了点。

    唐林到的不早不晚,从他家到皇城待漏院需要两刻钟,到的时候正好寅正4:00,这时,里面已经有官员在了。

    看到身穿紫色公服的唐林,里面的官员虽然脸色不变,但是目光却时不时落到唐林身上。

    往日里,看到容貌好、才气高的,夸上一句少年英才就足矣,结果这个倒好,不到十年就同他们待一块了。

    心里虽然有些嘀咕,但能待在这个待漏院等朝会的,都算得上是狐狸,面上一个比一个和善。

    明眼人都知道,这位日后是能爬上去的,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得好。

    以前唐林述职时参加的是元旦大朝会,在京官员都要参加,而且所有官员穿的都是朱红的朝服,一般只有重要节日庆典时才会这样。

    现在这个是常朝,也就是早朝,人少了许多,从五品以上才可以参加。这个从五品指的是差遣,若是只有寄禄职,是参加不了常朝的。

    也有一些官职例外,像是起居舍人这样的,阶品虽低,依然能在朝会上有一席之地。

    常朝不需要穿朝服,只要穿公服便可,跟大朝会不同,常朝才是君臣一同商议政务、处理国政的方式。

    不对,还有政事殿,这个是泰安帝批阅奏章的地方,也是和朝中重臣议事的地方。

    常朝开始的时间是寅正三刻4:45,开始之前官员都在待漏院等待,不同阶品的官员,在不同的院子里,而侍郎和尚书们待在一块。

    齐尚书看到唐林来了,便招呼他一起来吃早点,待漏院外小贩们卖的早点着实不错,每次常朝,他都会买些来吃。

    唐林跟众人打过招呼后,便去了齐尚书地方,幸好他的顶头上司吴尚书也在那边,不然,撇下吴尚书和其他尚书交好,这是嫌自己日子太好过。

    “下官为新任吏部右侍郎,见过诸位尚书。”唐林先朝他们作揖。

    “唐侍郎一起坐下吧!”吴尚书说完,特意撇了齐尚书一眼,当谁不知道他心思啊!

    唐林笑着坐下,和齐尚书寒暄了几句,随后拿出了自己的早点,嗯,待漏院居然提供果酒。

    这个屋子里的官员,隐隐分成三波,虽然尚书们都待在一块。

    但是吏部、户部、工部明显更亲近,刑部和兵部尚书说的多点,礼部尚书独立在外。

    结合自己之前得到的消息,吏部、户部、工部的尚书是官家的心腹,只忠于官家。

    刑部和兵部尚书是勋贵出身,但并没有站到皇长子诚郡王后面,而是忠于官家。

    虽然两边都是效忠于官家的,可关系并不融洽,有时还会争锋相对。

    礼部尚书又不一样,范尚书已经快到致仕的年纪了,却不得不坚持,他要是退下了,世家在朝堂真的再无一席之地了,就算要退,也得等到有合适的继任者后才可以。

    而且这个继任者还不能是同为世家出身的王侍郎,以王侍郎为首的世家意扶持世家女生的皇二子夺嫡,而范尚书却不想掺和进这事。

    先不说官家的态度很明显,是要打压下世家,根本不会让跟世家有关系的皇二子坐上那个位置。就说皇二子的心思为人,范尚书就不敢把注押在他身上。

    现在范尚书还在,世家不会全部投到王侍郎那边。可一旦范尚书致仕,以王侍郎的心思手段,到时候后果难料。

    因为这些事,范尚书就算用药吊着,也不能退下,但其余人明显等不及让他挪位置出来了。

    唐林小心的吃着点心,本来他是想空腹的,结果实在难熬,才买了点心,后来看尚书们都在吃,那他也不忍着了,只是少吃了一点点。

    “老齐啊!”兵部赵尚书看着齐尚书叫道。

    “别说,又到发军饷的时候了是不?”齐尚书看到赵尚书这表情就头疼,一露出来,那就是军饷的事情。

    那些军饷占了税收的一半,但又不得不给,心疼!

    “老齐,我就知道你心里有数,别忘了,这次秋税后,得发军饷了,不然将士们过节都过不好。”赵尚书笑着说,只要能把粮饷发了,脸皮不要也罢。

    “说这话之前,你先把名录理清楚,别让下面的人吃空饷才是要紧的。”齐尚书没好气的说。

    “我这脑子,能将名录理出来就不错了。”

    “说起这个,吴尚书,你们吏部什么时候能将百姓的户籍弄好?下月就要定税了。”齐尚书转头问吴尚书。

    吴尚书怎么也没想到这火会烧到吏部来,就说:“快了,快了,已经在整了。”

    看到唐林后,就同唐林说道:“唐侍郎,这个户籍的事情,就交给你来整,八月中旬之前,送到户部。”

    阶品最小的侍郎能怎么办,只能说好啊!

    唐林将手中的点心放下,说道:“下官领命。”

    离朝会时间还有一刻钟的时候,齐尚书叫上唐林一起去了外面,其余官员也都走出屋子,去了院子两侧的厢房。

    “别愣着,更衣去,一次朝会差不多两个时辰,官家体恤,隔一个时辰可以休息一刻钟,但是能不出去还是不出去的好。”

    唐林走了过去,看到的是一间间小隔间,走进小隔间里面,又分隔成左右两间,里间是恭桶,外间放着水盆,是洗漱用的。

    怪不得明明一座院子就能容下这些人,却建了这么多院子,里面竟然还包含了恭房,够人性化。

    整理完后,一群人走到宣和殿外,唐林走在尚书们后面,而最后是身穿朱色公服的官员,等候专人击响更鼓。

    也在这时,唐林看到了太子和诸位郡王,太子的身形瘦弱了些。

    不管有差遣还是没差遣的皇子都来了,区别在于有差遣的能讲两句,没差遣的只能听着人家讲。而这,是官家故意要求的。

    更鼓响起,官员们鱼贯而入,各自站到顺位上,文左武右,分班而立。

    过了片刻,泰安帝从后面出来,众臣作揖,齐呼:“陛下万安!”

    “众卿请起。”

    待朝臣都起来后,泰安帝才开始将自己颇觉疑议之事讲出,由朝臣提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一,只要你说的有条理,方法得当,并且嘴巴够厉害,那么这件事情大体会按这想法来。

    若是,泰安帝和朝中重臣们依然有疑虑,会在政事堂中,提出再议,所以,也可能会发生更改。

    这次泰安帝说的是边境之事,边境保宁府知府递上奏章,九夷想同宁朝互市,建立邦交,并求娶帝姬。

    听到这话几位郡王的脸色都变了,亲妹、堂妹都已嫁人,堂弟之女身份不够,若真要和亲,怕是会从皇子女儿中选。

    诚郡王听到这话差点跳起来,他家三姑娘年岁正好,看着那些说赞同的大臣,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太子脸色也不好看,他膝下就几个孩子,就算是女儿那也宝贝得紧,怎么愿意送去那等苦寒之地。

    只是身为太子,若是真的送,自然得要以身作则。

    唐林皱眉,这几年九夷频繁来犯,现在突然说要建立邦交,实在让人怀疑。

    “陛下,若是大宁和九夷建立邦交,那么边境便可安稳,不需年年扩兵,互市能增税收,于大宁来说,是幸事啊。”

    听到这话裕郡王颇为意动,若是能让女儿以帝姬之名和亲,便能取得部分朝臣的支持,甚至于传扬到民间,百姓也会夸赞,到时太子一死,那么自己在夺嫡上便能占尽先机。

    “王侍郎这话就不对了,谁能保证九夷就能遵守盟约?九夷可不是我们大宁,要是他们反悔了,怎么办?”赵尚书直接问道。

    “所以才需要帝姬带人过去,除了表示大宁的诚心,还可以监视九夷诸部。”

    赵尚书一时无言,而其余百官也有些心动。

    唐林皱眉思索,虽然王侍郎说的乍听之下有道理,但内存许多危机。

    和九夷建立邦交可以,但不能这般轻易就答应他们,也不能就此削减边境的兵力。

    泰安帝看到众臣都不言语,可他心中依然犹疑,若是十年前九夷要来建立邦交,他可能就同意了,但是,如今……

    “禀陛下,臣有话说。”唐林终是出列了,他憋不住。

    “唐卿直言便是。”泰安帝看唐林出来说话,立马同意。

    唐林年轻,极大可能不会同意这件事,只要理由说得过去,泰安帝就能定下。

    “赵尚书,下官想问一问,大宁兵力、粮草比之九夷如何?近几年,九夷频频侵犯我大宁边境,胜败又如何?”

    赵尚书本来都丧了,结果一听到唐林问这些,这里抖起来,说道:“大宁兵力远胜九夷,九夷入侵,根本无法占得半分便宜,而且这几年将士主动出击,更是让九夷损伤大半。”

    听到这话,唐林心中有了计较,势均力敌有势均力敌的说话,弱于九夷,有弱于九夷的说法。

    “那百姓可有损伤?将士伤亡如何?”唐林又问道。

    “边境之城,城墙在最外边,最近几年有了灰泥,又向外拓了几里,将农田都收拢进去了,所以百姓并未有大的伤亡。不过将士们不一样,伤的多了去了,死的也有一千来个人。”

    “不过这跟以前比好的太多,今年一定会更少。”赵尚书补充道。

    “多谢赵尚书,陛下,自大宁初建起,九夷狼子野心,入侵大宁之心不死,如今却想同大宁建立邦交。恐怕也是因为,他们打不破大宁的边防,所做的折中之策。”

    听到这话,泰安帝频频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不想建立邦交。

    “那我大宁为何要如此轻易同意?建立互市,帮助九夷过冬?还要削减兵力,好让九夷日后破我大宁边防?甚至于还要让大宁的帝姬前往那等苦寒之地?”

    听到这话,王侍郎立马说道:“唐侍郎想的未免太过极端,两国交好,宁朝边境的百姓受益,将士也不必死伤啊!”

    “王侍郎莫心急,且听下去。”范尚书说了一声。

    “的确,建立邦交两国受益,但邦交,大宁要的是和对待大宁友好的国家建立邦交。像九夷这种一直侵犯大宁领土,掠杀大宁百姓,如今被大宁将士所伤,无力攻打大宁城池的国家,只能是求和。”

    “一个前来求和的国家,不对,部落,有何脸面要求大宁如此待他们?还要求大宁的帝姬下嫁?”

    “将士的死伤,只能让他们来偿还,若是让边境的将士做选择,诸位,你们觉得将士愿意让大宁答应这些要求?”

    “所以,臣认为,九夷想要归顺大宁可以,但是九夷需要偿还大宁这几年在边关的花费,银子不够,便用马匹、牛羊代替,并且九夷各部落的首领需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大宁接受大宁的教导。”

    “若是九夷不同意,便加紧驻守边境,所有同九夷交易的商户,按叛国罪处,特别是盐、茶、粮食等物,不得出城门。”

    “加紧边城布防,设置陷阱,以防九夷的最后反扑,而这一扑,九夷最后的力量也就耗尽了。其后是和是占,全由大宁说了算。”

    “若是九夷同意,那是最好,我们的将士不会出现伤亡,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再无侵占之力。”

    说完后,唐林作揖,回到位置上。

    现在是七月下旬,九夷就算再生气,也不会前来攻打,最大的可能是11月的时候,若是九夷不同意,那边防一定要布置好,减少士兵伤亡。

    或许,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逼迫九夷同意,先封锁边境贸易,逼迫九夷,再以互市相诱。

    九夷有好几个部落,无法让王帐同意,但可以逐个击破。

    泰安帝和众臣看着唐林,一时没反应过来,本来说的好好的邦交,怎么要打起来了?

    “好,没错,就得让九夷知道我们大宁不好惹!”诚郡王就差拍手了。

    随后泰安帝也反应过来了,说道:“唐卿说有理,九夷归顺大宁之事需要再好好斟酌一番,宁让他们知道大宁的国威不可冒犯。”

    泰安帝一语定音,不让下面的官员再说,示意内侍可以散朝了。

    让那些官员反应过来,恐怕又得吵上半天。

    “有事起奏,无事散朝!”

    众臣前往前衙办公,赵尚书看着唐林,这么会说话,还知道军事的人,要是兵部有这样的人,绝对如虎添翼。

    而其余的官员也在暗搓搓打量着唐林,感叹着,这是个狠人啊!

    即要银子又要人,还想出这么个主意,让人自己熬不下去,来找死。但听起来感觉很不错,这是怎么回事!

    而一些人却看不惯,觉得唐林太过冒进,九夷都来示好了,如此斤斤计较,有辱大宁的大国风范。

    还没到前衙,内侍就叫住了唐林,顺便把几位尚书也给叫住了,看来是要去开小会了。

    作者有话要说:古人将晚上分为五更,一更是戍时19时21时,二更是亥时21时23时,三更是子时23时1时,四更是丑时1时3时,五更是寅时3时5时。

    丑初为1点,丑正为2点,每个时辰都分为初和正,半个时辰又分为四刻,一刻15分钟。

    大家以后就自己算吧!阿呆不标注了,有点占字数!!!

    待漏院真的存在,是宋朝官员等待上朝的地方,而且有不同规格的好几个,但里面究竟怎么样,阿呆也不清楚。

    感谢在2021080100:50:042021080200:35: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漂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玖20瓶;秋秋、疯花血叶、漂10瓶;一点一点儿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