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戟影纵横 > 第三十一章 宗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鲁二人乃是生死弟兄,虽然杨志是种经略派来捉拿自己的,鲁达依然不以为意:“兄弟,经略相公差你拿我,没想到你还真追到麟州来了?不过现在洒家在杨帅府中,你是拿不了我的,哈哈哈……”

    “你少来,某家前来麟州,却不是为了你。”

    “哦?莫非兄弟还有别的要紧事?”

    “确实……”正当杨志要对鲁达说出来麟州的目的时,杨邦?V几人到了。

    “见过将军。”鲁达、杨志看见杨邦?V进来,都起身行了一礼。

    “好,都不外人吗,都坐下说话吧。”

    “将军,杨志冒昧,非请自来,还请莫怪。”

    “虞侯与杨某同为西军袍泽,不必如此见外。”

    杨志又行了一礼,嘴角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又犹豫,似乎不知道怎么开口。杨麟观其形态,想他必定碍于情面,不好措辞。是啊,想自己三十大几的老爷们儿,到人家家里认祖,若是别人认同,倒也无妨,若是别人不认,这脸可怎么拾得回来呢。

    想到这里,杨麟决定帮他一把:“父亲,杨虞侯跟孩儿回来,是想跟父亲讲述一件家事。”

    “家事?虞侯,麟儿所言,到底何事?”其实杨邦?V早知道杨志来的目的,不过神色上还是表现得有些好奇。

    “将军,杨志此来,正是想向杨家族长证实一件家事。”

    鲁达、史文恭就在一侧,听闻“家事”,两人对视一眼,正要回避。

    杨志忙道:“两位兄弟,暂且等候,也好为杨志作个见证。”

    “诸位暂且坐下,不必见外。”杨邦?V也觉得没什么关系,不管能不能认祖,都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阿泉,去祠堂把宗谱请来。”杨邦?V对门外喊了一声。

    杨邦?V一家虽然已经搬去了开封,但是本族祠堂还在,宗族族老还在,宗谱也在他们那里掌管着。叫杨义泉去祠堂请宗谱,实际上就是去请各位执事长老,顺便带着宗谱册子。一旦证实杨志却为杨家后人,那时便会正式带他去祠堂拜见祖先,认祖归宗。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四位在职的族老带着宗谱册子来到大厅里。杨邦?V虽为族长,但是面对族老,还是很客气的,主动出厅迎接。

    杨义泉当然提示过几位族老,今日来此的目的。族老们也不拖沓,进门以后就按照祖上的规矩,对杨志这个杨家后人开始了“审核”工作。

    杨志当下就把祖上传下的传统,族规,以及从令公杨业之前上三代的宗谱列表,后来的令公家训,太君家训,杨家历代在朝官爵、事迹,杨家家传武艺特点等数十项一一陈述,以此证实自己就是令公后人。

    各族老也对杨志的陈述提出相应问题,杨志也都合理的解答。特别是杨四郎之后的历史问题,为何宗谱上没有记载的问题,杨志都做了详尽解释。

    最后一个问题,杨志的父辈、祖父辈,一直都没有放弃要重回杨家的想法,为什么一直没有得以实现?杨志是这样解释的:“志之祖怀旦,父士礼,皆从军旅,奈何职位低位,常年戍边,不能擅离。且因临战先登之故,伤病不断,寿元短暂。家里丁口单薄,又常为口食奔波,无暇多顾,因此,一直也未能实现祖上的愿望。”

    总的来说,不管是族老提出的疑问,还是杨志自述的身世,都相对复合实际,并无瞒骗。如今杨四郎一门后人,只剩下杨志一人而已。杨邦?V跟族老最后选择相信杨志所述,确定他是天波府后人。

    再说,当年四郎之事,已经早就过去,现今杨氏一门门望低迷,族老们权衡少许,这才准许他及他的先祖重回杨家祠堂。

    杨志被确认为杨家后人,杨邦?V领着杨志与杨家其他族人一一介绍,当然包括牛皋,杨颜英及牛通(牛皋长子,杨麟外甥,时年刚刚一岁)。最后择定吉日,在祠堂正式给杨志办理了“入籍仪式”,让这位视血统胜过性命的男人正式回了家。

    关于鲁达杀人逃亡一事,种师道最后还是没有为郑家及当地官员的压力而妥协,只说没有抓到,这案子也就这么一直挂着。鲁达呢,就暂时在杨邦?V手下任了一队队正,从开封拉出来的几千禁军,都是些没有战斗经验的菜鸟,正需要鲁达这样的沙场悍将来带领。

    当然鲁达这个名字他是不能用了,最后还是杨麟给他想了个名字,就叫鲁智深。达问其故,麟笑答道:大哥你勇力冠绝,却不能一味莽撞行事,有时候高深的智谋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依小弟看,现在大哥你的名字暂时不大适合公开使用,不如更名智深,以勇力佐以智谋,必定可以名扬天下。

    鲁达却是个粗中有细的汉子,当然知道杨麟说得在理,遂应之。复又感觉这个不过十一二岁的小娃娃居然有这么成熟的心思与智谋,更是深深佩服。

    杨志有职事在身,再说现在天下不是你杨家做主,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说想留杨志在河东就真留得了。到时候既得罪了种老头不说,还不尊军令,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

    而且,若是杨邦?V的政敌们听闻些许风声,就会大肆夸大事实,好事反而变遭。杨志当然要为杨家全族上下前途考虑,也就再次返回到种师道的阵营中。

    杨麟这几年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现今到了自己原来住过的院子,别提有多亲切了。收拾一会儿,突然想起附近跟他一起长大的几个发小们,兴冲冲的提起架子上的木枪,便寻那几个“闹事”去了。

    “张保、王横、王仲、梁兴,我杨再兴又回来了。”杨麟奔至东大街街口,就嚎起来。杨麟喊完就发觉,这个喊法好像在哪里听过,不管了,找几个“好基友”挨个敲门去。

    这几家人都挨着都没多远,东大街街口就是张保家,他家里是开铁匠铺的。斜对面两三个铺面就的王横家的粮油店,梁兴家里开了个小酒肆,而最靠东的王仲家里是他父亲王辗开的专卖笔墨纸砚的“文化店”。

    这几家不是富贵人家,却也都相对殷实,与当年杨麟家的情况大致相当,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杨家当年在麟州府有卖糖的铺子,现在由牛家经营。当然,现在牛家的铺子早就升了好几个档次,杨家也不再是小康之家了。这几家因为当初跟杨家交好,现在也都因为登上了“杨氏商业集团”这搜大船,积累了不少财富。

    这会儿张保正在铺子里亲手锤着一把平口刀,这是他老爹给他下的必须任务,不管多有钱,祖上传下来的的手艺不能丢。听到杨再兴回来了,顿时一愣神,以为自己听岔了,左右一问,果然是杨再兴回来了。立马放下手上的家伙,手也不洗,脸也不擦,赤着胳膊就窜了出去。

    正好迎面撞上杨麟,绕是杨麟身体强健,身手敏捷,也被撞了个趔趄。杨麟再看张保,这汉子身长过七尺,面容青涩,却浑身肌肉,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十三四岁的身体。

    “张保,你个瘪犊子玩意儿,撞死爷了。”杨麟一边打量张保,一边也就骂上了。

    “啊,麟哥儿,想死我了。”也不管杨麟“嫌弃”的目光,就着一身油污给杨麟来了个大大的熊抱。可怜杨麟这一身上等面料的衣衫,估计是洗不干净了。

    两人一番调笑后,又去找上王横、梁兴等几人,也都是一个劲儿的说“真是想死我了,想煞我也”之类的基友之词。想当年,东大街几乎就是被这几个“小痞子”霸占了的。

    古人常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虽然自大宋建国以来,朝廷重文轻武,甚至在宋初连铁器都有限制,不许私置兵器。民间热血尚武之辈遍布天下,朝廷法度也无法完全制止。

    且只要你跟各地官府打好关系,又不惹出什么大乱子,管事的那些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比如张保打的这口刀,平口阔背,实实一柄斩马刀的胚子。只要不轻易涉及铠甲、强弩、长兵这些比较忌讳的字眼,官府也就懒得过问了。再说这边疆重镇,时有战事,兵器需求量大,朝廷物资运送常常不及时,民间铁匠铺有时候会起到很大作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