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汉祚高门 > 0945 征虏将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是持续存在的庞大压力,二是察觉到自己的力量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皇太后正是如此,她出身本是礼教严谨的侨门旧宗,除了幸为帝妇这一点,前半生履历与别的世家娘子并无太大不同。一旦夫君壮夭,面对复杂的局势,本能的举动便是完全倚重自觉得可信赖的人。

    然而现实却予她沉重打击,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哪怕自己明知需要自强,但本身并没有那样的能力,纵有挣扎也是艰难万分。

    真正让皇太后有所改变的,还是在面对琅琊王氏这个问题上。她是深知琅琊王氏有多强,哪怕肃祖在世时都不得不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仍然做出一定妥协。

    可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在皇太后临朝这段时间内慢慢颓唐坍塌。诚然她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但当她流露出明显的意图后,朝野内外便有大量高智之士为此而努力。或许这些人意图并不单纯,但皇太后的意愿却被他们不打折扣的执行下去且变为最终的事实。

    琅琊王氏这个寄生盘踞在晋祚之上的毒瘤被割除,王导这个所谓典午朝中第一人、江东管仲被扳倒,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皇太后临朝这些年里。

    当然,皇太后很清楚她并不是一个能力卓著的女贤,能够做成这些也只是借力。但这些事却让她明白到一个道理,她身处在这个位置上,本身就是力量的源泉,她不需要自己有多强的能力,只要能够确定自己想要达成怎样的局面,就一定会有人帮她促成!

    若类似的事情仅仅只是孤例,皇太后或还要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但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多了,皇太后见解便也越来越深刻。

    想要让自己的意图得到最彻底、最快速的贯彻,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领会到她的意图,更多的人为她做事。

    在这方面,皇太后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尝试,不独成果卓著,更是进步明显。

    至于对沈家的提防,皇太后已经不知道从何而始。但有几个时刻,她清晰的认识到应该对沈家做出一定的限制。

    一是看到江夏公卫崇居然要对沈充持晚辈之礼,哪怕在成为国丈之后仍是如此,不敢失礼。皇太后虽然也知早年卫氏势弱,江夏公与她家婿子平辈论交,但那毕竟是以前。如今卫氏已得帝宗厚眷,卫崇在沈充面前居然还是以弱势自居。

    这让皇太后感觉很不舒服,在她看来卫氏中朝便显达一时,而沈氏在与帝室结亲之前不过只是吴中一武宗而已。卫家是她精挑细选作为皇帝臂助,当彼此都为帝室所眷时,卫崇居然还要向沈氏低头不敢逾份,实在让她很失望,也有感于沈家的强势。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不符合她的预期,乃至于有种挫败感,所以她想消除这种在她看来有些怪异的现象。

    另一次,则是兴男公主传来喜讯的时候,当时皇太后是真的很高兴,甚至想将公主留在苑中帮忙照料。然而公主却仍顽固的要回淮南,丝毫不顾及对母后的忤逆。

    但就算是如此,皇太后还是耐着性子准备诸多,但结果她准备的人、物之用,都比沈氏自己准备的要差了一筹。

    这又让皇太后心态略有失衡,兼之当时皇帝刚刚大婚,对皇后流露出一些在她看来颇为过分的迷恋。就算这个儿媳是她亲自挑选,也是温婉和顺,但仍然让她有种儿子被人分享的失落和不悦。

    皇太后自问对家事国事俱都竭尽全力的维持,可是母女、母子关系接连疏离。这难免让她颇生挫败感,继而迁怒沈氏。架空沈充便是她为此做出的一个反击尝试,结果证明沈氏虽强,但仍然抵挡不住她的喜恶意愿。

    当然,皇太后也仅仅只是略作尝试,并没有做的太过分,在想到沈氏急于国难,尤其是婿子沈维周至今还领兵在外为晋祚中兴而战时,更有一种单单的负疚感。

    褚?等人建议淮南王持节过江都督大军收复河洛,这在皇太后看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则让次子得到充足的历练,尽快成长为皇帝的臂助,毕竟皇帝天资有限,较之淮南王是有不如,如果能得到嫡亲兄弟的帮扶,对于帝室也是一个加强。

    二则让淮南王有机会在军中与婿子共事,也是修补一下稍有疏离的关系。更何况她家这个婿子实在太能干,先败羯国石堪,攻入河北,而后又率军准备收复河洛,若是能胜,又是大功一桩。

    然而沈哲子实在太年轻,且已经达到郡公高位,接连殊功,几近封无可封。少年而临大位,可谓木秀于林,必受万众瞩目、物议焦点。让淮南王稍稍分担一下压力,皇太后觉得这也是一种关爱。

    然而明明一件好事,结果却演变成这个样子。皇太后已经不是往年那种懵懂无知,能够想象到一旦事态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会给时局带来莫大冲击。

    至于反应过激的沈充,皇太后此前或还残留一些好感,这会儿也早已经荡然无存。在她看来这个老貉子实在太过分,私欲炽热只顾门户得失,全然不以大局为重,更是完全将儿子当作为家门谋私的工具,实在是不配拥有一个那么出色的儿子!

    最开始,皇太后也是打算静观其变,希望褚?等人能够拿出一个应对的主意。

    可是她在苑中等了几个时辰,那些力主此议的台辅居然没有一个入苑通告,这局面陡然便让皇太后想起早年的苏峻之乱,那时的她,懵懂于苑中,满心相信大兄能够处理危情。结果最后大兄率众外逃,乱军攻入苑中,若非兴男公主冒死营救,就连她自己都险些丧命!

    “绝不能再发生那种恶事!”

    皇太后并不怕死,但她却担心好不容易有所安定的社稷再次生乱,那么她真是到死都无面目再见肃祖。

    虽然她也不觉得沈家有胆量、有能力主导那种动乱,但却担心前线的沈哲子或会因此离心。其人大功甫立,如果得知后方不稳,甚至就连父亲都被逼迫得要以伤诈世,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心寒。

    皇太后虽然厌恶沈充,但对沈哲子仍是充满期许看重。她放弃了这一次的尝试,不是因为怕了沈充,避免动乱之余,也是不想因此而令沈哲子误会心寒。台辅们虽然需要倚重于当下,但沈哲子却能保障晋祚安稳几十年之久。

    “明日我儿再去沈司空府上拜望一次,即便不能见到司空,也不可缺了礼数。你姊夫鏖战于前线,阿姊也于江北待产,老臣孤苦,也是可悯。勤往探望,也是不辜负亲厚功勋门户。”

    皇太后沉吟许久之后,才又吩咐淮南王道。

    “儿子明白,绝对不会失礼怠慢。”

    淮南王讲到这里又思忖片刻,又开口道:“明日再往拜望,儿希望能自苑中带上医官。”

    皇太后闻言后便点点头,方才派淮南王出苑也是一时情急,加上担心若戳穿沈充难免会彼此尴尬下不来台。但现在想来,既然已经有了表态,也需要逼迫沈充给出一个表态,顺便也是略作敲打警醒,让其人不敢再继续放肆。

    淮南王能够有自己的主见,皇太后也是着实感到欣慰,继而又望了皇帝一眼,旋即蓦地一叹,这种见识,皇帝便不具备了。

    皇帝这会儿正手捧羹汤细口轻啜,察觉到母后不乏幽怨的望过来,忙不迭端正坐姿,稍显肥硕的脸上挤出一丝局促笑容。

    “唉……”

    皇太后见状后更觉不满,索性摆摆手,让宫人引领两个儿子都退下。今日这一事也实在令她精疲力尽,哪怕躺在榻上良久也了无睡意,只是瞪着眼望着殿中摆设怔怔出神。

    皇帝在母后面前虽然畏首畏尾,但出了殿堂之后总算恢复些许从容,在兄弟面前总要维持些许气度。他看看满天繁星,对淮南王说道:“天色已经这么晚了,阿弟不妨在苑中留宿一晚。”

    淮南王闻言后连忙拱手道:“臣多谢陛下爱惜,但终究逾礼,不敢久留,自有车辇代步,倒也不会疲累。”

    皇帝闻言后便也不再多说,虽然他心宽体胖并不介意母后更偏爱这个弟弟,但性情却相差太多,尤其淮南王这一板一眼的模样更让他感觉仿佛母后就在眼前,便感觉更加的不自在,彼此关系实在算不上亲昵。

    都下这一场风波并未持续太久,尤其当淮南捷报正式抵达建康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石堪并一众主要的将领,顿时又是满城欢庆。而台中也是借此接连举行盛大祭祀、犒赏等庆典,很快便将那一丝不和谐给掩盖下去。

    对于淮南今次壮功,台中也是反应迅速,很快就给出了犒赏诏书。首先是石堪等一众奴将俱都枭首悬于朱雀大桁外,而后便是针对前线将士的封赏。郗鉴以接连收复淮北、青兖等州郡而加征北大将军,二子荫封。

    至于沈哲子,则升为豫州刺史,使持节,并加征虏将军,都督之职不解,并统淮南、淮北诸军共攻河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