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像是第四次下西洋还带回来非洲黑人,哪怕是朱棣是皇帝,那也很新奇啊。】
别说朱棣,就是其他看到真正一身黑的人都张大了嘴巴,比之前天幕演示的小人还要黑。
海外的人居然长这样?
难怪人家上瘾,换他们也觉得新奇啊。
自家地大物博,但什么好东西都是先给皇帝,该看的都看过了,别人家虽然不是那么实用,但新鲜啊。
【朱棣在世时,郑和基本上就一直在下西洋,一直六次。
等到第六次郑和回来时,朱棣已经去世了。
而朱高煦呢,他没那么好大喜功,要是郑和前面几次带回来的都是什么良种、金银矿石什么的,他还可能支持花费浩大的下西洋活动,但显然不可能。
所以他登基以后就停止了这个活动,但大家也知道,他前面监国太子当了很多年,但正儿八经的皇帝就当了十个月。
实在是太胖了啊,都影响到健康,好口腹之欲。
而郑和闲置的这段时间倒是有功夫和太子朱瞻基讲讲下西洋的事情,等到朱瞻基一登基,重启了这个活动
朱棣眼刀子开始飞向胖大儿,不是因为下西洋,而是因为他吃到影响身体。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他们努力的点啊,朱高炽苦下脸来,他爹怕是又得下狠手了。
本来现阶段已经在吃草了,过了今天该不会更加苦吧?
【第七次,也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他死在了航海途中。
或许是预料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在出发前他找到自己的好友交代了后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遗憾的是,明朝耗费巨大财力,郑和顶着危险下西洋的资料,后来被兵部尚书刘大夏全部焚毁。
因为当时的皇帝想要重启,明朝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王朝,因为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很多次都有触及到发展的机会,可因为种种缘故,失之交臂。】
谁也不能保证朱见深重启下西洋活动就能改变历史进程,可是,万一呢?
万一在下西缙等人没想到他们正在干的事情居然如此有名,立马不觉得自家皇上磨叽要求多呢,前边编写的也得仔细检查检查。
等听到遗失损坏时,他们的心痛不必朱棣少。
解缙心里默想,还是得多找些人多抄几遍,手断不断无所谓,怎么能散落不全呢?
【后面朱棣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咱们就不说了,朱棣呢活得也算是长久,逝世时65岁,虽然和现在动不动就七八十的平均寿命没得比,但那会儿要是高寿了。
毕竟还在打仗呢。】
得知自己能活这么长时间的朱棣本来很满足,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想而知这个年龄段有多稀少,他已经算是皇帝里面长寿的呢,不贪心。
不过等听到平均七八十的寿命,连儿子们的明争暗斗都没法顾及了,这是怎么活的啊?
始皇帝/二凤:他们也很想听听,毕竟他们两个活得更短。
林书当然是不可能说的啊,因为两者相差的条件太多了。
【朱棣一生都想要叫自己名正言顺,更是做出种种啼笑皆非之举来掩盖自己的得位不正,很可惜太过拙劣了。
更遑论后面的好后辈直接给他安个成祖的名头。
但是,和李世民一样,因为他的功绩够大,因为他打出大明的刚强,他又是无比成功的一位皇帝。
后代对于靖难之役的可惜只有内耗,对于建文帝更是没有多少可惜。
所以啊,judy,好好对百姓,好好治理大明,百姓会感恩你的,历史会真实记载你的,后世会公正评价你的。】
朱棣听完深呼吸一口气,他的心病确实就是名不正,哪怕天幕一路调侃,但,算是帮他开解了吗?
是啊,除了已经把他写臭的文人,百姓和历史都不在意这些。
朱棣看了眼下面的儿子,难得没有吼少年朱棣,兔崽子就爱干些有的没的,造反都造了还干些多余的事情。
只不过,想到自家好大儿的身体,想到四儿子的能力,发狠的想:大不了过二十年造点船把人扔出海去算了小】
【说】
不是喜欢打仗嘛,外面还不够?
【好啦,这就是咱们介绍的第一对最强父子,明天准时不见不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