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 第197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边这些说的虽然也有引进过来的,但在咱们这待的时间起码也是几千年起步,和后面那种正儿八经被带回来种子的作物还不一样。

    玉米、甘薯、马铃薯可以说是新大陆来客,都是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玉米在明朝时因为进贡皇帝还被称御米,可能后来名字传到民间出现了讹称才称为现在的名字。

    明朝有玉米的记载,但内地种植玉米的数量很少很少,毕竟后面明朝经历的小冰河时期,要是有高产的粮食,不说不亡,起码百姓还能多活一些。

    等到了清朝,各地山田都种玉米,因为玉米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简单来说就不是娇气的作物,且高产耐饥,就算是没有完全长熟也能掰下来吃。

    等到中后期,平川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玉米,民间也有了‘棉花进了关,玉米下了山’俗谚。】

    金黄的玉米粒看上去可是闪到了不少人的眼睛,不用天幕说,光是玉米地密密麻麻长出来的果实,就足够他们明白这种粮食的产量

    况且玉米的外形确实不错,金灿灿的瞧着都觉得喜庆。

    “这玉米的杆子好高啊?”

    “唉,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能找到玉米。”

    “你着急什么?我们知道了肯定就会有人去找,就算是咱们等不到,子孙肯定能吃到的。”

    有人沮丧就有人乐观。

    始皇帝瞧着那金灿灿的玉米,头一次觉得,除了他大秦的黑色,金色确实很好看。

    就是,这个美洲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能有如此多的高产作物?

    他现在不单单对高产粮食感兴趣,就连美洲都很感兴趣。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甘薯和马铃薯都是原美洲的产物,虽然我们本土也有甘薯,但两种是不一样的。

    甘薯又称番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引进我们国家的,大致的路线有两条,一是吕宋(菲律宾)传入福建,二是从越南传入两广。

    甘薯传入时恰逢福建因为台风遭遇饥荒,被拿来作为救灾种植救活了无数灾民。

    但可惜的是,甘薯不知道为何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这也是我没有想通的地方,一直伙,他们现在压根没有多少种子。

    除了高粱小麦之外,其它的都在哪里啊?

    前面的朝代可谓是恨不得长出翅膀先飞到那什么美洲去,后面的则是立马派人去找,总比出海要简单许多。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好,但农并不单单只有种粮食,吃穿住行嘛。

    穿衣这方面,最开始麻棉,在很长时间内它都是粮食作物,后来才转变为纤维作物,用来做衣物。

    可最为重要的纤维植物还是引进的棉花。

    我国古代引进的是非洲棉和印度棉,近代引进的是美洲棉,是的又是这个熟悉的地方。

    棉花的传入是以边境作为中介,起码汉魏以前西南等地就开始种植棉花,汉代西域就有棉布输入中原,因为棉花长得雪白柔软,一开始作为观赏类植物被人喜欢。

    一直到宋朝才有‘木绵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诗句问世,前面唐朝应当是没有大规模的利用,那会儿棉花还不叫棉花,应当叫白叠子,高昌等地倒是种了不少。】

    李世民:???

    意外之喜。

    他还想着要到哪里去找,听到宋朝都有些丧气,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给了他这么个惊喜。

    高昌?

    这就很好办了啊。

    【其实一开始棉花灭有推广也是因为不适应本土,像是非洲棉品质较差、产量还不高,南方种植多年的本土棉花换到长江中下游还没发存活,一直到南宋才出现一种一年生木本棉花。

    有可能是从南海诸国引进过来的,也有可能是经过世代培育生长出来的,一下子推广起来,还成为夏税的主要内容之一小】

    【说】

    等到元朝更是木绵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棉布十万匹。

    到了明朝才算是开始渡河发展,那会儿的棉花主要分为三处,浙花、江花和北花,华北平原的产量最高,还能对外出口。】

    一双双眼睛如狼似虎的盯着天幕标注的地方,然后想到他们这会儿的棉花还是产量不高的,一下子又萎靡下去。

    沉寂下去的农家:活儿倒是来了,可不知道能不能干啊。

    不管能不能干,都得干。

    上司不会和他们商量,他们也需要主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