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天德星传 > 第十七章 陡生变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怪不得这个陌生人做出的事不同寻常人所为,原来是大善人曾慈!”松树坪村里人倍感新奇,互相传告,津津乐道。尤其是见到了曾慈本人,都感到荣幸,非常激动。里长当下答应曾慈把得福带去,并邀请曾慈一定要在松树坪村留宿,让大家招待一番。

    曾慈有重要的事急着要办,不想耽误时间,忙不迭地感谢:“多谢各位盛情,但是我有很重要的事在身,不能耽搁,以后再来打忧。”

    里长说:“什么重要的事,如果方便说的话,讲给我们听,能帮上忙一定帮。不方便说的就别说了。”

    这时候村里人听说戏台上的典范人物曾慈来了,你传我我传你,一会儿一村的人都知道了。把曾慈围了个水泄不通,曾慈心想,做善事有什么不方便说,让更的人知道,带动更多的人积功德,那不是更好吗。

    曾慈便把准备建学馆,为穷孩子服务的计划说了出来。并把银两不够,找岳丈帮忙的想法也说了出来,把个松树村的人感动的人人叫好,个个动情。还有人悄声嘀咕:“不知收不收我们村里的少年人入学?”

    曾慈耳尖听到了,立即回答说:“只要你们这里有人愿意去我们那里上学,就可以去。”

    村里人闻言大喜,对曾慈又的崇敬又提高了一层,激动的感谢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为了不耽误曾慈的时间,村民不再强留曾慈留宿,由里长设宴,盛情招待曾慈吃了一顿中饭。饭后里长说让得福在他家吃几天,等曾慈返程路过时,再把得福带走。曾慈觉得这样甚好,就同意了。

    次日傍晚,曾慈到了叶氏客栈,见过岳父、岳母,弟弟曾善、弟媳彩凤和两个侄儿,一个侄女。和尚德兄妹一样,也是两大的是男孩子,分别叫尚仕、尚信,最小的是女孩子,叫淑秀。

    一家欢喜不尽,晚上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曾慈把建学馆的事和接岳父岳母到普平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说了出来。叶老板夫妇连连点头,高兴的合不拢嘴。

    叶老板笑着说:“好日子就是过的快,一眨眼我和你妈就老了,在客栈也帮不上什么忙了,正想着回庄院养老了,现在去看看你们一家子最好不过。”

    曾慈的岳母也笑嘻嘻地说:“你们夫妻要建学馆,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两老也要出一点力,积点功德,荫及子孙,为自己修个好来世。”

    叶善也是开心地笑着说:“哥哥做这么大的善事,我们岂能袖手旁观,自然也要出分力气的。娘子,你看咱们出多少银子?”

    彩凤一直认为自己的婚姻本就是天作之合,感恩之心时刻在怀,对积攒阴功德自是全力支持。当下就说,原本计划一千两银子给姐姐作嫁妆的,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生意也顺风顺水,做的红红火火,积下了不少银子,就拿出两千两吧。”

    曾慈傻眼了,没想到弟弟两口子这么大手笔,考虑良久,想起了二十世纪的合股公司,主意便有了,就高兴地说道:“岳父、岳母,弟弟、弟妹真大手笔啊。这行善的事我也不会阻拦,这样吧,这个学馆就以我们曾叶两家合建,取名曾叶学馆,指定一个专门负责财务的人,每年把账目作出来,向两家公示。”

    曾善觉得这样好,学馆就该办的正规正矩,才能长以为继。曾慈更是高兴极了,即兴吟出一首五律:

    夫妻办学堂,父弟共帮忙。百里书声响,千家翰墨香。

    少青多努力,老大必辉煌。愿将几人苦,修来百蕊芳。

    曾善闻言大惊,哥哥是不识字的,怎么还会作诗呢?如果要说是从哪里抄来的,可是谁会知道哥哥嫂嫂要办学馆的事呢,这明明就是即兴之作嘛。难不成有人会预测的到岳父岳母两赞同,我们夫妻助力呀,如此之想,更觉荒唐。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曾善一肚子不明白,偷偷问曾慈:“哥哥,你会作诗了,这是怎么回事?”

    曾慈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就模棱两可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哥哥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

    曾善更加糊涂了,练武习文可不是一日之功。不过曾慈不说,曾善也不好逼问,只好把疑惑憋在心里。

    曾慈在桂州府休息了两天,心里挂记家中之事,就催促岳父岳母动身。两个老人骑不了马,雇了两顶桥子,曾慈骑马伴随,不急不忙回普平。

    曾慈已经告知岳父岳母领养得福之事,岳父岳母也赞叹曾慈一片好心。走了五天,到了松树坪村,曾慈吩咐进村。村里人闻讯出来相见,里长把得福带了来,得福见到曾慈,纳头就拜。

    叶老板夫妇下了桥,见得福小小年纪,懂得感恩知礼,已有几分欢喜,加上得福被里长老婆梳洗干净,穿上整洁衣服,长得标志清秀,两老更加痛爱。

    当晚在松树坪村落宿,得到村里人盛情招待。

    次日,一行人在松树坪村吃过早餐,曾慈把得福抱上自己的马背,两人共乘一骑,继续上路。

    走了七天,回到普平镇,青鸾带着孩子们接着姥爷姥姥。叶家两老见女儿丰姿玉韵,没有一点显老的岁月痕迹,心里感慨:“真是心情好,人难老。”又看到三个外孙儿女结实有料,聪敏过人,外公外婆叫的亲亲甜甜,喜得老两口笑的脸上深沟纵横。庆幸一对女儿皆得好姻缘,青鸾和彩凤,都是天作之合。

    曾慈赶紧把得福拉到身前,向青鸾介绍领养得福的经过,青鸾自然是支持,并把自己的三个孩子介绍得福认识。孩子与孩子才更好玩,一会儿就混熟了。

    一个星期的跋涉,叶老夫妇年纪大了,虽然是坐桥,也颇觉劳顿,洗完澡后便早早去休息。

    青鸾安置得福到一间房睡觉,亲切地对得福说:“孩子,从此这间房就是你的卧室了,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妈,尚德他爸就是你爸,尚德他们三兄妹就是你的弟弟妹妹,明白了吗。”

    得福看到这间漂亮的房子,崭新的床铺被盖,崭新的用具,觉得是掉进神仙窝了。

    本就是聪明过人的孩子,听青鸾这么一说,喜不自禁,立即趴下,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给青鸾啊了三个头,爬起来了声音颤抖着连喊三声“妈妈!”,眼泪也扑索扑索地流了下来。

    青鸾一边答应着,一边掏出手帕给得福擦眼泪。得福失去父母之后,倍感皮肤饥渴,得到青鸾的抚摸痛爱,感到无比舒服温馨。

    青鸾安排好孩子们睡觉后,来见曾慈,两人情意绵绵地互相看着,一起洗了澡上床,在枕上说起了建学馆选址之事。

    青鸾:“我看中了街后背青山脚下那一块地,和地主谈得也差不多了,明天你去看看,若是如意,就定下来,马上破土动工。”

    曾慈:“娘子是女诸葛,你看中了就好,我是绝对信服听从的。”

    青鸾笑了笑说:“如果是以前,论学识你的确不如我,不过现在你一点不比我差,有时候还要大气那么一点点,毕竟是男人嘛。所以呢,我不敢自专,明天你还是和我一起去看看,把爸爸妈妈也带上,反正就这么一里路远。”

    曾慈又把曾善、彩凤夫妇一定要加入建学馆,出银两千两的事细细和青鸾说了。青鸾大喜,建学馆不怕钱多,钱越多就能把规模建的越大,越大就越能惠及更多的人。

    夫妻俩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经听到了鸡啼,才知道过了夜半。明天要很多事要做,夫妻俩得抓紧休息,这才停止叨叨絮语,抓紧睡觉,相拥而眠。

    第二天吃过早饭,青鸾安排王妈带着几个孩子玩,自己和曾慈就要扶着老爸老妈去看选中的地址。

    老俩口听说只有一里路,坚辞不要扶,叶老板说:“这几年还不会要扶,走路脚也轻松。”

    青鸾妈妈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们的身体健着呢。和我们一样年纪的街坊,都没有我们这么健。”

    曾慈:“那是岳父岳母心肠好,功德多,得到了菩萨的加持。”

    青鸾:“那是,我爸我妈那可是邻里们众口一词的大好人呢。要不然怎么会看中你们俩个穷兄弟。”

    曾慈憨笑着摸摸头说:“岳父岳母大恩,没齿不忘。娘子深情,世世重叠。”

    青鸾笑道:“人憨嘴不憨,就喜欢你这抹了蜜的嘴巴。”

    青鸾带着几人来到街背后一里路的地方停下来,手指着前方说:“从这里到山脚100丈,我看这山脚也平坦,想从这里起延伸200丈,横向也规划200丈,那么就是纵横都购200丈,总面积590亩左右,山下山上各将近各两百亩。我把教室,宿舍,厨房等建筑群和活动场所分别作了规划,并画出了图纸。”

    曾慈目测后,预估一下横竖200丈的面积内的地方,着重就地理结构,生活用水必需的资源等细细勘查。

    整块地皮基本平坦,黄壤土,地下坚硬,一条有长流水的水沟从侧边流过,曾感到很满意。再看看周围环境,更觉欢喜,离街不远,厨房采购方便,离开闹市,融入山林,环境清静,有利于读书作学问。

    青鸾取下背上包袱,从中找出图纸展开放在地上,曾慈的眼睛随着青鸾的手指在图纸上移动,认真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由衷地称赞青鸾:“娘子,你太厉害了。很好,就这样办!”

    青鸾:“这将近600亩的地皮分属4户人家,300亩山地,290亩平地,平地中有150亩稻亩,140亩旱土。我分别找到4个地主商量,4个地主听说是建学堂,就一口答应了。稻田3两银子一亩,旱土1两银子一亩。山主特别慷慨,只收山中的那些树木钱,山地相送。山中的树都是些杉树、梓树等可作建材的树,正好供建学馆用,我觉得他不要山地钱,就把树木价提高,共给他200两银子,等于付了山地钱,山主李有义有了这笔钱,也算是小富了。”

    曾慈觉得青鸾做的很公平,叶老板夫妇也认为合理,一齐称赞女儿能干。

    实地看过之后,曾慈在平乐酒楼要了一个包厢设宴,把四个地主请来,边吃边谈。其实青鸾已经基本上与他们谈好,只要履行一下手续就行了。青鸾把购地契约也己经写好,把两个中人也请来了。

    八个人刚好坐满一个八仙桌,人一到齐,曾慈就吩咐酒家把最好的招牌菜和最好的美酒端上来。酒足饭饱之后,曾慈就说:“我娘子早就与你们几位谈好了,今天我们就依前议履行一下手术吧。

    青鸾把早就写好的契约拿了出来,请两个中人中的那个私塾先生念契约,四个地主和另一个中人认真地听,另一个中人是镇长,官方代表。

    山主李有义得到了两百两银子,本来家境清贫的他一下子就是小富了,高兴极了,激动地在陈先生帮他写好的名字下面颤抖着盖了手印。曾慈也郑重地盖上自己的手印。150亩稻田的两位地主也伸出手指,准备要手印。曾慈说:“不急一个一个的来。”就把140亩旱土购买契约拿出来让旱土地主肖青平盖手印,肖青平也是普平镇街上的人,平时爱说爱笑的,曾慈发现今天肖青平在酒桌上一句话都没说,感到很奇怪。却弄不清肖清平心里在想什么,就让肖清平签约。只要签约了,其它的事就不关他的事,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

    肖青平的旱地是横在山地和稻田之间,如果这块旱地拿不下来,稻田就不能与山地连接在一起,成不了整块,就没有了建成一个整体建筑群的意义。

    曾慈要肖青平先两位田主盖手印,就是怕肖青平变卦,让这件事办不好,搞得山林和稻田的钱都付了,结果学馆建不成。

    肖青平望着曾慈,满脸通红,过了好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那个……曾慈,不好意思,我……那地不想卖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