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敬贤院到太书院,隔着两条街道,大街上依旧人声鼎沸,还有不少人聚在城墙的榜文处,听着官员讲解新政以及重要官员的任命,也有人在打听着传国玉玺的消息。
长安城的太书院,还是汉武帝时期所建,历经数百年,加之东汉的战火,早已破败荒芜,最近几日草草修葺,房檐屋梁斑驳陈旧,却显得古香古色,更显苍老古朴的韵味。
就在这里,当年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经学以外的百家之学失去了官学中的合法地位,而五经博士成为独占官学的权威,光武时期,重设五经博士,并加以考核。
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之人,方能被荐为博士,博士在东汉末期更是少之又少。
汉代的太书院称之国子监,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在刘封的建议之下,又加了医、术、法,合成十大学科,算是在儒学基础之上,增加了医学、工匠技术和法家思想。
太书院的大儒除了谯周、向朗、杜琼等几位原本在朝的官员之外,还特别从中原各地邀请名士前来长安开馆讲授,对于这些人,刘封是要亲自去拜访一下的。
一来彰显尊师重道,二来也是让战乱时期重武轻文的风气有所缓和,毕竟文化传承和百姓文明才会让社会更加进步。
太书院中此时也十分热闹,有帮忙的士兵和官差进进出出,居中的一座大殿已经改善一新,这里是国子,也就是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之子求学的地方,自然要规格要高一些。
杜琼正忙着指挥众人挂起匾额,搬运书籍,两鬓斑斑的老者,却忙得脚不着地,作为文人,他也猜到了刘封的身份,纷纷跟着杜琼行礼,都在打量着这位名震天下的人物,谁能想象,一个征战沙场的铁血将领,竟硬生生开创了文风之先河,久而久之,被人称之为“子益体”?
“这位便是乐详乐先生。”
杜琼第一位介绍的便是那位老者,也是徐邈临行前特意为刘封推荐的河东大儒。
刘封躬身抱拳道:“久闻先生大名,先生所撰《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为儒学经典,先前途径河东,缘吝一见,未曾登门拜访,还望赎罪!”
这乐详可是真正的河东大儒,字文载,少好学,曾经到南郡谢家学左氏春秋,著成《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成为继荀爽等人之后的儒林领袖人物,这一次要不是徐邈写信举荐,恐怕还真难请他离开老巢来到长安
乐详见刘封态度谦卑,满心欣慰,言道:“久闻殿下礼贤下士,宅心仁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吾辈为传道而来,幸蒙殿下器重,三生有幸也!”
杜琼又向刘封介绍另外两位中年人:“此二位便是从北海而来,孔门之后,昔年孔北海被曹操所害之后,孔氏便避世不出,如今听说天子在长安登基,汉室振兴,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正是孔先生之侄。”
“末学后进孔守,家父孔昱!”略瘦的一人当先行礼。
另一人也道:“草民孔祥,家父孔晨!”
刘封抱拳道:“入境大汉境内肃清,本王兴办学庠,能得孔门之后相助,当真是如鱼得水,当年文举公因为维护天子而死,吾辈铭记在心,如今汉室振兴,还望二位能够鼎立相助!”
孔门这一脉,在东汉时期以孔融最为有名,七岁便有孔融让梨之美誉,“建安七子”之一,只可惜太过耿直,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于触怒曹操而被杀,甚至他这一脉都被株连,实在令人惋惜。
二人知道孔氏扬眉吐气的时间又到了,大声道:“殿下任用,为大汉效力,乃吾等荣幸,自当尽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