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秦始皇:朕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第18章 太子扶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嬴政当然会继续往后看,可越看越气,嬴政自己所有子女全部被殉葬!

    扶苏、蒙氏也全被害!

    “儿呀…是父亲的错…”

    等等…扶苏还活着呀~

    看来一切都是天意,让朕重新选择接下来的路,朕一定要接受教训!

    嬴政让人,把后世所有的史书都送到自己书房,开始恶补一千八百年所发生的事情。

    整整三天嬴政没有让任何人来打搅自己。

    这三天,残酷的历史真相一幕幕在嬴政脑海展现。

    以第一任皇帝的视角,俯瞰整个一千八百年的王朝更替史。

    嬴政意识到官绅的力量很大,皇权与他们冲突,帝国将瞬间崩塌!

    底层民众的的力量也很大,遇到灾年,他们就能把皇帝拉下马。

    皇帝的权利看似很大,身份很尊贵,但只能作为集体意志的表现。

    嬴政第一次感觉皇权是如此的渺小,要想万世?痴人说梦!

    嬴政看着书房的天下舆图,自己麾下猛将如云,只要打好基础,统一天下并不难,难的是帝国以后的路怎么选?

    “李斯呀!李斯,你把难题摆给朕,自己置身事外?

    哼!你想的美!”

    当章邯打开牢门告诉自己,陛下要找他问话,李斯就明白小命是保住了,能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就看下面了。

    等戴着镣铐的李斯被带到嬴政书房时,看见扶苏竟然也在陛下的身边。

    李斯心中一凛跪地道:“罪臣李斯叩见陛下、公子。”

    嬴政指着李斯对扶苏道:“我儿,这厮怎么处理?”

    在李斯来之前嬴政就把扶苏叫了过来,并将回军当天发生的始末告知,扶苏开始表现的极为震惊,好像第一次知道。嬴政开始还有些怀疑,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扶苏身边有个白英,也就释然了。

    “父皇,李斯为国之重臣,如何处置自有父皇决策。”

    嬴政指着李斯大骂:“李斯你个匹夫!为了你的丞相之位,竟然做出那么多的大逆不道之事,你有何颜自称为法家弟子?”

    李斯无话可说,只能将头埋在地上。法家先贤为了变法、护法个人生死早就度外,可历史上的自己...

    “臣惭愧!请陛下赐死!”

    “哼!你现在想一死了之,逃避责任?哪有那么容易!”

    “朕现在要的是凤翔土地问题如何解决!”

    李斯道:“陛下,臣的建议,无论以后如何,凤翔的土地必须重新分配。”

    “凤翔只有一府之地,可我秦国目前有五万大军,还不算新投降的明廷士兵。如果不按照秦法对有功将士赏赐,我军战力将大大减弱。因此爵位和土地的赏赐不能变!

    对于失地农民的处理,因为我军此次出巡的士兵都没有带家眷,可在失地农民中挑选未婚的、寡居的、寡居带子的,按照这三种标准分别赏赐给功劳大小的士兵,这样就可以解决一部分。

    对于有家庭的,可以让其为有功士兵充当佃农,但必须对数量进行严格限定。

    对于全家上下只剩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各县养济院暂时收养。

    对于军官的赏赐以爵位为主,财物为辅。不予实质土地奖励,换为该土地下的赋税奖励,土地归属仍然归农民所有。

    对于凤翔的大地主们,可让高杰假扮贺人龙残部,尽杀之!然后我秦军率众击退,留下中小地主,必对秦军感恩戴德!

    等占据整个关中后,府库财货不会像现在一样拮据,到时候中、缓二策共用不出两年陕西可定!”

    一旁的扶苏听的哑口无言,这就是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吗?

    嬴政听了后微微点点头,语气平淡的道:“丞相就不要做了,继续做你的廷尉。”

    “谢陛下厚恩!”

    三日后,嬴政下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内容是,李斯因收受原凤翔知府丁建祥贿赂,提拔对方为奉常少卿。特罢免丞相之职。

    原凤翔知府丁建祥因贿赂罪,被贬为庶民。

    御史大夫王绾升任丞相,廷尉顿弱升任御史大夫。

    第二道圣旨内容是,扶苏已经年满十六,并且敏智聪颖,特升为太子,并有开府之权。

    对于第一道圣旨,大家都听到一些风声,没有什么异议。

    可第二道圣旨,所有人都为之高兴,陛下终于立太子了,这是大秦之福呀。多少大臣心里的石头可以落下了。

    正当大家高兴之时,数县传来紧急军情,贺人龙残部在凤翔数县,大开杀戒,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各县百姓联合上书请秦军诛灭贺部,还百姓安业。

    嬴政得知后大怒,开始召集众将商议如何剿灭‘贺人龙残部’,最终由李信带领八千步骑剿灭贺匪。

    李信果然骁勇善战,不到十天各县匪患全部被剿灭。

    但凤翔境内的大地主们,都被贺匪屠戮殆尽,全家上下一个不留。留存下来的中、小地主,对秦军感恩戴德。

    让李信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新的任命开始后不久,嬴政在书房召见了新任丞相王绾。

    王绾指着自己坐的椅子道:“陛下以为,这桌椅比之前的席榻如何?”

    嬴政答道:“桌椅自然强过席榻。”

    “陛下以为,现在的书籍和竹简比如何?”

    嬴政心里有点反感这群人这种调调,不过还是回答:

    “自然是书籍更方便。”

    “秦国官制,由于是初创,许多官职仍然沿用周制,现在已经沧海桑田数千年了,再继续沿用已经不合时宜。

    并且我秦国日后国土必定扩张,到时候会产生诸多不便。

    现在仅一府之地,问题已经显现,

    就拿日常公文而言,有秦篆的、有用现文字的。地名有用秦国旧称的,有用现在地名的,还有官名,各种称呼的都用。大大降低了官员的做事效率。”

    嬴政点点头:“丞相言之有理,日后无论官员还是百姓肯定都是新秦人?旧制的称呼确实需要改动。可是如何改呢?”

    王绾将改动的细节呈上。

    嬴政看来一下,改动的浮动不可谓不大。

    丞相改为左右两丞相

    丞相下辖六部,都察院直属皇帝。

    地方上按照明制,各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现在虽然没有可以先把框架搭起来。

    这就是明廷初期的制度。

    嬴政道:“朕会仔细考虑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