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973 章 税务,大明灭亡的本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普通匠人,怕是嘴边就是一句话:

    “汝母婢!

    老子还要承担了人家贪污的风险……”

    谁还愿意革新?

    谁还愿意认真?

    (比如人家抄抄百科,瞎几把水水,就是拎着口袋捡钱。

    而我,认认真真还原,天天枯坐十几个小时,昏天暗地的去扒了资料,至今,最多在读的时候,也没破了八万……)

    ……

    而今日的新大明,就算只是工匠,只要技术好,就能当了吏员,不但饷银足额,还有了官身!

    两相对比,是否就有了选择呢?

    这些文人大儒,不会俯下身子,去看一看,去听一听的底层小民……

    会用自己的双脚,来投票的!

    杜甫为什么是诗圣,为什么写的每一首诗,就算不识字的小老百姓,也听得懂?

    因为——他是“圣”!

    (不懂这个圣的含义,可以去前面748章翻翻。)

    当朝廷规矩,掌握在非最高地位的阶层主导下,各种稀奇古怪,各种眼花缭乱,就不足为奇了。

    火器不炸膛?

    火药库不爆炸?

    为什么文官辖下的武器作坊,不是枪炮小炸膛,就是库房频频大爆炸?

    为什么天启大爆炸,又是衣衫全无,又是山崩海啸,又是奇迹生还,又是时空穿越……

    呵呵~!

    越瞎扯,越玄乎!

    事情闹的越大,才能保命啊!

    就比如你女朋友因为没吃到糖葫芦而生气,你带着她逛一天街,跑去买买买……

    绝对回头就忘了你不让她吃糖葫芦……

    人家连时空穿越,都给朱由校扯出来了!

    朱由校还能抓着火药库爆炸不放吗?

    敢不放吗?

    连儿子都给他弄死了啊!

    也许他还真抓着不放了。

    所以,第二年,他就落水了……

    ……

    我一直都在告诉大家,用逻辑的眼光,去看待史书。

    特别是明史!

    死看书,那是绝对找不到问题的!

    人家那么多人,近百年时间编出来的,你能找到明显的漏洞啊!

    对不对?

    用逻辑去看!

    为什么文臣手中的……屡屡爆炸;

    偏偏太监旗下的武器作坊,就特娘没事?

    为什么有些武器,士卒打死都不敢用;

    偏偏太监、边军制造,还特么保存在后世的博物馆?

    为什么军户掌握着国家粮仓时,大明雄震天下,直驱北海,勒石记功燕然山?

    那时候一个太监,也能逼得一霸主强国跪地称臣,几百年朝贡不断?(指帖木尔)

    偏偏文官拿走粮仓之后,大明军卒,就好似换了一群人?

    为什么此后每一个皇帝,但凡想要查了粮仓账目,面对的都是各地粮仓失火的报告?

    就因为——一炸、一烧

    你能奈我何!

    请记住,政治的本质就是妥协。

    打天下和坐天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办法。

    打天下,可以玩顺昌逆亡,可以直接一刀砍杀。

    因为跟着你的那帮人,都在谋取更多的利益,砍了的势力,他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而治天下,只能在争锋相斗中,寻找双方都会妥协的平衡点。

    因为你手下的所有人,都在谋取你的利益!

    这就是政治。

    这就是为什么“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这就是朱由检跳出大明原有框架,另组新大明的原因。

    ……

    利益是把双刃剑。

    就看主导权握在谁手里。

    在封建时代,朝政主导权握在皇帝手中,纵然这个皇帝再不堪,也要比主导权在别的阶层掌握下,底层百姓活的更好。

    请记住这句话。(前提是在封建时代,祛除了这个前提,那就不成立了。手动狗头保命)

    上古三代,因为资料的缺失,我不敢说这句话必然正确。

    但是,自从秦统六国以来,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朝政主导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封建时代下——天下百姓供养一家,和天下百姓供养万家……

    稍微想想,就知道哪一种情况,百姓会好过一些。

    要知道,从本质上来讲,人类进入文明的三大标志之一,就有——代表剥削阶层确立的私有制的出现。

    (这是恩先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话。卑微小作者满满的求生欲。)

    还以明朝为例:

    朱元璋时期,都在大骂老朱残暴,然而土地税收,只有商业税收,也只有

    这么低的税率,然而,因为皇帝的强权——

    朱元璋、朱棣执政时期,国家税收粮食,在3227万石左右,高峰时期是3461万石。(这个高峰是永乐时期,应该是安南等地增加的税收。)

    而皇帝一退缩——

    景泰时期,都在大夸的于某人,成功执掌了朝政,腐败无能的朱家皇帝,成为提线木偶。

    于是,景泰朝的税收粮食,暴增至2600万石左右。

    嗯——文人集团完全掌控下的财政,通过减损手段,来保持稳定增长。(手动划粗线,为了自保,请各位看官,眼睛里自动多划几道。)

    ……

    于谦还是要脸的,玩的不算太花。

    好歹增长的“负数”,还不算太离谱。

    (也有可能是保皇党势力还太大,玩不了太花……)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在嘉靖朝的一条鞭法1.0版本上,强推一条鞭法2.0版本。

    并且,对天下土地,重新做了统计。

    土地面积,从老朱统计的3亿多亩,经过朱家人两百年的持续开拓,到了万历时期,耕地总面积,已经高达11亿亩以上。

    (提前防杠,明代耕地面积,不说现代有争议的西北、西南地区,单说东北地区,就比现今大多了,这就是万历11.6亿亩民田,外加600万亩军屯田的来源。)

    (提前防杠:看历史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屁股,位置的不同,问题的答案也绝对不是统一的!

    谁塞给你们标准答案,并告诉你这是不可置疑的圣律,只能说明他的屁股,跟你绝对不同。

    我的屁股所坐的阵营,是脚踏大地的百姓——你要是坐得高,那就不要说了!)

    卧槽!

    大明土地,到了明末,竟然暴增三倍?

    太不符合史书了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