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是很喜欢文姬的韧性,但这是挺玄乎的东西,还是说点实实在在、无法反驳的作品吧。】
东汉末年不少人倒是想起来蔡文姬,她的才情并不是籍籍无名,只是当时还掺杂着蔡邕的存在,他们肯定是没有那么纯粹的去欣赏,心思还是放在蔡邕身上。
毕竟老父亲给儿女镀金又不少见。
【第一是音乐上。
《后汉书》当中明确记载蔡文姬辨琴的事迹。
“其父邕弹琴绝,琰闻之曰第一弦也,复断,闻之曰:第四弦也,父甚异之。”
其他的史记当中同样记载了蔡文姬音乐上的才能。
比如说《三字经》就有写“蔡文姬,能辩琴”;《汉书》中记载“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琴史》同样有记录,蔡文姬十岁左右便能准确判断和奏出自己七弦琴的美妙音质。
不得不说,对文姬的记载还真不少。
和她比起来,我还真就是那听琴的牛,别说什么弦不弦,哪怕是换了把琴都听不出来。】
许多人听得心里发酸。
“我们也很擅琴啊
凭什么就连个名字都留不下,蔡文姬就能被天幕如此推崇?
当然,若只是擅琴就大肆费笔墨书写总归叫人不服。
【第二便是书法。
家学渊源这话还真不假,蔡文姬的书法备受父亲蔡邕的影响,作品其实一直到唐朝都还流传着,其中《胡笳十八拍》就还被黄庭坚赏析过。
对其描述则是“蔡琰《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落,仅余两句,亦似斯人身世邪”。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蔡文姬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飞白书’传授给了钟繇,钟繇又传给了卫夫人,而卫夫人则是咱们李二陛下最喜欢的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
追溯习。
就是这样的时间跨度,蔡文姬默写出来的作品没有错处,给后面研究当时文化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十多年的时间,别说将文章默写出来,怕是十多年没联系的人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
这样的记忆力,着实惊人。
其他人不由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读的书,某些令人感触极深的语句或许还能记得,但要说全篇默写出来,他们同样沉默不语。
曹操眼睛更是大放光彩,文姬侄女这多好的才能啊,很适合给他干活啊。
郭嘉看了眼都快藏不住‘垂涎’的主公,表示没眼看小说
主公肯定没有什么男女之间不规矩的想法,毕竟蔡邕的辈分摆在那,虽说平日里男女之事荤素不及,但还是要面子的。
蔡文姬听到这不免想起来和父亲在一块生活的时光。
“四百多篇吗?”
她有些遗憾,突然找到人生的方向,不管如何,总该尽量将父亲的文章作品流传下去。
虽然这里不容易弄到纸墨,但还有羊皮,总归是有办法的。
之前她哀怨着自身的命运,可现在却是充满希望。
归汉的时间能提前她很肯定,只要不是傻子,天幕都提了她的名字,有心有能力的人自然会来。
不过,她认为怕还是得那位‘曹叔父’来得快一些。
不管他心里有什么目的或是考量,但起码在另一个世界,都是他将她赎回汉朝。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好人。
况且,
蔡文姬失笑,从天幕口中拼凑出来的‘曹叔父’虽然还不完整,但瞧着可不象是什么君子,也不在意是不是君子。
【蔡文姬于动荡中诞生,于苦难中奔波,于悲惨中沉淀。
无论是她的才学还是性格,都很大程度丰富了古代女性文学。
东汉末年的才女,一生大起大落,坎坷波折,可终归是名传后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