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 881章 民生、民生、民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色擦黑,丁伟赶回了汉都。

    短短大半年时间,丁家油坊已经扩大了好几倍。

    从原本的两个雇员,更是增添到了一百多人。

    而今,每天都需要供给官府六千斤食用油。

    这可是一天的供应量!

    至于旁边的“丁记成衣坊”,也扩大了无数倍,厂房已经占据了半片山。

    雇工超过了五百人。

    甚至,还使用上了最先进的缝纫机。

    丁伟驱动蒸汽机车,停靠在门楼下。

    看着那雄伟的门楼,丁伟感慨不已。

    他实在无法想到,去年春上,家里才决定派遣自家老爹,去柏林开办了一处渣油作坊。

    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自家产业已经超过了邓州的本家。

    甚至,就连爷爷,也发了话,今后丁家的主枝,就是丁铁牛这一脉……

    ……

    家业翻了无数倍,丁铁牛也不再亲自榨油了。

    每日里都背着手,巡视着场子,指导一下雇员。

    行事作风,倒也有了几分“老爷”的姿态。

    丁铁牛人逢喜事精神爽,每晚都要小酌两杯。

    给师父打酒的重任,就落在两个徒儿二娃、铁牛身上。

    徒弟和徒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年代的徒儿,那是要当了半个儿子的。

    师父,师父,先师后父!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给师父养老送终,可是常态。

    甚至,很多独门秘籍,师父宁可传给徒弟,都不会传给女儿。

    铁牛和二娃,是丁铁牛的两个徒儿。

    两人拜的是师父礼,自然就是半个儿子。

    丁家只有一个男丁,又在大明皇家大学城里当差。

    二娃和铁牛两人,自然就承担了“半子”的重任。

    两人不但要辅助丁铁牛,看顾整座作坊,更是要照顾丁铁牛一家的生活起居。

    昨天,丁铁牛喝完了酒,二娃争到了给师父打酒的“重任”。

    油坊收工之前,二娃从账上支取了银钱,就朝着街道而去。

    此时,他刚刚回来。

    二娃提着一壶酒,还没进门呢,就见到有蒸汽机车停在了门口。

    蒸汽机车,已经不是新鲜事务了。

    汉都街道上,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蒸汽机车。

    虽然大都是朝臣乘坐,但是,汉都第一机械厂,已经对外开始发售“民生”牌蒸汽机车。

    民生牌汽车,虽然在配置上,不如朝臣乘坐的那么豪华。

    比如皮质弹簧座椅,变成了丝织物。

    比如原本镶金嵌银的内饰,也已经变成了油漆。

    售价更是高达三千三百枚银元之巨!

    但是,汉都可是汉都商团的老巢,最不差的就是有钱人。

    民生汽车开售短短三个月,已经卖出去了三百多辆!

    (谨以此纪念:我国最早的汽车“民生”!

    ——1931年5月31日,张学良在在辽宁迫击炮厂下线的“民生75”型汽车。

    民生牌汽车为长头,棕色,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

    前后轮距前后四轮、单胎,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

    自行设计的缓冲式后轴。

    针对当时汽车最容易坏的水箱,别出心裁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水箱,分为四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然照常行驶。

    民生汽车的国产化率,达到70%!

    共分为两款——75型,载重型,载重3吨。

    75型适合普通条件下的形式,100型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

    可以说,这是根据华夏实际情况,设计的汽车。

    民生汽车的出现,使得民国的汽车工业,成了亚洲第一!

    要知道,当时的倭寇,都还没有汽车呢!

    也标志着华夏,终于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只可惜,满清祸国三百年,刚刚推翻满清黑暗统治的民国,境内军阀横行,国家积弱。

    九一八之后,倭寇鲸吞东北,东北落入倭寇之手。

    而民生牌汽车,则被倭寇抢走,更名为丰田卡车31c型。

    张学良民生汽车的技术,成了倭寇汽车的奠基石。

    民生汽车,就算在汽车圈,也是一个冷门知识。

    我想为她水一水,这是我们的伤疤……)

    ……

    民生汽车的出现,让蒸汽机车走进了非勋贵家庭。

    汉都这个首善之地,更是买走了99.9%的产能。

    汉都人对于蒸汽机车,是不陌生的。

    虽然,每一次出现,都能惹来一大群小孩的尾随。

    二娃心中好奇,这标志着“达官贵人”的蒸汽机车,怎么停在了自己门口?

    他凑上前一看,丁伟刚好打开车门,一只脚踏在了地面上。

    “二娃,吃饭没?”

    丁伟笑着打了招呼。

    “伟哥儿回来了!”

    二娃欢喜的惊呼一声,连回话都忘记了

    他拔开脚丫子,就朝院子里跑。

    “师父、师父,伟哥儿回来了!”

    “师父、师父……”

    丁伟苦笑一声,伸手从副驾拿下包袱,朝着家里走去。

    丁夫人正拿着扫帚,在清扫院子。

    虽然这家业一天比一天富裕,然而,都是穷苦小百姓的出身,一分银子能够掰成两半花的“抠唆”,却并未改变。

    丁家的家业,已经翻了百倍,却连个扫洒的下人都没请。

    在丁夫人看来,不是请不起,而是没必要。

    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每日里干干活,还省了心焦。

    城里的医者也说了,适当的活动,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呢!

    自己每天拿着扫帚扫扫地,即省了请人的银子,又能锻炼了身体。

    一举两得,多好的事情。

    油坊已经放了工,丁夫人拿起扫帚,正在清扫前院。

    刚扫了一半,就见到二徒弟风风火火的窜了进来。

    嘴里还鬼苦狼嚎着!

    “二娃子,你乱叫啥哩?”

    眼见二娃就要扑到扫帚上,丁夫人赶紧抽回竹竿梢子做的扫帚,生怕他跌倒了。

    丁夫人抽回了挡路的扫帚,嘴里却喝骂一声。

    “师娘,师娘!”

    二娃喜不自胜,急吼吼的道:

    “师娘,伟哥儿回来了!”

    “我儿子回来了?”

    “啪!”

    丁夫人丢下扫帚,迈开双腿,就朝门口跑去。

    正好,丁伟提着包裹,迈过了门槛。

    “娘,我回来了。”

    刚刚洗了手,让伙计们放了工,正等着吃饭的丁铁牛,也走了出来。

    见到儿子回来,他满眼喜色,嘴里却呵斥道:

    “不年不节,皇爷相信咱家,让你做了大学城的助教,你不思为国效劳,回来作甚?

    你怠慢职责,岂不是让咱家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