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末世女逃荒记 > 第 26 章 西安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江涛原本只是身体躺的僵硬了,想要起来走一走解解乏。

    他推开窗户,看着医院外面人来人往,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如离弦的箭一般快速的在人群中穿越。

    楚江涛神色大变,急忙探出半个身子,眼神追溯着那道身影,只可惜那人很快消失在转角处。

    这安塞县里怎么有人会迷踪步?看样子似乎还是个小姑娘!

    难道是那老头儿又收了一个徒弟?

    楚江涛摇摇头,也不知道老头儿跑到哪里去了,几年未见,是不是还是那般嗜酒如命。

    只是自己伤势未愈,离得也太远,不然绝对要找到那个小女孩,好好的问一问。

    心中有太多的疑问,现在也只得压下。

    楚江涛呼出一口气,深邃的目光透过远处的高山,直指那云深处。

    城门外,林青青终于赶在前面出了城门,此时,林长福的棚子也搭建好了。

    不一会儿,林青青就见孙氏和董氏也回来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脸上还带着笑。

    林青青知道,她们这是说开了。

    林家众人齐心协力将买好的油布盖到架子上,用绳子扎紧,固定。

    终于,棚子建好了,林家人一起吃过孙氏她们买回来的热腾腾的馍馍,休息了片刻,又继续启程出发。

    十天后,一行人终于到了西安。

    陕西省大致可以分为三片区域,陕北,关中,陕南。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延安和榆林。

    关中是大片平原,包括西安,咸阳等地,为国民党所占领。

    陕南四面环山,林密水急,如汉中。其人文地理和四川更为接近。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十三朝古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此刻,林青青就站在城门前,望着这座周秦汉唐最辉煌的城市。

    她一直以为长安城繁花似锦,哪怕在战争时期,因为有潼关这道屏障,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哪里想到,这一路上虽未看到饿殍载道,但一些老人与青年却瘦骨嶙峋。

    在驴车驶过临潼的时候,林长福曾停车到路旁的一户人家借点水喝。

    那户人家借着交通便利,就在道边插了个旗子,来来往往的人均可免费饮水。

    进入院中林青青才知道,这家人果然很有经济头脑,他们打着免费喝水的旗号,院里却是做着鸦片的买卖。

    赶路的客商途经此地,若是犯了烟瘾,就可在这买上几两缓一时之急。

    一个老人倚靠在门槛上,眯着眼睛吸着老烟枪,喷云吐雾般迷离恍惚的场景,在这里,确是见怪不怪了。

    林青青与其交谈才知道,这人才四十岁,因吸食鸦片,所以衰老的快些。

    鸦片,在这关中地区已经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

    民国初年,为了饲养军队,盘踞在陕西的军阀们曾强制老百姓种植鸦片。

    而且由于土地肥沃,降雨充足,人们普遍种植,这里的大烟价格低廉,导致很多老百姓都变成了烟民。

    他们种烟吸烟,靠大烟谋求生路,换钱纳税。

    国民政府当政后,开始禁止种鸦片,但收效甚微,二十几年的时间,陕西境内种植鸦片已经成了气候。

    这几年国民政府开发城区,建桥铺路,再加上战争需要大量资金,尽管明面上禁止,但大多数官员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经的关中平原种的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而今,老百姓们都知道什么东西最值钱,这一路上随处可见罂粟田。

    鸦片所带来的浮华与疮痍,或许早就笼罩了这座古城。

    战争的影响,没有人能躲得掉。

    西安的处境,也并不如她想象的那般……

    古朴的城楼外,车水马龙。

    相比许昌,西安的城门楼更加的恢弘大气,抬头望去,永宁门三个大字挂在其上。

    听当地人说,这西安一共八个城门,永宁门是其中最历史悠久的。

    林长福驾驶驴车,顺着拱形门洞进了城。

    西安不愧是西北最大的城市,城里的建筑更加现代,平整的马路宽敞无比,中间是车行道,两侧是人行道。

    车行道上,公共汽车,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比比皆是。

    两侧的商铺鳞次栉比,一般都是两层楼高,窗户框上镶着玻璃,被店员擦得明晃晃的,各式各样的广告语贴在其上,让人眼花缭乱。

    路上行人的穿着打扮也更加时髦,更加前卫。女人们大多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烫的卷发。男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或者中山装。

    但城中也不乏一些穷人和乞讨者,时常有警员驱赶他们,但狡兔三窟,趁人不注意,这些人便又重返。

    林家人站在这里,顿时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无论是口音还是穿着,他们与这里的人都不一样。

    恍惚间,一道呵斥声打破了林家人的呆滞。

    “你们几个,别站在这挡道,一会儿这还要过车呢!”一个黑脸男人对他们凶道。

    林长福反应过来,紧忙回道“是是,我们这就走”,说着便赶起驴车。

    “等等,听你们这口音,河南的?”那人问道。

    “是的,大兄弟,我们是逃荒过来的”,林长福实话实说。

    那人打量了一眼驴车,脸色稍缓,接着道“奉劝你们一句,有钱就赶紧租房子,不然等以后涨得厉害了,可就晚了”。

    看林长福迟疑了一下,那人又道“我手里正好有一户正要招租,价格好商量,怎么样,要不要去看看!”

    林长福听后连连摆手,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还是在外地,他可害怕上当。

    甩起鞭子,驴车向前驶去。

    那人见此在原地直跺脚,“呸!要不是见你有个驴车,不似那帮穷的掉渣的“河南担”,谁知愿意理你”。

    离开这条繁华的街道,林长福去打听附近的房价,却发现城里的房子最便宜的也要五个银圆一个月。

    这种房子还极小,只有一间屋子,里屋是炕,外屋是灶,并且要和其他租户住在一个院子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