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 第240章 宋神宗:找到共鸣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神宗采取两个方式,第一是询问朝中的大臣,第二是直接和王安石面谈。

    只不过,在询问朝中大臣的时候,韩琦、孙固、吴奎、唐介等人都说王安石才学过人但气量狭窄,只能成为具体问题的负责人,无法成为掌舵人

    别说啊,王安石这人缘混的啊,一个个居然都大同小异。】

    被提到的几个人:?

    虽然不觉得实话实说有错,但瞧着王安石那张冷脸,莫名有点心虚。

    明明没有偷偷摸摸的诋毁,但总有种被人当众抓包讲小话的没底气。

    【宋神宗然后和王安石面谈,王安石直接把高度拔到尧舜禹那一代去了。

    宋神宗有点傻眼啊,要说不想干点成就那是假话,但冷不丁的也没想要和这些人比肩啊。

    宋神宗实在是没这么大的雄心,赶紧跳过前面的客套话,接下来便是熙宁变法前最重要的一段辩论。】

    宋神宗现在都还能切实回忆起心里那种无奈,只能说王安石的预期直接把他吓到了,说出来都会叫人认为他狂妄自大。

    【这次辩论来源于一次大水灾,北宋真的很神奇,执着于黄河改道,哪怕已经失败好几次,把河北等地都给淹没了。

    话说回来,针对这次水灾朝廷自然得颁布救灾的银子,当时曾公亮提议现在财政紧张,就把一些典礼的赏赐省掉。

    传到翰林院,王安石和司马光又对上了,两个人持不同的看法。

    司马光赞同,但王安石觉得省这点钱就是杯水车薪,惯会做表面文章。

    还把当年唐朝宰相节省工作午餐被人取笑拿来做例子,说辞饭不如辞位,国用不足才是真正的问题。】

    李世民没想到还听到唐朝,只不过这个反面例子有点不太争脸啊。

    他有点赞同王安石的话,省点饭钱来凑银子的话,那还真不如辞职算了。

    明显现在都知道国用不足,可还是粉饰太平,做表面文章。

    【宋神宗听到王安石的话却是有点心痒痒了啊,说到底,缺钱最为难的是他啊,大臣节省点还能混个好名声,但他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节俭就足够的,必须得找到善于理财的人。

    谁也扛不住每年财政两倍的赤字。

    王安石很平静的说道:“我可以不加赋税,就让国家的收入增加。”那个时代的经济理解,既然超出自然会被绝大多数人误解,但宋神宗却是被这种‘戏法’所吸引。

    要主持变法,王安石需要封相,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基本上都是名臣贵戚。

    宋神宗某方面耐心十足,一个个问过去。

    旁人对王安石的评价都是好学拘泥于古法,一旦当上宰相,一定会变更现在的法律叫天下都不安宁。

    宋神宗转身就和王安石说,“别人都说你只知道经术,你什么想法啊?”

    王安石没有要改变迎合,反而很是自信骄傲,“经术就是治理社会的良方,后人愚笨不懂真意才说他无用。”

    宋神宗又问,“你要是真当上宰相了,治国国家的话首先做什么啊?”

    王安石知道差不多稳了,斩钉截铁道:“变风俗,立法度。”

    简单六个字却是叫宋神宗直接忽视掉所有人的反对。】

    为什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六个字是有什么魔力吗?

    还真有,在汉朝建立以前,这种思想才是主流。

    获胜的是秦国,但其他国家基本上都经历过变法,只不过是或失败或不彻底而已

    而且,神宗在王安石这个儒家教育下臣子身上,找到了关于法家的共鸣。

    外儒内法,是每一个有为皇帝的走向终端,完全的依靠儒家那就是做梦,宋神宗在王安石身上找到这份不可言说的共鸣。

    王安石是个很妙的人,开口闭口都是尧舜禹、儒家经典,但他就是标准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内里走的其实是法家的路子。

    这是他们君臣的合拍,也是后来王安石被反对他、初期支持他共同针对的内核所在。

    法家儒家不可调停。】

    宋神宗这边安静如鸡,一个个都瞪大眼睛。

    想要说的话全部卡在喉间,他们万万没想到,王安石不单单是反骨仔的问题,完全就不是一条道啊。

    可,又没有底气站出来指摘,他是失败了,可北宋也同样败得惨烈耻辱。

    宋神宗很是担心,他是皇帝,被针对也就那么一回事,可介甫不一样啊。

    王安石没有害怕,或者说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走的路子和其他人不一样。

    现在被挑明还有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他们都看我不顺眼,如果是儒家和法家的对立就能理解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