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369 章 靖国神厕、朱由菘进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兵手持长钩,在水底将黄蜚捞起。

    清军问他话,不答,劝降,不可。

    残暴的清军,当即生生折断黄蜚的左手。

    黄蜚犹不投降。

    黄蜚被绑至南京,见到洪承畴,黄蜚用右手指着他叫骂。

    清军又把黄蜚右手弄断……

    黄蜚骂益烈!

    又把他舌头割掉……

    黄蜚犹呢哑不停!

    九月五日,与薛去疾、唐世荣,在水西门外,被清廷斩首。

    ……

    浙东大起义,逐渐掀开了序幕。

    这个时空,有了朱由检的扶持,又该爆发出何等的璀璨?

    ……

    汉都。

    五月二十八日。

    忠贞祠、忠烈祠山脚大广场,全面升级改造工程,顺利竣工。

    说是全面改造,实际上也只是重修了一座足以容纳百人如厕的厕所,外加增加了电气化而已。

    这两个大广场,已经用上了点灯。

    改造两个大广场,是朱由检的“灵机一动。”

    当听到洪承畴被多尔衮剥皮,依旧不死后,朱由检就动了心思。

    因此,特意让吴有性亲自带队,救治洪承畴,将他活着弄回了汉都。

    半路上,锦衣卫已经取到了想要的东西。

    洪承畴抵达汉都后,朱由检下令举行了公审大会。

    洪承畴自然是千刀万剐的结局。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大动干戈,却是有深意的。

    他召集了三千制造陶瓷的工匠,刽子手每削掉洪承畴一块肉,就当场揉进陶泥里,制造成了蹲便池、挂壁尿池。

    这些马桶,无一例外,酷似洪承畴的五官。

    这些便池,就在新修建的这一座大公厕中。

    至于那老杂毛的骨架,更是熏制之后,套上蜡像,做出了原貌,跪在了忠贞祠山脚。

    为了防止歹人破坏,朱由检还特意下令用了十层钢化夹丝玻璃,将洪承畴跪像罩住!

    朱由检决定好了,《汉奸录》上的败类,每一个都要这么泡制!

    五月的天,已经炎热起来。

    忠贞祠后面的那座山上,全是闲不住的京师百姓,开挖出来的菜园。

    青菜翠绿翠绿的,已经可以食用了。

    手指头粗细,弯弯曲曲的黄瓜,更是开始低垂。

    几行一人高的玉米,叶片有些发卷。

    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然而,忠贞祠、忠烈祠广场上,却围满了百姓,一层又一层!

    洪承畴这个败类血肉铸造的厕所,即将竣工。

    百姓们特意憋了两天的大号,即将迎来发泄的地方。

    “左边低了。

    对,再高一点,再高一点……

    哎!刚好!”

    秦知恩挥舞着浮尘,正在指挥太监们悬挂匾额。

    带着红绸布的“靖国神厕”,被挂在了用洪承畴血肉烧制马桶的大型厕所上。

    秦知恩指挥完挂匾事宜,又朝警示碑那边跑去。

    朱由检让人弄了一块天然大型石头,在上面雕刻了一段话——

    “想要瓦解一个民族,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

    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

    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也难以修复!

    英豪,汉家永世敬仰。

    汉奸,唯有遗臭万年!”

    这座大型石碑一旦竖起,广场改造的工程,就全部竣工了。

    以后再抓住了大汉奸,只需要按照预定的位置,增修了靖国神厕就是……

    就在秦知恩大呼小叫的时候,一艘格外壮观的钢铁巨舰,在汉都码头停下。

    朱由菘等人,在王家彦的迎接下,座上内燃机车,朝着汉都皇宫而去。

    南明弘光帝到了……

    ……

    朱由菘到来的消息,朱由检早就知道了。

    夏季渐热,夜晚越来越短。

    朱由检吃过午饭之后,在后花园散了一会步,消了消食,这才回到寝宫。

    宫女已经打开了电风扇。

    笨重的初代降暑设备,吱呀吱呀响个不停。

    扇叶带动的风,驱散了酷暑。

    朱由检一觉醒来,已经是申时了(15:00)。

    宫女端来水盆,朱由检洗了脸,清醒之后,朝着王承恩询问道:

    “朱由菘来了吗?”

    “皇爷。”

    王承恩眉眼里全是笑容,眼角的褶子更多了:

    “福王用过了午膳之后,就在午门外候着了呢。”

    朱由检挥手:

    “让他去勤政殿。”

    王承恩急忙让小黄门出去了。

    随后,朱由检在王承恩的陪伴下,朝着勤政殿而去。

    皇帝刚刚坐定,王廉就打开了电风扇。

    凉爽的风,驱散了朱由检刚刚冒出来的汗珠。

    朱由检打开奏章,低头看了起来。

    新大明制定了严格的奏章上奏事务的标准。

    像以前那样,豪门用琐事累垮皇帝,逼迫皇帝设立“内阁”制度的事情,在新大明,是要被锦衣卫介入调查的。

    至于像“全是明君的我圣清”那样,大臣在奏疏中问皇帝吃了吗……

    更是要直接被暗卫侦查!

    也就是说,官员的奏疏,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事!

    同时,若是官员不作为,地方明明发生大事,却隐瞒不报,则更加严重!

    不管什么组织,不管是官方、私人的作坊工厂;还是各处官方大型工地;亦或是地方发生民乱、斗殴、暴动、天灾等……

    若有人死亡,必须上报至县;

    一次性死亡超过三人、一年内累计超过五人,必须上报至府;

    一次性死亡五人,一年内累计超过九人,必须上报至省。

    一次性死亡七人,一年内累计超过十人,必须上报至皇帝面前。

    若敢隐瞒不报,东厂、锦衣卫麾下的反贪局、廉政署,以及皇权直属的暗卫,就会自动介入调查。

    查证属实,登报刊行天下,即刻罢官,下一代不得从政!

    若隐瞒民变、边祸等危及国家安全的事情,更是追究刑事责任,子孙三代不得从政!

    这是关于官员上奏奏章的规定。

    而内阁方面,更是已经拆分。

    设立政务厅、军务厅、外事厅,分别处理民事、军事大事。

    这三个部门:

    前者由文官组成,负责国内民生、经济、建设等事宜。

    中者有武将组成,负责国家对内、对外军事。

    后者则是拆分礼部主客司、鸿胪寺涉外部门,组成的专职外交的新衙署,负责外交事宜。

    这三个部门,则都设常务7人,负责日常审阅奏章,拟定处理办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