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 1354章 剃头不剃发、剃发不剃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位西方大贤,总结东西古今,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

    “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

    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大明朝廷不是对科技不重视,而是超越了后世的重视!

    洪武太祖爷建立的大明,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到堪称苛刻的科技保护政策。

    ——比如铁锅。

    资本商人想要朝草原卖一口铁锅,都要经过中枢的允许!

    然而……

    国朝三百年江山,资本扶持舆论,历经两百余年的阴谋诡计,终究是夺取了本属于朱家皇帝的权利。

    国防政策,仅存在于纸面上……

    (比如曾经的那个巨无霸蒙古。

    退回草原后,连铁锅都要进口了。

    《正统临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有一次曾对明英宗抱怨:

    “我们每次奏讨物件时,你们都不愿给。我派使者去买铁锅,可你们也不肯卖……”

    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四分五裂、连铁锅都制造不出来的蒙古——却还能制造出“土木堡之变”……

    这就是明朝历史——极致的魔幻主义风格神话故事。)

    万历以后,东林复社等资本党派,成了朝堂上最大的势力。

    从中枢到地方,几乎成了党人的一言堂。

    尤其是江南这个资本的大本营,更是如此。

    非东林、复社党人,纵然爱国若朱大典——也要惨被抄家……

    非东林、复社党人,纵然大才如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也要被排挤丢官……

    江南,是东林、复社资本党人的江南!

    上至一省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总兵;中至一道道员、一府知府;下至一县百里侯……

    几乎九成都是东林复社党人。

    清军进入南京,是东林、复社上层党人的决定。

    党人素来崇尚务虚。

    别看中枢的官员,看似不直接掌权,实则却是真正的主事人。

    而那些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反倒是别人门前走狗。

    钱谦益这样的东林巨擘,都迎接清军进入南京皇宫了……

    地方上的那些中层骨干,敢反对吗?

    不过是几天时间,整个江南,旧旗换新旗。

    朱家的大明旗,被拔下城头,丢在了垃圾堆里。

    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书写着“大清”二字的旗帜,迎风飘扬。

    偌大的江南,数百府县,清军还未赶到,就已经全都“改旗易帜”!

    封疆大吏号召百姓投降还不算,更是还快马加鞭,将本县已经隐藏几百年的户籍人口,并房屋田亩名册,上报给上一级官府!

    递表臣服了……

    朱家皇帝被毒死,也不会交出的赋税,到了大清这里,兵马未至、赋税先行!

    这就是东林、复社党人!

    (历史事实!

    在东林、复社的强大号召下,清廷又表态百姓、文人不用剃头后,偌大的江南,尽皆投降!

    包括反抗激烈的嘉定、江阴等地。

    ——都已经换上了清廷旗帜。

    直到清廷出尔反尔,又让文臣剃头后,地方才开始蠢蠢欲动。

    当清廷让百姓也剃头后,各地开始反抗……)

    清军进入南京城时,有一个六品小官,名叫黄端伯。

    当黄端伯家仆,告诉他朱由菘投降了方正化,让他赶紧逃走后,黄端伯皱着眉头:

    “今日之事,跟从皇驾出走为轻,保国安民为重。

    吾辈当分清孰轻孰重。”

    黄端伯坚决不走。

    甚至,就连方正化派人给他送信,表示大明会重新接纳他,都被黄端伯拒绝了。

    清军进入南京城的当晚,黄端伯让人买来三丈白布,书写了一行大字。

    然后让仆人,悬挂在在自己居住的能仁寺旁。

    只见上面赫然是——“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城。

    多尔衮大怒,下令将黄端伯抓进了监狱里。

    然而,纵然被关进了监狱,他谈笑如常。

    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

    黄端伯作诗以明其志。

    未几。

    多尔衮收到了各地官府送来的田册人口数据。

    多尔衮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江南终于归属清廷所有了。

    于是,他立刻出尔反尔,将“我圣清”刚刚说出口的话,当做了狗屁。

    人类史上最纳粹,最残暴的《剃发令》下达了!

    ——“剃头不剃发、剃发不剃头!”

    一行行清军,充当了剃头匠。

    将老百姓从城内、乡里、村中驱逐出来,排着队剃发。

    胆敢不剃发者,全部砍掉了脑袋!

    然后将人头悬挂起来……

    尸体堆积如山!

    血液横流成河!

    大街小巷,全是到处乱飞的苍蝇……

    整个江南,地面为之变黑……

    而亲自将清廷背到了江南的东林、复社——除了那些已经得到清廷官职的既得利益者之外——

    九成九都是轻轻拍拍屁股,留下一句“山野遗民、心怀故国”……

    跑到山上做道士去了……

    (值得特意说明的是:

    ——清兵入南京城时,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12个人。

    而在这12人中,高级官员仅有一个——刑部尚书高倬。

    其他皆是中下级官员,或者读书人。

    当时,有人对此曾撰写了一副对联:

    “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

    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反倒是被东林、复社党人排挤、污蔑的阮大钺、马士英、朱大典等人,起兵反抗!

    只有寥寥不得志的东林、复社党人,起兵反抗。

    后来,因为清廷不兑现早已许诺给他们的职位,这些跑到山上做道士的原本既得利益党人,就借着人家,来鼓吹自己……)

    而清廷——为了天下,又因为这些士人,都代表了大豪门、大地主,真要是将士人惹急眼了,还不是天下皆反啊!

    清廷只得网开一面。

    遮遮掩掩的弄出了“僧道不在此列”的说辞。

    史上最反人类的暴行,横行天下,监狱里也不能幸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