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尚武已经基本了解了郑成功之前的配置,现在他决定将玄武军的防守位置向前推进,同时派出三支辅军,每队三千人,南下进攻。
马来南部原来有四五个小国家,还有北部逃到南部的一些势力。这些年在华夏的压力下,渐渐地合并为柔佛和吉打两个国家,并且联手抗衡华夏。柔佛的都城在马辰,吉打的都城在三马林达。
苏尚武发动南征之后,郑成功和王铁柱则分兵突击两国都城,一举攻破南部的抵抗力量。有如此精锐的部队,自然没有必要在墨迹了。
郑成功熟悉水战,他的目标是马辰。他从文莱南部,绕过古晋和坤甸,一天后就到达了马辰的外海。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的舰队在外海停留修整,第二天早晨日出时分,抵达了马辰港。
面对华夏军队的突袭,柔佛国几乎完全没有准备。大量精锐被调往北边抵抗华夏的进攻了,最近北面的华夏的军事活动频繁。他们没想到,华夏的舰队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袭击马辰。
但是柔佛国王和华夏也没少打交道了,他一直认为华夏南下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所以他只要能够防守住华夏进攻,如果能造成一些伤亡,他们也是有可能退兵的。
所以,郑成功送给他书信,柔佛国王虽然了,但是拒绝投降。郑成功对这个柔佛国王也有些了解,属于比较顽固的抵抗分子,估计是准备撤回北部的军队,据城坚守了。
不过郑成功还是给了他半个时辰的时间,确保他送往北边的信使都出发了,随即突然发动了对马辰的进攻。
马辰毗邻大海,而且城池西边还是一条河流,名叫巴里托河。这对于郑成功的舰队来说,简直没有更方便的了。
舰队直接开始炮轰马辰,开始柔佛还派出了一些战船,但是很快就被炸成了齑粉,随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了。
马辰虽然算是马来南部一座坚城,但是对于华夏第一舰队装备的重炮来说,和纸糊的也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建筑水平,和大明相比也差的远呢。
重炮的炮弹直接砸到城墙里,巨大的爆炸,城墙轰然倒塌,土石横飞,城墙上的柔佛士兵仿佛天女散花,尸横遍野。
华夏的进攻,给柔佛国王浇了一瓢冷水,他清醒了。但是对于柔佛士兵来说,太漫长了,南城基本全被炸毁了,一地狼藉。幸存的士兵早就逃到远处,远远地看着华夏的军队开始登陆,整队,他们在巨大的舰炮的轰鸣声中,瑟瑟发抖。
郑成功看马辰的南城墙已经破碎不堪,命护卫舰沿巴里托河北上,攻击马辰西城。命已经登陆的玄武军开始进攻。
侦察兵如风一般疾驰而去,他们的任务是封锁马辰北门和东门。步兵则慢慢靠近南城墙,他们发现,马辰已经基本没有抵抗。
城墙一半已经倒塌,城门也找不到了。玄武军很容易就接近并控制了南城墙。随即郑成功命舰队停止炮击。他站在旗舰的控制室里,看着马辰,心潮澎湃,有如此精锐,不做一番事业开疆拓土,岂不是枉过此生!
马辰已经是瓮中之鳖,没有延伸射击的必要了。玄武军控制南城墙以后,进展迅速,当即对东西城墙发起了进攻。柔佛士兵早已失去斗志,他们的武器装备,对于华夏军来说基本就是废铜烂铁。
很快老弱残兵便大群大群地投降了,等柔佛国王意识到抵抗已经毫无意义的时候,马辰的四面城墙已经都被华夏军控制。
虽然如此,郑成功还是接受了柔佛国王的投降。柔佛国王通令全国,归顺华夏,各部队放弃抵抗,除两支精锐退回马辰,其余军队,就近寻找城池驻扎,等待华夏军队接收。
郑成功了解了柔佛的兵力之后,也是吃惊不小,柔佛竟然有近十万军队。如果不是被他偷袭了都城,靠辅军和他们打,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其中守卫京城的两万精锐,由柔佛国王的两个儿子亲自统领。等郑成功见到这两只军队之后,才明白柔佛国王一直顽强抵抗的勇气何来,这两只军队确实算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精锐。
郑成功没有派人修补马辰的城墙,清理了碎石之后,残破的城墙原样留了下来,仿佛告诉柔佛人,和华夏为敌毫无意义。
郑成功从投降的柔佛军队里,挑选了一万五千人精锐,编入辅军,为后续的战斗做准备。不过三天之后,王铁柱那边也传来了消息,三马林达城破,吉打国王也投降了。
苏尚武派遣了很多官员和警察,接管各地,这些人里面,还有不少马来人。有了他们的协助,接管工作也比较顺利。
马来的百姓,早就听说华夏的政策好了。眼看着北部的马来人生活越过越好,他们都很羡慕,现在不用再偷偷滴往北部跑了。
有了玄武军和辅军的协助,各地的接管工作很快就完成了。苏尚武也很快接管了各项事务,推行华夏政策。苏尚武还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把北部不少马来流民移民到南部。这些人本来还在憧憬三年之后的美好生活,谁知道一天就成为现实了。
他们移民到南部之后,就是正式的华夏子民了,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这对他们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这些移民对于稳定南部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都是马来人,语言相通。口口相传,比华夏宣传的作用还好,南部的马来人很快就理解了华夏的政策,并且投入到建设大潮中去。
倒是让郑成功没想到的是,这次竟然抓到不少欧洲人,大都是商人,也有些携带火Q的护卫。葡萄牙人都放了,郑成功告诉他们,不要做损害华夏利益的事情,以后还可以来马来做生意。其他人,都押回天津,由朱破虏处置。
郑成功和王铁柱控制了整个加里曼丹岛之后,闲来无事,帮助苏尚武修建道路和农庄,重新分配土地,恢复民生。
苏尚武对于文莱省的防卫,重新进行了部署。沿海几个大型城市列为防御重点,驻扎玄武军并修建棱堡。其余地方就不派驻军了,辅军全部驻扎在文莱城。以华夏军海军的优势,这些沿海城市几乎不可能被攻克的。这些沿海城市固若金汤了,这个岛就算是平定了,就算有点叛军也翻不起大浪来。
郑成功和王铁柱,看着加里曼丹岛的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俩人便率舰队,和两万玄武军,辅军,前往马来半岛协助周伏海。至于苏拉威西岛,就让苏尚武和张铁枪去解决吧。听说台湾省已基本稳定了,几乎没有什么战事。有了台湾省的帮助,苏尚武解决苏拉威西岛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了。
郑成功和王铁柱听说周伏海正在越南北部作战,当即率军抵挡岘港。周伏海听说俩人是来协助他平定南洋的,自然是非常高兴。
越南北部在他和云贵的围攻下,已经基本平定。但是越南人还是比较顽固的,虽然有些人认同了华夏的政策,但也有不少人还在顽强抵抗。
周伏海在岘港等待郑成功俩人的到来。看到他俩的舰队,也是直呼外行。之前倒也听说过,但是亲眼所见,钢铁巨兽带来的震撼依然非常巨大!
再加上两万玄武军,两万辅军,兵力充足,周伏海有信心两个月内解决战斗。越南这地方,地形复杂,丛林密布,在加上有些人是死硬的顽固分子,也不可轻视。
其实朱破虏也一直有个疑问,越南的国土为啥是狭长的一条,难道发展成方形或者圆形不好吗?后来跟周伏海了解以后,大概有个猜测。越南这个国家,原来实际是依靠华夏文明建立的。当然他的祖宗或者说是统治者,也有可能就是以前的华夏人。所以越南最早的领土就是北部湾一带,而越南和老挝中间有一道山脉,长山山脉。这就导致越南在早期的领土扩张都是沿南海的平原往南,等到他们有实力扩张到老挝,或者技术上可以跨越山脉的时候,各国的领土已经得到认可和确定,没有了扩张的空间。如果再给越南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可能也就没有老挝或者泰国了,越南可能会成为中南半岛一个强大的国家。
当然,这些问题对于朱破虏和周伏海来说,并不重要了。因为朱破虏要将这一地区全部划入华夏的领土。马来半岛已经平定,中南半岛东部和南部也基本被华夏控制。
现在主要是越南西逃的残留势力,还有老挝泰国等国家,在感受到华夏的威胁之后,逐渐靠拢联合,形成一股较强的抵抗力量。
当然这股抵抗力量是以王公贵族和部族首领为主的,毕竟他们的既得利益才是抵抗的根本动力所在。奴隶和贫民百姓,有些是心向华夏的。一方面,唐朝和明朝对各国的影响的余波还在,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也有很多人其实也是华夏的远亲。只是朱破虏的彻底消除原有旧势力,包括旧势力特权的政策,触碰到了这些王公贵族的根本,所以他们才会殊死一搏。
那些逃入长山山脉的越南残余,若没有老挝背地里的支持,其实也早就被剿灭了。郑成功和王铁柱听完周伏海的讲述,才发现这里原来还有这么复杂的事情。
不过现在有了大量的生力军,自然要给这些残余势力一记重击。几人经过周密的策划之后,重新拟定了一份平定中南半岛的战略。
谁知就在这时,查理派人送来几个使臣,都是欧洲来的。葡萄牙带队,西班牙英国荷兰都有,原来他们意识到华夏在南洋的战略以及华夏迅速增强的力量后,希望了解华夏具体的战略意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在南洋的利益。
华夏能得到如此的重视,当然是因为力量。欧洲各种不会尊重弱者,就是因为查理和周伏海等人,在南海彻底剿灭了这些国家的代理人,就是形形色色的海盗,甚至查理和卡特琳娜曾经联手在印度打败了荷兰的舰队,这才得到了欧洲各国的重视。
他们慢慢了解到了葡萄牙和华夏特殊的关系,再加上葡萄牙目前希望得到欧洲各国的支持,这才被推举为使团的团长,来华夏斡旋。
不过他们的到来,也点燃了周伏海的野心。如果能够从印度洋对中南半岛发动进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甚至可以染指孟加拉缅甸一带,无论对西藏的安全还是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周伏海和郑成功等人一同接见了使团,同他们做了初步的沟通。他们可以认可欧洲各国对南洋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交换,欧洲各国也要允许华夏的舰队在印度洋达卡以东地区的自由航行。
经过几轮交锋之后,使团最后同意了这一提议,不过只是口头的同意。后来,他们非常后悔没有将这一提议作为正式的外交文件签署。
周伏海达到他的目标之后,派人将欧洲使团的成员送往天津,因为更多的事情,需要朱破虏来做决定,特别还涉及葡萄牙。
郑成功等人考虑,是否等朱破虏的决定下来之后再行动。周伏海觉得,中南半岛的战略是之前就确定的,无论华夏和欧洲最终的外交协议如何确定,但是在此之前,推进中南半岛的战略只会对华夏更加有利。再说,他不认为朱破虏会轻易地改变中南半岛的战略。
于是,众人确定,立刻准备,三天后出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