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学着做明王 > 第 37 章 协助平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青州剑似乎异常锋利,那些骑兵也是骑术高超,他们在追杀流民的时候似乎不是特别卖力,就像闲来无事砍杀一群绵羊。叛军看到拔出青州剑的远征军,杀气腾腾,早已魂飞魄散,没命地四散逃去。

    左良玉自然不会吝惜自己的体力了,当即率军上前去追杀叛军了,他可不会手下留情,这份军功对他很重要。张献忠下了冲锋的命令就跑了,骑马跑的,确实跑得快。卢象升追了几十里,还是没有追上。于是便让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然后慢慢追。

    张献忠现在可是害怕极了,后面这支部队一直跟在自己后面追。几万人的阵容,三下五除二就杀了个对穿,他自己这几千,不对,跑的就剩几百了。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于是张献忠朝着四川没命地跑去。

    虽然这次卢象升没有带双马,估计朱破虏怕他一冲动把人都给杀光了。但是卢象升由于一开始就没有猛冲,只是慢跑着追,几十里下来,倒是马力还不错。张献忠却是没命地跑,现在他的坐骑已经跑不快了,累的气喘吁吁。

    卢象升等人休息了一刻钟后,上马继续追,又追了半个时辰,终于追上了张献忠。这会儿无论张献忠如何刺激他的坐骑,马都没精打采地慢慢跑了。卢象升来的不快,但确是无法摆脱。这时李定国心下一横,领了一百多骑兵,朝着卢象升等人飞奔过来,说是飞奔,顶多算是快点的散步。

    卢象升见对面来了一员小将,倒是英武,便停了下来,静待他们过来。青龙军将士则举起了□□,等待卢象升的命令。只是卢象升一直没有下达开枪的命令,等李定国等人冲到五十步的时候,才开口说道,对面的小将军,可否说两句话。

    李定国本来就是断后的,给张献忠赢的时间的,便停下来,打量着卢象升。这个人他听说过,也算是一代名将,之前差点挂了,被人救了。现在看他身后那帮精锐,仿佛看死人一样看着自己这边的人。李定国倒有点佩服,人家的骑兵就是精锐;同时也是一阵悲怆,为什么如此精锐不去打外族,偏要来打自己人。

    卢象升由得他看了一会儿,才说道。把枪收起来吧!你是李定国吧?李定国点点头。卢象升说,你投降了吧,我给他一刻钟。李定国当然知道给他一刻钟是什么意思。随后卢象升又补充了一句,我不忍杀你,但是你跟着他于大明百姓也没什么益处。说完卢象升脸色一凛,如果你不投降,数十息便会被剿灭。

    李定国怔怔地看了一会,心潮澎湃,他恨这个天下,为什么不能让百姓有个活路。自己算是尊敬的名将,不是被坑死了,就是跑来打自己人。自己一心想为大明百姓做点事,却又身陷囹圄。

    卢象升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如果你想为大明百姓做点事情,以后跟着我们便不会错,你有眼睛可以自己看。最后强调道,我代表的是华夏,不是大明。李定国想了一会儿,当即下马投降。

    不愿意归顺的可以走,愿意的留下。这些人大都是跟了李定国挺长时间,算是亲卫了,大都留下了。卢象升便和他聊了聊,大明不是十恶不赦,张献忠也不是全对,如果真想为百姓做点事,留在他这里肯定是对的。随后问了问李定国的情况,他天生神力,之前又跟一些师傅学过武术,觉得大明百姓太苦了,这才跟着张献忠造反,其实他也没想着怎么样,就是为了让大家有口饭吃。

    卢象升倒是挺喜欢这个小将,难怪朱破虏特意交待,如果可以就别杀了。卢象升便把此事告诉了李定国,是明王觉得他忠义,保他一命,希望他不要忘了志向,为百姓做点事情。李定国现在也发现了这支明军,严格来说华夏军,和明军有很大的不同。举手投足有种肃杀之气,整齐严肃,不像那些兵油子。不过休息的时候大家倒是闲聊着逗乐。

    一刻钟到了,卢象升一说整队出发,他们迅速恢复冷酷无情的态度。这才是精锐,李定国竟然有些希望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希望就是一名纯粹的战士,为了百姓而战斗。

    要说卢象升刚到大连的时候,也曾质疑过朱破虏训练军队的方法,但是大小几战下来,他才发现了其中的精髓,令行禁止,整齐严肃,训练有素。因为这是真正的职业军人,除了战斗,就是在为了战斗而训练;大明的军队,大战过后,有的回去种田了,有的开始半饥半饱混日子;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其中打差距自然无法弥补。

    李定国自己带的这百十号人,自觉也算是张献忠部里的精锐了,和远征军相比,就像散兵游勇,顶多算是流民,散兵游勇都高看他们了。这样的军队,别说打了,光看着人家过来,有多少人能克制内心的畏惧。

    卢象升带着远征军不紧不慢地朝着张献忠的人马追去,万马奔腾,蔚为壮观!一个时辰之后,在哨骑的引导下,卢象升又追上了张献忠。张献忠也发现后面有好多尾巴,也想断掉,但是那些哨骑战斗力不弱,一百多步直接就开始枪毙人,他那些人被毙了十几个,再也没人敢去了。

    人困马乏,即使偶尔后面被枪毙几个人,让他们惊恐不已,但也无法再提高速度了。张献忠内心第一次如此恐惧,以前打不过跑就是了,这次感觉根本跑不掉。他甚至不敢自己跑,他担心那些哨骑会直接把他枪毙。

    既然跑不了,要不投降吧,现在好像只有这一条路了。想到此处,张献忠也不跑了,很快就被远征军围住了。张献忠投降!发现竟然是卢象升领军,觉得自己投降也不丢人。

    卢象升看了看张献忠,直接告诉他,你今天投降了,那天逮着机会还得反。所以呢,他的部下免死,张献忠就只能死了。

    张献忠立马不干了,但是不干也没用了,他的手下早已畏惧怯战,不听他指挥了。李定国实在不忍心,替张献忠求情,求卢象升放他一马,他和张献忠也算仁至义尽,以后便不再有任何瓜葛了。

    本来张献忠心里还腹诽李定国不是个东西,这又赶紧夸赞李定国仁义无双,卢象升给了李定国这个面子,放了张献忠。张献忠的部下都归李定国了,当然,不愿意可以自行离去。最后有五百人跟了李定国,还有一百多散去了,他们也不远跟着张献忠了。有了这档子事儿,下次跟着张献忠估计连投降的机会也没有了。

    张献忠本来还怕卢象升不守信,偷偷派哨骑宰了自己。但见远征军掉头远去,这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都湿了,被寒风一吹,冰冷刺骨。

    李定国也算和过去彻底告别了,被张献忠任命为辅军将军,给他三千名额,以后有了好兵可以慢慢补上。李定国也学着张献忠的弓骑兵,照猫画虎弄成弓骑兵,当然他的不算正式编制,一两饷银,但是按时发,众人倒也高兴。大明还有按时发饷的军队吗,袄,是华夏军!

    随即给朱破虏送去消息,张献忠部已经剿灭,至于他本人,念在李定国的面子上放了。朱破虏命他继续剿匪,当然更重要的是震慑各省,确保华夏物流的安全。在跟随卢象升四处征战,李定国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兵员齐备,也成了卢象升的一支精锐。卢象升的军队里,已经有了政委,所以李定国的军队里,也有了政委,这是卢象升分给他的。

    慢慢地,李定国认可了朱破虏理论,认可了社会党,他觉得相见恨晚,这才是自己该奋斗的地方,这才是自己心中的军队。在军魂被锻造后,李定国单独出过两次任务,敢冲敢杀,把叛军打的抱头鼠窜,一时间,李定国的威望比左良玉都高了很多。他的部队也算装备精良了,打一次换一次,慢慢的也都有了各种像样的装备。

    崇祯很高兴,自从卢象升任五省总督以来,除了开始没大动静,但是后面直接剿灭了张献忠,后来连续灭了十几股叛军,一时间中原大地似乎平静了不少!当然,李定国他也看到了,好像是一员猛将,难怪卢象升用张献忠的人头换了这个人,他有点嫉妒。

    三月底,朱破虏的东海第六第七舰队都已训练完成,正式成军!第六舰队由王铁柱任旅长,南下支援南洋;第七舰队由孙铁虎任旅长,留在大连,和第二舰队一起控制渤海湾、朝鲜辽东附近海域河流。

    宋应星的红薯和玉米试种都有了结果,红薯平均十五石,玉米平均六石,比现在种的小麦都高出不少,宋应星像是发现了宝贝一样跟朱破虏???锣滤盗撕芏唷V种驳姆椒ㄒ不?菊莆樟耍??宜斡π怯邪盐赵僦忠淮危??炕鼓芴岣摺

    朱破虏一方面鼓励宋应星继续研究种植,包括小麦、水稻,研究如何提高产量。一方面命人在山东半岛、台湾的沿海地区,不适宜种植的地区,大量种植红薯。辽东半岛则大量种植玉米。三月气温已经回升,很快就可以种植了。当下命人加派人手,今年务必尽量赶上。

    本来朱破虏今年的粮食不缺的,预计还有500万石的盈余。谁知道补贴了崇祯两百万石,加上慕容达达那边出乎意料地顺利,多了三四百万张嘴,朱破虏没想到朝鲜被大清摩擦一遍,被慕容达达摩擦一遍,还有这么多人,一下又有点紧张了,还好抢了不少,补上缺口就行。不过朝鲜平定后,有一年时间应该可以自己自足了,只要过了这第一年就好!

    只是玉米种子有限,宋应星估计第一年只能种植五千亩,明年才能大规模推广。红薯种子比较充足,加上之前试种的红薯蔓、红薯根也能种植,估计可以种植五十万亩。所以红薯必须按期育苗种下,宋应星带着人便去安排红薯种植事宜了,朱破虏说了,如果沿海沙地不够用,之前种小麦的农田也拿来用,只是土地沙化一点的反而好,必须保证按时种下。

    为了提高朝鲜粮食产量,从大连、山东、台湾弄去了近四十万移民。朝鲜男女明显失衡,朱破虏又从朝鲜调到山东大连近二十万移民,以女子为主,这回两边都平衡了,还能有效促进民族融合。

    各种物资充分之后,朱破虏的新式制造工厂第一期已完工,正式投产。巨大的机床有效地降低了蒸汽机的振动,枪炮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毕懋康主持的后装枪也终于成功了,朱破虏试了一下,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也还不错,比前装速度又提高了一些。但是子弹却进展缓慢,各种纸都试过了,厚了不好,薄了容易破,经不起颠簸。

    朱破虏想着自己屯了好多棉花,便把硝化棉花的制作方法告诉了毕懋康,然后提醒毕懋康用铜做弹壳,还给毕懋康划了一些示意图。毕懋康听完简直对朱破虏迷之崇拜,非要拉着朱破虏跟他一起研究子弹。俩人按朱破虏的想法,找工人制作了子弹,然后毕懋康又安排人改进了打火机构,然后朱破虏发现毕懋康其实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比他牛逼好几个等级,一点就透。他要是也有后世的知识,绝对比自己牛逼。

    在朱破虏提供了关键知识以后,毕懋康的研究进步神速。几天时间便做出来三四十枚子弹,还有三把新式后装枪。俩人迫不及待地跑去试验了一下,当然前几次还是拉绳子,确定没问题后,毕懋康和朱破虏才试了几次。

    毕懋康坚决地坚持了朱破虏一贯的意见,武器不要求最完美,简单结实才是最好的,复杂的完美的武器,就代表没用。所以这支枪的结构并不复杂,朱破虏试完以后建议增加发射机构外面的保护,减少漏气,保护枪手。另外子弹太大了,没必要这么大。

    毕懋康觉得子弹太小威力不大,朱破虏告诉他射程比威力更重要,另外就是他后世对子弹大概有个概念,想来几百年最后发展成那个样子,必然是有他的道理。于是他也把子弹定型成大概那个大小。毕懋康告诉朱破虏,这种子弹需要大量使用锻床,包括这种后装枪也是。于是朱破虏让二期的工厂按照后装枪的生产,重新配置一下。

    毕懋康又去优化了一下结构,把零件打磨光滑,弄了几把最终定型的样品,朱破虏试了以后觉得不错了。装弹方便,射完退出弹壳,重新装弹就可以了,基本有了现代□□的雏形了。然后朱破虏又交给毕懋康一些宝贝,就是用石油提炼出来的机油,让他用机油把□□零部件润滑一下,果然操作更顺手了,精度也更高了。

    朱破虏给这种□□正式命名为火神。毕懋康又悄悄地告诉,朱破虏,火炮也可以这么改,大致思路应该是一样的。朱破虏当然知道,不过他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鼓励毕懋康去鼓捣。另外嘱咐毕懋康,这种新式□□的生产,各环节一定要保密,分别独立生产。五天后,全力生产这种新型□□,先生产两万吧。

    朱破虏最在意的是这种□□基本克服了下雨下雪的影响,子弹也携带更方便了。另外,有效射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射击精度却提高了不少,破坏力也提高了一些。也许结阵的战法很快要过去了。

    四月中旬,朱破虏正忙着和宋应星、毕懋康等人研究改进锻床和机床,陈小鬼派人来告知朱破虏,皇太极出兵了。已经把锦州围了,大概有十万多人。朱破虏也是奇怪,皇太极被自己搞死好几万,怎么还有这么多。

    这次皇太极是倾巢出动了吧,带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尚可喜、孔有德等人。特别是孔有德,在收到皇太极重视后,大大加强了火器的研究和制造,现在也算是皇太极的攻城利器了。这也是皇太极此次胆敢进攻锦州的依仗。

    祖大寿自然是不怕皇太极的,于是坚守城池,知道皇太极猛攻了两次,大炮开火,砸的祖大寿城头死伤不少士兵。祖大寿才发现,皇太极这次不是来玩儿的,估计要玩儿真的。于是赶紧派人去给崇祯汇报并求援。

    崇祯一听皇太极大举进攻锦州,也是心头紧张,如果锦州丢了,那关宁防线就算是彻底废了。于是和杨嗣昌商量后,急召洪承畴回京,并从各地抽调精兵,帅军十几万驰援锦州,吴三桂、白广恩,洪兵等人随军出征。

    大军出动,钱粮自然不能少,于是崇祯把内库基本刮了个干净。钱是凑不齐了,粮其实也凑不齐,但是十万火急,洪承畴也不能再等了,便带了半个月粮草先行启程。

    祖大寿感觉到了压力,这次皇太极带来的孔有德军,火器凶猛,本以为锦州固若金汤,但这么打下去,自己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便又派人催促尽快派援军来。崇祯收到消息,一方面又派人给祖大寿回信,告诉他援军很快就到,一方面只好刮地皮了,洪承畴的粮草必须供应上。

    当然,崇祯决定刮地皮,他的那些官员们,自然就要掘地三尺,一时间民怨沸腾!崇祯也只好当做看不到。只是他也派人去联系朱破虏,今年山东的钱粮能否提前支付?朱破虏答应了,粮草直接运往锦州前线,银两运到北京。

    洪承畴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赶到了锦州,祖大寿见援军来了,这才心放到肚子了。他告诉洪承畴,这次皇太极来着不善,火炮众多。

    第二天,洪承畴和清军打了一仗,互有胜负,但是清军这次火炮确实很猛,他也吃了不少亏;清军也发现洪承畴的火炮不少,他们也伤亡不少。于是,清军后退5里扎营。洪承畴便在锦州旁边驻扎下来。两边闲的没事儿了就骂几句,或者打个架,打完然后各回各家。洪承畴不知道皇太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皇太极也不知道洪承畴打的什么注意。

    皇太极又后退了5里,但是这次发现洪承畴没动静,倒是开始修营寨,挖沟,密密麻麻,星罗棋布。貌似根本没有和他决战的样子。

    洪承畴最近越来越老实,皇太极也是无可奈何。正当他俩都很无聊的时候,朱破虏给皇太极送信来了。大意就是你跑去抢大户,就不觉得朱破虏会背后捅他,是否应该安抚他一下。皇太极说,你把朝鲜抢了,我们承认了。朱破虏则回复到,朝鲜是我自己打下来的,你承认不承认不重要。太没诚意了!我觉得你送我二十万汉奴才算是有诚意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