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拒绝穿越 > 第九十九章 南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疲马乏,安邦彦一行见城门大开,都忙着进了火灼堡。只是进门之后城门又关上了,嗯、城门守卫很小心,关了大门防止敌人突袭。只是前边的人不长眼吗,挡住道路干啥?

    挡路的是苏狼带队的社军骑兵,他们由一千娃子民勇带路,前天就骗开火灼堡城门,占领了这个山中重要据点。然后按社长的计划,就在这里等大鱼上钩。

    这条鱼真的很大,短距离一百把钢弩手铳开火,安邦彦这边一百来人就倒下一半。如果不是歹费反应快,挡在了王爷身前,安王爷也会被当场打倒了。

    接着不等苏狼他们冲上去,一群奴隶娃子就将这几十人淹没。还是何必大喊,才没将安王爷砍成肉酱。苏狼最后得到的就只有一颗人头,可惜了王爷那一身好甲。

    当天晚上苏狼带着安邦彦的人头信印,回到水西城外大营。这又是大功一件。

    丁立去城里找老爹商量,最后还是决定如实报给朱总督,至于怎么协调就请朱总督亲自决断。

    朱总督坐镇遵义府城,六月里接连收到捷报,正是喜气洋洋。众位官员客卿都说朱总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输子房孔明。朱老爷虽然依然谦逊自守,但心里很是怡然自得。

    进入七月,这遵义城没了暑热,正是好风天凉。理完正事,朱老爷正在二堂跟幕僚闲话。

    兵备道徐大人进来报说:“禀朱大人,一万石粮食已运到,只是这几天夏天多雨,怕是不能按期运到军前。望见谅则个。”

    “哈哈,无妨。徐大人催粮辛劳了。”朱大人也是很体恤下属的。

    看到徐大人一脸不解,邝幕僚笑道:“徐大人还不知道?昨日水西城捷报徐大人没看?”

    “路上听报捷说了,剿灭五万、斩首一万五千级,,攻占水西城。只是没看到邸报原文。”徐兵备也很高兴,前方大捷自己也会分润些功劳。

    邝幕僚点头道:“是了,捷报中有攻占水西城缴获粮食五万石,银钱不计其数。”

    “其他不论,这五万石粮食应该是实数,有此胜过斩首两万。”朱总督淡然自若地说道。

    徐兵备惊喜万分,乃对朱总督再拜道:“朱大人算无遗策,今大军就食于敌,真孙子在世也。”

    “此乃诸位尽心,前方将士用命,非我一人之功。”朱总督忙虚扶徐兵备道。

    众客卿却笑道:“懋和(朱?元子)太谦,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运声东击西筹。寻月间,下大方城,斩奢崇明,屠其两万之众,非诸葛丞相不能也。”

    “此乃丁山这勇将之能,若非丁指挥力战功成、虽良策不行。”朱总督依旧坦然不居功。

    邝幕僚衷心拜服道:“选俘虏,振奴隶,分化瓦解,此乃萧何、孔明亦不如。东翁真乃社稷之臣也。丁山也是被大人从一个家丁提拔,可见大人识人善任。”

    又对徐兵备笑道:“水西土司乱匪,现在只剩稀许小寇,只留五千之兵就可常年镇守。以后就不用劳动徐大人辛苦运粮了。”

    “常年驻守五千兵?朱大人要在水西在卫所社军屯?”徐兵备急忙问道?

    朱总督点头道:“正该如此。水西数万奴隶娃子可赦为军户、民户。只赏立功的几个小土司千户以下勋职,必能长治久安。”

    “朱大人此策大好、可保千年、、、”徐兵备正说着,这时就听得官衙前大声呼喝:大捷、阵斩了伪王安邦彦,奢安两贼全授首了。

    众官看时,就见一个管家领着两个官军模样的军士进来,一个举着一封信笺,一个捧着大盒子,对朱老爷半跪大声说道:“奉总理杜总兵、监军刘老爷捷报,永宁卫指挥使丁山阵斩安邦彦。”

    众人先是一愣,就大笑恭喜,正说这丁山,就又报大功。

    朱总督重赏两位报信军士,令管家带下去休息。

    看你信笺说了夺了火灼堡,阵斩安邦彦详情。又传了封卢监军太监的公函,要指挥使丁山配合攻打七星关。探得安位带了几千残兵正逃在乌撒后所。需将他剿灭、永绝后患。

    这是正理,朱总督就让幕僚办理军令,令丁指挥使领军去云南剿灭安位。道路遥远,许其便宜行事,所过州县供应军需。

    当晚总督行辕大开宴席,庆祝大捷。

    谈笑间又说起,奢安两贼怎么都是被丁山阵斩,必是当世勇将。说到他有个中秀才的儿子,千里救父。徐兵备说起着丁秀才本是蜀中名士。谈起他写的:世界安得两全法,不负三清不负卿。

    有这名句,众人都叹息,怎么丁立就入了军伍,依他时文的才情来年必在三甲之列。

    邝幕僚说起这大赦奴隶之策就是丁山这儿子首议,朱总督定策。都说这小子才情过人,却还无字?

    徐兵备想起来笑道:“上月在泸州见到卢监军幕僚赵先生,却说那丁立已经自号:无言。”

    “无言?哦,是了,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丁家子也算身体力行了。”邝幕僚颔首道。

    徐兵备却微笑道:“只怕是:桃李无言吧。”

    “是了,太史公所言: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了。只是李将军数奇,结果不好。”众人摇头叹息道。

    朱总督点评道:“此子时运却比李广好多了,能取文场功名,能深山突袭斩奢安。更能屯田养兵,不靡费朝廷钱财。两年就将文武所治理得家家有余粮,教化军民都勇于王事。”

    众人都口称还是朱老大人教化有方,任用良才。

    次日前军捷报献礼陆续送到遵义,各位文官武将不停来给朱总督送礼,这些都是管家幕僚打理。

    徐兵备道在客栈见到一个高瘦和气的青年,自称是奉丁千户之命来送礼。

    送上的是一个小包袱,嗯、一些银两也是常列,让家丁接过。

    “小人永宁卫试百户何楷,奉丁指挥使之命拜见徐大人,些许小礼,不成敬意。”何楷行礼拜道。

    徐兵备问道:“你家大人要去云南援剿,那边我这四川的官可管不到那边的。”

    “只是我们去了算客军,根基还是在永宁卫,根基必须确保才好。”何楷坦然道。

    徐兵备想想也是,就说道;“这是正理,丁指挥使有大功,朝廷赏功会荫及后辈的,永宁卫应是无忧。”

    何楷再拜谢退下。

    管家打开包袱,却是一个小木箱,打开木箱里边金光四射,排着二十多锭黄金小元宝,估计至少有二百两。算是这么多年收到的最大的礼了。

    徐兵备七月十日才到水西城,杜总兵已经收复织金,大军扫平十二则溪。

    何楷带路,徐兵备汇合刘监军等人十四日大方城。沿途却是男耕女织,一副太平景象。

    丁指挥使出城迎接,徐兵备看到城里还是有很多竹楼木屋过火残破,想是攻城的时候也经历大战。

    来到官衙坐定看茶,就请开宴席接风。

    徐兵备还是说先清点缴获物资。丁指挥使就带着徐兵备,刘监军直接去了库房点验。看到一箱箱纹银、黄金珠宝,真是目不暇接。粮库中粮食倒是不多了,只剩三千多石。

    跟徐兵备、刘监军交接共计:纹银十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六两五钱,黄金一千一百两,珠宝三箱,铜钱五千六百七十三贯,布八百九十三匹。粮食三千二百石。其他刀枪物资不计其数。

    开具这么多缴获,刘监军以为是为官十多年来第一次。徐兵备也说是几十年来之未有,非忠贞清廉君子不能为也。

    听得丁指挥使面红耳赤。

    清点钱财大家都很严肃,宴席上主客倒很是轻松随意。

    徐兵备问起怎么没见到丁家麒麟儿,丁山愣了一下才忙道:“犬子不肖,原是被卢监军催促,前几天带来两千人去助攻七星关了。”

    徐兵备、刘监军都很叹息,无缘得见丁立这个后生俊彦。

    七星关,扼守云贵川三省交通咽喉,易守难攻。

    这次却被三路围攻,卢监军带林副总兵八千余兵从赤水卫攻来。

    丁立带两千社军民勇,沿响水河攻来。

    还有一路就是云南官军总算打败乌撒安氏,从南边攻来。

    如果这七星关只受到一面攻击,怕是很难被攻破,但这次是三面围攻就很难守了。

    等三路官军到齐,并力攻打,守将坚持了半天就开门投降了。

    打通了回永宁卫的道路,丁立马上派裴甲带了三百多户汉民迁去文武所。再就是组织运输弹药物资,准备进入云南追剿沾益州安效良乱匪。

    大方城内,丁山接到七星关捷报,就辞别徐兵备、刘监军,带着两千多军兵民勇,以及两千石粮食军需往七星关而去。

    知道丁指挥使大军要走,附近三山九寨的人都来相送,都是分得田地的各族奴隶娃子。他们也有很多兄弟子侄跟着丁将军出征,去博取富贵功勋。

    看到如此盛景,徐兵备、刘监军都面面相觑、这还是粗鄙武夫吗?文官有万民相送,当是美谈。这武官得民心?还是刘监军想起说了,当年戚继光也是爱民如子,再说丁山也不是大方城的官。

    回到官衙,徐大人正在想着马上要秋收,官府可得多少钱粮。就见管家来送上邸报,徐兵备看时却有一件大事:朱总督老爷父丧,按制回浙江绍兴丁忧了。

    这也是应该的事,自从张居正夺情之后,谁敢不守制?功成身退这也是一场佳话。

    只是徐兵备怎么就想起了在遵义城的那笔厚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