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该说不说,本来王阳明都要去附件陪平叛,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去吉安招募义兵,发檄文,这些都需要时间。
王阳明知道此刻需要拖,不然宁王直接顺着长江东下,作为留都的南京毫无疑问是保不住的,这样会叫叛军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说辞。
王阳明胆子也大,当时他手里其实没有兵权,因为一心想着辞官回家,幸好有威望,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还算是配合
不过也是,这种时候不配合岂不是得被怀疑和宁王一样,宁王这个反叛和当时的朱棣还不相同,那真是想要找补都没法找补,纯粹是胆子大想要搏一搏。】
朱厚照:???
朝廷上下哗然啊,一个个都顾不得皇上不愿意他们打扰的事情,立马一块面见皇帝。
宁王狼子野心啊!
宁王:???
这就很过分了啊。
朱棣也不是多开心,说就说嘛,干嘛又带上他。
朱元璋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儿子,就是你带的坏风气。
同时也无奈,怎么他后代居然还有能力造反啊?
怎么安排后代确实是个问题,可要朱家的子孙过苦日子,他又不愿意了。
【王阳明直接假装已经把檄文发到各地,还在城里到处长协假檄迷惑地方,说朝廷派了八万兵马,加上勤王的军队,总共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
实际上这会儿还什么都没有,自己招募的兵都没到位,这些还不够。
王阳明派人写一些手下人劝农网攻打南京的书信,然后又泄露给人家,偏生宁王手底下的官员谋士按照正常思路劝攻打南京,一下子叫人怀疑了啊。】
【宁王决定小心行事,但等几天心里越想越不对劲,派人去大打听朝廷压根没有派兵,差点气成一个猪肉堡啊。
立马顺着长江东下攻打南京,也就是着十多天的时间,王阳明那边仓促之下也已经招募了士兵。
他也不管宁王往哪打,直接就是一往无前的冲着宁王的老巢去了,宁王只能回防啊,正好王阳明这边士气高,到时候对着疲惫赶回来的宁王军队迎头痛击啊。
事情也如他所料,决战的地点很有趣,是在鄱阳湖。
宁王他祖宗很熟悉世宗继位,短暂的爱了一下王阳明这位能人就开始冷漠,没关系,反正王阳明也不爱老朱家这些奇葩皇帝。
他总算是等到了正式的辞职,不容易啊,打工人想要走人花了这么些年。
太能干了也是一种过错,老板压根不放人。
接下来王阳明就开始到处讲学,他的弟子学了这么些年也学出点名堂,够资格讲学了啊。
当时都称为王学,人家有好好的名字不叫。】
【王阳明的新学有人追捧就有人不喜欢,但朝廷那些人不喜欢但全部都不否认他的军事才华。
好家伙,王阳明都没想到五十六岁这一年还要再就业,被任命为两广总督,熟悉的辞职,熟悉的不允许。
我只能说,老朱家是会用人的。】
朱棣听着天幕埋汰的语气,也很是臊得慌,后代这是在干什么啊?
不是说不能用人家,但你要用就好好用,都五十六岁了,难道除了王阳明找不出其他人来吗?
这才是重点啊?
【既然不能推脱,那就再就业吧,总不能指着皇帝的鼻子骂。
他照着以往一边讲学一边治理的方式,又开始了做官,明处讲学,暗处谋兵。
半年时间不到,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这次他依旧上书请辞,还没等到回复便自行离去,因为他已经感知到自己大限将至了。】
【王阳明的思想是明中晚期主流学说之一,后来还传播到日本,影响巨大。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
王阳明一生都在践行他自己的学说,“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在封建社会具有强烈挣脱冲破的意味。
当然,大家也别被后人给他冠上的名头给吓到,思想嘛,还是得百花齐放,想批判还是得批判。
要是因为提前知道了他的个人成就退缩,那也不符合阳明先生的期望。
若是想踩着人上位扬名的,小心思收敛点。】
林书没有详细去仔细说王阳明学说的内容,因为她也不懂。
再说,人家正主就在那,总归还能走出来那条路。
【三对父子咱们先讲到这里,明天开始和大家讲讲中国的四大发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