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戟影纵横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宫廷内斗皇家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童贯思附道:陛下曾许诺,收复幽云者为王。如今金人势弱,求盟朝廷,要是成行,取幽云不难。现在西北大定,要是我能率兵攻下幽云。我童贯就是自古第一个宦官王爷了。

    杨邦?V为光禄大夫,平时他是自己在家养老的,但他对辽金边事还是非常在意的。正好这一天,他就赫然在列。

    “陛下,韩学士所言不假。臣的家族百年来对抗辽邦,按理,是绝对不会与辽人站在同一战线的。但是,金人虎狼之性,臣亦有耳闻。现辽弱而金强,若是相助金人,无异于培养了更强大的对手。”

    “杨将军,你老了,辽国幅员辽阔,民口百倍于金。怎能说助金是在培养更大的对手呢?你要是觉得辽国弱小,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克服北疆呢?”

    “王大人,你!”

    杨邦?V与这些朝堂文士比起来,自然辩驳不过。只是自己已是花甲年岁,作为杨氏后人,为国出力,为君谏言,是本分,更是尽忠。

    童贯一心想要得那泼天大功,却没有那深谋远虑的智慧,更没有看清天下大势的慧眼。

    若等金人灭了辽人,使得北面一统。然后纠合起北方数十万草原大军南来,试问,谁能阻挡?是靠河北那些农夫凑数的兵丁,还是汴梁那号称八十万之众的禁军?

    辽使苦口婆心的阐述了宋辽的友好,以及辽东女真的威胁,然而朝堂上纵然有不少眼光犀利的臣工,却也抵不过赵佶雄雄的“壮志”以及那些重臣的“权权抱负”。

    在萧不瑟奴一行走后,女真的粘罕、斡离不等才在赵佶的邀请下,再一次谋划了起来。

    杨麟虽然在万国会上给赵佶长了脸,不过却更被赵佶所忌惮。汪伯彦、万俟?l、李汜都向赵佶报告过,杨家与西军的关系非常亲密;而麟州又是杨家祖地,北面的折家又是姻亲世交;其余西军大将牛皋、韩世忠、杨志等又是亲眷臂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杨家聚众西北,其威胁力难以预料。

    虽然目前麟州驻军制使是高俅麾下张所,但这支部队的大部分军饷却是杨家支撑的。至于杨麟的作战能力与智慧,拓跋紫菱可没少在赵佶面前“夸赞”。有这样影响力的人在军中,只怕张所也难以制约。

    如今山东贼寇投诚,蔡京又向赵佶保证,可以兵不血刃,使江淮靖平。只等各路大军齐聚,北上时,顺带着消灭了河北田寇,那这天下还有谁会是那不稳定因素呢?赵佶想起杨邦?V对联金的态度,对杨家的疑忌更甚。

    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生活的杨麟,这会儿正在院子里给怀里的奶娃娃讲他根本听不懂的故事。

    正讲到紧要处,屋外杨义顺的声音响起:“公子爷,府外有人求见。”

    “谁呀?爷正忙着呢。”杨麟头也没抬,不赖烦的回道。

    “是倭国人,其中一个小矮子,还上过擂台。”

    日本人?不是都随其他使团,已经回去了么?

    朱琏让奶妈将孩子从杨麟怀里抱过去,叮嘱道:“官人先去看看那倭人,说不定,确实有正经事呢。”

    这些女人还没唠上两句话,杨麟回来了,脸上还带着些若有若无的奇怪表情。

    “官人,不在前面待客,却这么快就回来了?”赵金罗看到杨麟的表情,也是一脸疑惑。

    “什么了不得的客人,几个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

    杨麟一拍脑门儿,反应过来:“呃,就是那个倭人。我也是听南来北往的商队有议论过,说这些小矮子,鬼精鬼精的,吃人饭不干人事,所以叫他们鬼子。”

    朱琏一脸严肃的批评道:“官人好歹也是大宋武状元,又是驸马身份,就不能说话斯文些?那倭国使臣可是有事求教官人?”

    “呃,也不算吧,只是想你家官人我,送他们些小东西。”

    朱璇一手托着后腰,一手抚摸着隆起的小腹,疑惑道:“陛下不是赐了他们不好礼物吗?怎么如此贪婪,还问官人索取。”

    折美鸾也好奇的问:“他们想要什么?”

    杨麟一头黑线,这事算咋说?难道告诉他们,那些小日本因为杨麟极其手下,长得高壮神武,身手不凡,所以那些小日本想要借种,以便改良他们那侏儒般的体型?

    想到这里,杨麟两眼绿光的瞅着这堆女人们,放肆的大笑:“哇嘎嘎,管那些贪婪的豺狼想要啥呢,老子就是不给啊,哇嘎嘎……”

    赵佶的郑皇后或许受已故王皇后影响,生活相对节俭,恭谨温和,平日里也不怎么到处走动。而另一个赵佶的女人,安妃娘娘刘氏,心思就要活泛多了,除了地位最高的郑皇后,就数她在赵佶面前最得宠。

    而拓跋紫菱住的地方离安妃的宫殿不远,自拓跋进宫后,赵佶宠爱有加。虽然,赵佶清楚有人给他戴了绿帽子,不过以拓跋的美貌与智慧,还是深深抓住了这个风流皇帝的心。

    皇帝的女人本来就是山水轮流转,谁也不能专宠一生。由于赵佶的心思多被拓跋紫菱勾了过去,小刘妃同志内心就开始翻腾了。她也知道,自己在年龄与色相上,已经不能与拓跋相提并论,不过她有着深宫十数个春秋的丰富斗争经验。

    这天,拓跋的心腹绿菁出门到御膳房给主子挑些可口的点心,不巧正好撞上了小刘妃的婢女。两人的主子是对手,那么手下那些人,自然也不可能相处得多和睦。

    然而,始终是宫闱新人的拓跋一组,自然不如根深蒂固的小刘妃。在掌职宦官的偏袒下,绿菁不仅没有挑到好东西,还被掌掴羞辱了一番。

    “呵,好个安妃,她以为这还是十年前她得宠的日子吗?”拓跋轻抚着绿菁嫩白的脸上那隐隐的指痕,美丽的大眼睛里浮现出一丝阴狠。

    赵佶笃信道家,林灵素在王仔昔死后,成了赵佶最宠信的道士。原本卒于宣和元年的他,居然意外的挺到了宣和三年,且身体看上去还很不错。

    前几年,司天监与他同时告诉赵佶,西北帝星耀目,而中原紫薇渐弱。于是,赵佶才下严令,要童贯不顾一切攻打西夏。如今西夏臣服,更交出了西平府,这才令赵佶心安不少。

    拓跋紫菱再聪明,那也是封建社会的女子,哪里知道星象与天文的正真意义。她听到当初赵佶与司天监的传闻,竟把这事当成了天意。如今只需她再卧底些时日,等大宋北上伐辽,就是她大夏国重新站起来的日子。

    所以,拓跋紫菱又秘密找上林灵素,以财帛动其心,更让绿菁安排了三五个美女侍奉他。这老林头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以至于与赵佶再在西北边事的奏对上,毫不犹豫的,就把西北星象改了回来。

    “既然西北无事,那这北边,就可以实施了。”赵佶定了定心,对于自己就要实现先祖的愿望,重现大宋荣光,极为有信心。

    次日,赵佶在朝会上,令马政、赵良嗣等再次从登州口跨海北上,联络金人,准备合兵伐辽事宜。

    而这期间,北辽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耶律余睹的妻子与大辽皇帝耶律延禧的文妃萧瑟瑟乃是一母同胞,且文妃育有晋王。其姐夫乃是贵族耶律挞葛,耶律余睹更是北面统帅,一家人声势显赫。

    却说萧奉先是皇后萧夺里懒的兄弟,耶律延禧的大舅哥。萧夺里懒在阿骨打起兵作乱时,病逝了。其胞妹萧贵哥为元妃,生有秦王。前翻,萧奉先、萧嗣先与女真部作战,全军覆没,皇后又去世,后宫无人撑腰,于是在朝堂上一蹶不振。或也因此,在立储这件事上,萧家兄弟希望能挽回些局势。

    萧家兄弟恐怕秦王势弱,而最有威胁的对手,就是晋王。思来想去,萧家兄弟决定找同宗萧昱商议。萧昱为北辽重臣,素有威望,此人能明大势,有眼光。

    他知道此时,是大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根本不想挑起内耗,于是又秘密将此事告知了耶律余睹,为安其心,表示绝对不会偏袒其中一方。然而这等看似公正厚道的做法,却在萧昱纵横朝堂数十年之后,犯了个低级的政治错误。

    耶律姓氏,本就是皇家国姓,萧氏虽贵,也是臣家。而萧奉先秘密策划储君之事,是犯了臣子大忌。

    事有必然,亦有偶然。

    当夜,耶律余睹与萧昱会晤的密事,就被萧奉先的耳目传回了萧家。萧家兄弟当然惊惧又愤怒,为防事发,萧家兄弟连忙进宫找萧贵哥商议。

    萧贵哥不如其姐萧夺里懒贤淑威仪,却有着果决的气魄。于是连夜召集心腹,定下耶律余睹意欲拥立晋王为帝,封耶律延禧为太上皇的诬告计策。

    耶律延禧自屡败于女真后,更无心国事,不是打猎,就是在带着美人四处游玩。但这个破罐子破摔的皇帝,却忍不得有人想要动摇他的地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