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之前讲朱棣的时候就提到过,朱棣曾经差点被火器打到功亏一篑,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吃过亏,所以后来组建了火器营。
当时大明有多发火箭,发射10支箭的叫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甚至最多可以发射100支箭,叫百虎齐奔箭。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备志》中曾经记载过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火器,听说能够飞离水面三四尺高,飞行两三千米。
现在听着都觉得不可思议,够得上二级火箭的理念级别。】
“哇”
别说天幕不可思议,就是他们也觉得啊。
尤其是朱棣,哪里来的这种玩意?
不是说他的火器营厉害先进嘛,怎么没听说过这种玩意?
急得就跟看到半空中挂着肥肉的猛虎一般,光给看不给吃啊。
【还有一种叫做神火飞鸦,名字我倒是在电视里面听过。
它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4支火箭推进,隐约还能看到现在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影子。
首次火药兵器的海战发生在金宋之间,当时岳飞的部将李宝自告奋勇,领着三千多水兵还有120艘船就去阻击金军了。
老天爷配合的好,向金军发起攻击时南风正好,放射火箭火炮直接砸在金军的船上。
还有也是宋代的陈规利用火枪组成的火枪队,把金军打退,还被称为现代管型武器的鼻祖。
唉…我真的,也不是故意想戳赵家皇帝的心啊,这是怎么搞的嘛,有钱有人有武器,失去燕云十六州虽然连打铁原材料都下降了,但怎么搞成后面那样嘛。】
赵家皇帝:我们也想知道。
一次次戳心,说真的,不单单天幕如此想,他们现在每听到大宋过人的地方,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皇帝那么拉跨啊?
不过,那些东西听着确实拉风,还是有搞头的。
其他人只有一个想法:要是大宋能分他们点钱就好。
没谁不羡慕北宋的钱,一个个皇帝觉得发展不太对啊,难道只有军事摆烂才能国库有钱?
【然后不出意外,咱们国家的好玩意基本上无一避免的往外面传了,?G嘿,这次还是咱们的老朋友——阿拉伯国家。
真就是和大宋做生意做得频繁,居然连火器这种机密都能传出去,不知道该说人家阿拉伯人有眼光,还是说大宋军事就跟个漏斗一般。
前面的造纸我还能理解,但军火这玩意放到哪都是重兵把守啊,居然还能让人家搞到。】
见微知著,李世民想到若是大唐能有次神兵利器,绝对是会列为最高机密,工匠这些人起码得是终身控制,大宋居然能在起步阶段就被人传播出去,确实是讽刺
难怪人家不注重军事能力。
赵匡胤已经平静了,对于这类事实还能跟着骂几句,顺带把罪孽的源头——他弟弟弄来踹几脚。
赵光义已经死心了,踹吧踹吧,反正就按照现在天幕透露的那些,他自己都想死上一死了。
【但还是得说句公道话,人家阿拉伯人弄回去的方子并不全,最主要的原料是硫磺,没有投入硝。
人家的火药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只不过等到他们捣腾出《武经总要》的火药,已经是晚于我们两个世纪之后了。
阿拉伯是我们的老朋友,其它也是嘛,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厚此薄彼。
大明时和朝鲜的关系很紧密,以儒家经典授之,以互市利之,以兵力震之,朝鲜和日本打仗的时候,还支持了大量的军资。
有一点我得说一下啊,咱们老祖宗和周边发展关系那没半点问题,但咱们不能什么都拿出去,而且也不能真就是跟养儿子一样。】
朱元璋:“……”
一转头怒视儿子老四,你老子我那是抠抠搜搜的恨不得抄家来搞钱,你后代子孙居然如此挥霍?帝国凭借着武力还在这些地方设立汗国。
成吉思汗西征时,打到了中亚西亚,然后经过波斯到了伊拉克。
再次感叹一声,我都没走过这条路,成吉思汗能带着人一路打过去,衷心服气。】
瞧着天幕表明蒙古西征的路线,说实话,他们也挺佩服的。
那都是什么地方啊?
虽然说不认识,但瞧着离他们中原也太远了。
皇帝和武将则是眼馋,但心里明白他们不可能如此做,朝廷要抽调如此壮丁投入到战争当中,那基本上是放弃本土的安定了。
只能眼馋看一看。
当然也有许多冒险心旺盛的人见到这份路线,立刻蠢蠢欲动:好想去。
【根据波兰历史学家德鲁果斯《波兰史》一书的记述,蒙古大军在这场会战中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
波兰火药史学家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内,偷偷描绘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样式。根据盖斯勒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因为在木筒上绘有龙头,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
蒙古军队在攻打伊拉克和叙利亚时,又使用了火器。当时的战斗形式,主要是人与兵械相斗的近战,其次是发箭、滚石、放水等远战。
不论在近战中,还是在远战中,火器的杀伤力都很大。火器使阿拉伯人吃了大亏。他们对这些火器立即研究,不久,便掌握了制造火器的技术。
有些阿拉伯兵书记载了蒙古兵使用“铁瓶”的情况。据说,这铁瓶就是“震天雷”之类的火器。
又一种阿拉伯兵书说,当时阿拉伯人学会制造两种火器,一种是“契丹火枪”,用于近战;一种是“契丹火炮”,用于远战,在水战中可以轰击敌船。“契丹”是他们对我国的称呼。他们还根据火铳的制法,创造了各种火器。】
【蒙古大军席卷东欧大地,让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药的巨大威力。由于担心会成为蒙古军队的下一个进攻目标,阿拉伯人迫切希望获得火药的情报,以提升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
但阿拉伯人缺乏制造火药最为关键的硝石的提炼技术。于是,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通过与东南亚各国贸易,间接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硝石。然而,蒙古人没有给阿拉伯人足够的时间利用这些硝石。
蒙古人灭亡阿拉伯帝国后,建立起了伊利汗国。这里迅速成为了火药等我国科学技术知识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而配备火药武器的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给欧洲人偷窥火药技术提供了机会。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学会了火药、火器的制造,所以欧洲人在许许多多的战斗中,都吃尽了苦头。如在1325年,阿拉伯国家攻打西班牙,用抛石机发射火球,巨响如雷,烈焰冲天,烧毁房舍,杀伤人畜。
苦头教训了欧洲人,激发了他们研究火药、火器制造的愿望:1326年,英国人制造了铁火瓶;1345年,法国人制造了铁炮;1357年,英国制造了名叫“提拉尔的火器”等
欧洲学会了火器制造方法之后,积极发展火器制造。在近代科学兴起后,他们的兵器制造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才有了机关枪、迫击炮,甚至火箭、导弹之类的武器。
恩格斯曾说:“现在已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辗转传入欧洲的。”
至19世纪60年代,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我国火药的基础上,冒着极大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安全炸药是必须用雷管引爆才能发生爆炸,使炸药成为驯服的东西。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