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011章 阎应元脸色大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十七年,阎应元任期已满,朝廷准备调任他前往广东韶州英德县,担任主簿。

    这是高升了的。

    虽然只是正九品——却已经踏入了官场,成为了品秩之中。

    总有人说大明吏员,只能一辈子干吏员……

    实际上嘛——

    偏见——啥时候消失过?

    彼等之前还说天工开物是假的、清初大屠杀也是假的呢!

    这些事,不也是他们嘴里所谓的——“阴谋论者”,持之以恒的呐喊,才成为共识的吗?

    兄弟们,超前少许,叫先进。

    超前太多,那就叫妖孽了!

    要上火刑架的……

    就比如这本书,如果十年后我拿出来,那可能就是共识。

    此时拿出来——只能被冠以“阴谋论”了!

    但是,若无先辈甘冒唾沫糊脸,持之以恒的挖掘,我就不可能了解这些真相!

    (这不是我挖掘而出,而是我综合了一众前辈零敲碎打的挖掘,再结合史料,将这些真相,整合成了一个整体!

    一个人真没这么大的本事。

    有人叫我们“伪史论者”,我更愿意称呼为——真相还原者。

    这个圈子,前面有博士们在冲锋陷阵,埋首文牍,逐字逐条的还原真相。

    我们这些人就在后面敲敲边鼓而已。

    包括抖音上现在那些大神,都是整合前人资料的呐喊者。

    只不过,有些人有偶像包袱,而我脾气直罢了。)

    若我为了少挨骂,为了随大流……

    何时才能让这些真相,成为共识呢?

    总要有人做了先行者!

    最起码,受我影响的众位兄弟,以后在看到类似言论的时候,会选择相信!

    大势,都是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

    ……

    他们说大明的户籍政策,禁锢百姓,是残害百姓的恶政!

    ——张居正一介军户,干到了大明首辅!

    (⊙o⊙)…

    就很淦!

    我突发奇想,统计了一下,结果发现——大明军户籍进士,足足四千五百多人,大约四千六百人的样子。

    要知道,整个大明,所有的进士加起来,也才不到两万五千人啊。

    (一说24878人,一说24636人,一说24595人。

    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还有朝鲜、安南等藩属考取的进士。

    注:以上统计,不计南明时期。)

    军户出身的进士,占比几近——五分之一!

    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方向的我,瞬间惊呆了。

    我尼玛!

    原来我对大明也有偏见啊!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大明军户考取科举的人数,应该不会太多……

    谁知道,竟然占比高达近五分之一!

    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

    ……

    阎应元高升,自此进入官场,本来是要欣然赴任的——

    然而,此时恰逢阎应元母亲生病。

    于是,就在江阴留了下来。

    这一耽误,就遇上了甲申剧变!

    一个小小的还未上任的九品官,那是连芝麻都不如的!

    众正盈野的江南,谁在乎?

    更何况——你阎应元是北人!

    从大明立国之初,就备受打压的北人,在人家建立新朝后,还想步入江南官场?

    没有父兄保佑——你凉着吧!

    江南官场:

    嘿!

    一个微末小吏,还是以武出众的北人……

    入得了我们大老爷的眼窝吗?

    就这样,阎应元寓居江阴至今。

    就这样,阎应元寓居江阴砂山脚下,已经一年多时间……

    朱由检要用阎应元来保江阴,也故意忽视了此人。

    直到张国元到来。

    才带来了朱由检的新任命!

    ……

    对林之骥来说,他和阎应元是一类人。

    不过,阎应元因为在任时,清扫了几股铤而走险的海盗,因此,深得江阴民心。

    因为帮了豪强的忙,自此算是搭上了当地豪强的船。

    尤其是祝塘乡镇的豪门,更是与之交好犹甚。

    (注: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古人那“天时、地利、人和”,说的不就是这个嘛!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主持的江阴保卫战,之所以能够坚持81日,靠的就是当地海贸大族的支持。

    历史上阎应元主持江阴事务时,就得祝塘600壮丁的跟随支持。

    这可是手持武器、立马能战的600壮汉。

    说白了,就是海贸上的私属兵马。

    刀尖上舔血的海贸中人,本就凶悍,有了领头羊,自然爆发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当然,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换上了一个合格的领袖!

    一只虎带领的羊群,能够战胜了一只羊带领的狼群!)

    阎应元虽然不能掺和了江阴大事,一些职责之内的事务,却是能够做了决定。

    就算他卸任之后,当地世家,依旧与他交好。

    就这样,阎应元虽然寓居江阴,家业却也算是富裕。

    单单门客家丁,都有上百人。

    (注:阎应元鏖战许久,直到江阴城破,阎应元自尽投塘。

    都还有十几个家丁跟随。)

    【未死成,后被理政三王爱新觉罗·博洛,折磨一夜,生生折磨死……】

    阎应元比林之骥这“林木瓜”,处境却是好了很多!

    砂山脚下,阎应元租了一座园子,就住在这里。

    林之骥到来的消息,得由门人通传之后,阎应元立刻出门迎接。

    身材高大,虎背猿腰的阎应元,笑容奕奕,拱手道:

    “未知县尊大驾光临,阎某不曾远迎,还请县父母原谅则个。”

    (注:阎应元身材高大魁梧,有关公之称,江阴保卫战时,他身后跟着背刀亲军。

    清军为之胆怯,有“犹如面见关公,两股战战”的记载。)

    “哈哈,恁这厮,就会说笑话,莫则个林木瓜,算得上哪门泽的父母官啊!”

    胡建人林之骥,浓重的口音,要不是阎应元这个通州人,听得多了,差点都听不明白。

    “老父母说笑了,最起码在阎应元这里,县尊就是江阴的父母官。”

    两人说笑一阵,林之骥扬了扬手里的酒瓶:

    “?(bi)亨(阎应元字),可能舍了一顿酒菜,留我驾崩一顿?”(福建吃饭叫驾崩)

    两人是老相识了,林之骥说话随便了很多。

    “驾崩,驾崩。”

    阎应元满脸笑容,伸手将林之骥朝内请去。

    酒菜都是现成的。

    不多时,厨娘送来酒菜,两人相对而坐。

    侍从刚刚给两人斟了酒,还不及端杯。

    阎应元忽然脸色一变!

    他伸手就要去取墙壁上的硬弓。

    阎应元箭术奇佳,当初海寇顾三麻子,率领数百战舰,袭扰江阴良港——黄田港。

    就是阎应元挺身而出,率众列阵,他亲手持着强弓,连发三矢。

    波涛汹涌、起伏不定的船上,却有三个身穿重甲的积年悍匪,应声而倒。

    只有三箭,就逼得顾三麻子,再也不敢打江阴的主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