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山海遗踪 > 第二章 旧货市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早在几十年前,这两个老头还是顽童时就已经认识。康教授年龄小些,都是跟着现在的银须老者玩耍。从小两人也就都爱倒腾些老器物,只不过长大后走了不同的路。

    康教授家境比较好,一路上到大学里的考古系,多是理论研究。

    银须老者叫做风伯年,由于家境衰落,后来就在古玩行给人做起了小伙计。能吃苦,闯劲大,一路摸爬滚打,逐渐在北市的古玩圈子有了名声。

    两个人走了不同的路,本来早就不再有联系。是一次北市大墓的发掘又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那次大墓的发掘由康教授带队。在发掘过程中,有一段狭长的甬道出现了透水现象。康教授果断撤出所有工作人员,自己进到里面查看透水情况。不幸的是,康教授身后的甬道突然出现塌方,将他活活埋在了墓里。外面的工作人员焦急万分,可面对已经透水坍塌的甬道,也都是一筹莫展。这时候,有人想起了北市古玩行有名的“地蝼蛄”——风伯年。

    马上专车去接。结果,一把工兵铲,两个小时,就把奄奄一息的康教授从墓里给挖了出来。自此,兄弟两人再次相认,风伯年也成为了这所考古研究所的特邀顾问。只不过,风伯年是从来不去研究所找康汉章的,一般都是康汉章去古玩街找风伯年。所以,就连保卫处长都不认得风老爷子,这才闹出了误会。

    风伯年曾无意间搜集到一些残破陶片,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发现这些陶片上面有些特别的符号,知道康教授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便问康教授有没有兴趣,有的话就都送给他。康教授看到后简直如获至宝,兴奋地无以言表,说这是一种目前尚未发现过的新的文字符号,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经断代,应该早于甲骨文起码一千年以上。但由于发现的文字数量有限,不足以以此为据向世人公布。

    这次,风老头带来的也正是这种文字,风老头把一张折好的打印纸递给康教授,“这是拷贝下来的复印件。”

    康教授双手颤抖的接过,小心翼翼地打开,眼睛注视着纸片,表情复杂。

    “给我个时间,多久能有结果?”风老头似乎急于要知道这“天书”的内容。

    “之前咱们研究过,并不会太复杂,我想……,半个月,半个月应该可以。”

    “咔啦啦!!!”一声惊雷在窗外突兀的响起!

    几百个通篇的上古文字!这难道不是天书吗?风老头从哪里得来?这些文字又究竟记述了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北市最大的古玩旧货市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不管什么时候,这也是一个从不缺乏人气的地方。

    看那背葫芦的,背上的大葫芦比铁拐李的还要大一号;看那盘串儿的,两只胳膊套满了各式各样的手串;看那车珠子的,各色方木摆满了一地。再看那赌石的,猜青皮的,淘换古玩瓷器袁大头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儿看不到的。真个琳琅满目,人山人海。

    不过,相比前些年,市场上的“老东西”可是少之又少了。以前要淘换“老东西”,靠的是眼力。现在,只能靠运气。甚至,就连真东西都不多了,核桃是树脂压膜的,和田白玉是乳化玻璃的,鸡油黄的蜜蜡是柯巴脂的,艳丽的玛瑙珠子是染过色的,多瓣金刚是塑料的,正宗小叶紫檀手串是红酸枝的,虎爪是牛蹄骨加工的,虎皮是狗皮染色的。总之,只要是入眼的,都能给您山寨了。当然,真东西、好东西还是有的,鱼龙混杂之地,也都是讨个生活罢了。

    市场的东南角上,一个极不惹眼的地方。商铺外的墙荫下,竹制躺椅上,一个三十岁上下,着中式马褂马裤的年轻人正悠闲地摇着大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似乎快要睡着,过往的人流对他没有一丝的影响。

    “老板!”有人进到了他的铺子。听有人呼唤,摇蒲扇的年轻人起了身,伸了个懒腰,连打哈欠,“来啦,对不住啊!生意不太忙,眯了会儿。”正宗的京腔京味儿,听着就叫人起腻。

    大蒲扇随手扔到躺椅上,一步跨进铺子招呼着来人,“兄弟,看有什么需要的?随便看!”看来人十分年轻,典型的嘻哈少年,并不是相熟的老客户。

    铺子里光线略暗,嘻哈少年在不大的铺子里环视一周,见左右无人,扭头对着老板压低声音说:“您这儿收老东西吗?”

    老板一听,多瞅了嘻哈少年一眼,“收!当然收!兄弟,来来,快坐!坐下聊!”

    老板绕到了柜台里,嘻哈少年在柜台外,两人相对坐下,一件小黄绸布包摆到柜台上。嘻哈少年小心地打开绸布包,把东西推到店老板面前。

    自打嘻哈少年一进店,店老板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当绸布包一打开,店老板心里“咯噔”一下,东西以前从没见过,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好像东西原本就是自己的。它是一块半圆形的玉璧,经过岁月的洗礼,颜色已经泛黄,怪的是,玉璧上有一块红色的斑点,鲜艳欲滴,仿佛是从玉璧内渗出的新鲜血液,又仿佛是一滴鲜血刚滴在玉璧上,十分地醒目。

    “怎么样?”年轻的客人有些沉不住气了。

    老板把玉璧推回,“您还是去别家瞧瞧吧!”他知道,这种玉璜的专业鉴定,可着整个市场不会超过三个人,而且,一般都不会在店里待着。其实他也拿不准,要不是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他也会认为这是一件臆造后做旧的东西。

    “你别撵人啊!为什么不收?你给我说说呗!”嘻哈少年明显是外行。

    “那好,看咱俩投缘,我就算免费给您科普一回。”老板正在发挥他的演技,“您知道您拿来的东西是啥?”

    “玉璜!我查过的!起码也有几千年了!”嘻哈少年有些激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