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小夫郎发家记 > 第249章 早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是,你怎么知道的?”秦栗问,“或者说,你怎么知道的准确数字?”

    赵砚寒实话实说:“就前面抱过搂过,加上目测。”

    秦栗:“……”

    秦栗的表情一言难尽,这人是人形评测机吗?这都能目测?

    秦栗转移话题:“祭酒大人今日和我说,要将帮扶模式上奏朝廷,申请在全国子学实行,看情况推行全国。”

    帮扶模式已经在志道斋和依仁斋取得了成功,实验结果稳定,越往后走越有益处。

    “若能得到批复,将会掀起一轮课堂改革,新的模式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除去一些改革派支持,也会有顽固守旧派不支持。

    现在担心的就是这部分守旧派遵循古礼,唯恐推行后这些老学究一气之下告老还乡。

    上到世家,下到书院夫子,倘若反对的声音多了,帮扶模式就没办法真正推行。”

    秦栗担心阻碍丛生。

    其中世家为主。

    毕竟大部分世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古经书籍,他们才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傲视众生。

    他们需要有学之士,因为那是新鲜的血液。

    他们也需要蒙昧之人,因为总要有人受苦受难。

    世间的任何一个孩童都可以读书,但是他们不允许每个孩童都开蒙聪明,总要有人愚蠢。

    这些愚蠢的人读到了尽头的时候就会被淘汰去小地方做夫子,继续将他蒙昧的思想教授给其他孩童,这些人继续愚蠢。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百姓读了书后变成读过书的愚蠢的百姓。

    只有这些人受苦受难,世家才能高高在上的享受荣华富贵。

    赵砚寒握住他的手,道:“灵泽的顾虑我都知道,你放心,我会和兄长一起全力支持帮扶模式的推行,不管是谁都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

    “嗯,辛苦你了。”

    “不辛苦。”赵砚寒轻抚他的脸颊,“帮扶模式的推行,长久来看对大延是一件好事。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阻碍也要推行,谢谢你为大延带来了帮扶模式。”

    秦栗有些羞涩:“嗨,其实我知道的还多着呢,我们那边帮扶模式已经过时了,都改成走班制了。只是考虑到大延的情况不符合,所以才选用的帮扶模式。”

    “不管什么,适用才好,帮扶模式就很好。”

    “对啊。”

    ……

    第二日祭酒就将这件事上奏,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果不其然遭到了众多官员的反对。

    这些反对的官员大多是世家子弟,倘若帮扶模式推行将会动摇他们的利息,因此现在这些人脸红脖子粗的反对。

    “臣反对!”一名官员站出来说,“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学子都遵循圣人礼仪,古法教导,从未改变过!现在突然冒出个帮扶模式,只不过在国子学两个斋中实行了半年,就要推行全国吗?太儿戏了!”

    祭酒淡淡的反驳:“那这位大人说一说,要实行多久才不儿戏?一年?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是不是不推行才不儿戏啊。”

    那人面色一红:“祭酒这话有失偏颇,本官不是那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两人你来我去的争辩着,右丞掀起眼皮淡淡的看着。

    工部尚书抬起眼看了一眼右丞,询问要不要他添一把火?

    商俭小幅度的摇了摇头,示意他先别出声。

    他们这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听说过帮扶模式,毕竟他们的儿子就在国子学读书,只要感情不是太淡薄的,都会和他们说国子学里发生的趣事儿。

    其中提的最多的自然就是帮扶模式,对于秦栗他们也听到了很多次。

    无非就是孩子们感叹“学政大人长的真好看。”

    “帮扶模式好新奇,学政大人是怎么想到的呢?”

    “为什么我不是志道斋的学生呢?哎,志道斋的课堂可有趣儿了,我也想去。”

    “啊啊啊!依仁斋怎么也实行帮扶模式了?可恶,过不了多久他们依仁斋就要爬到我们头上了,太气人了!”

    “今天看到秦学政去依仁斋了,估计是去指导的,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斋啊,哎。”

    回想起家中孩子曾说过的话,这些官员能提炼出一个重点。

    这些孩子对帮扶模式不抵触,甚至很期待。

    而且帮扶模式确实更适用,大家有目共睹。

    “好了。”天和帝淡淡的道,制止了两人的争吵。

    “有什么可吵的呢,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死的不能活,活的也死不了,众爱卿说是不是?”

    底下的官员应了是。

    听这话是支持改革了,一众利益相关的官员相互传递眼神,一言一句的道:

    “这于礼不合啊,前人教授我们的方法怎可轻易改变?”

    “这不合规矩啊,君子恪守礼仪,挤在一起像话吗?”

    于是有人反驳: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哪有一成不变的事?万事开头难,但总要有个开头,熬过就好了。”

    “君子恪守礼仪不代表不能与人共坐一桌,如果距离代表着礼仪的话,我和这位大人离的也挺远的,是不是够君子了?”

    “你!”

    那人气急。

    但是又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帮扶模式的推行本来就是利大于弊的,他们举的例子明显站不住脚。

    天和帝却没有听他们胡扯的闲心,直接问:“右丞意下如何?”

    这些世家多以商俭为首,他们说的再多也不如商俭的一句话,因此天和帝直接问,拿商俭开刀。

    没成想商俭说:“臣认为帮扶模式确实不错,臣的孙子就在志道斋学习,是第一批实行帮扶模式的学子。一连半年下来进步不小,和一开始简直判若两人。”

    说着商俭还向赵砚寒鞠了一躬:“说起来还要多谢靖安王妃,如果不是他实行帮扶模式,我那孙子也不知会是个什么样的,哪有现在的成绩呢?”

    他说的恳切极了,赵砚寒不动声色的道:“右丞言重了。”

    商俭道:“随便一位大人前去国子学问一问都知道我那孙儿从前是个调皮的,是个不学无术的混小子,是学里一众夫子最头疼的存在。经过半年的帮扶模式,现在脱胎换骨,简直判若两人。所以臣认为实行帮扶模式是可行的。”

    一众官员侧目,这是怎么了?怎么右丞还支持呢?

    天和帝还有赵砚寒也奇怪,在他们的预想里,以右丞为首的一众官员应该是持反对意见才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