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寇欲夺西安之心,昭然若揭!”
孙传庭背着手在堂前来回踱步。
“前段时间凤翔的探子来报,秦寇在境内降低粮税、收归盐铁、成立商务司等诸多商业措施!”
孙传庭没想到秦寇在推行诸多商业措施时,阻力竟然出奇的小!换个角度思考秦寇这是在解决大明多年的弊政。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竟然能解决大明多年弊政,对方的寇首究竟是何人?执政能力之强,远超常人!
难道真如传闻一样,是始皇帝?
不可能!如此的荒诞的想法,立刻被孙传庭否定。
号称各种历史名人之后,是历来起事者的常规操作,对方倒是思维新奇。
此时一匹探马飞速向督师衙门驶去,路上行人慌忙避让。到了督师衙门大门,飞速下马,大门值守官兵看到后连忙放行。
来人直奔大堂,见到孙传庭立刻下跪。
“督师!开封被李自成和罗汝才五十万大军包围!开封危矣。”
孙传庭刚拿起的茶杯。
啪叽——
碎落一地。
大明北京乾清宫同样发生这幕,崇祯皇帝朱由检得知这一消息,险些晕厥,王承恩立即上前搀扶。
一旁的宦官急忙收拾碎落的茶杯。
李自成和罗汝才五十万大军包围开封,此事的影响有多大,崇祯当然清楚。
开封是河南三司治所所在,北临黄河,周围都是平原,李自成三番五次围攻开封,大明竟然无法在平原境内将其剿灭,致使大明威信丧失。
这次李自成、罗汝才号称大军五十万,如果大明还不能击败二人,估计所有人都会为大明灭亡做准备了。
崇祯绝望的问向王承恩。
“王伴,大明还有救吗?”
自崇祯十五年来,辽东松锦战败、两任陕西督师被贼所杀、秦寇占据凤翔、洪承畴投降鞑子,关内各个总兵已成军阀之势,现在李自成又三围开封。
军事和政治上的巨大失败,让崇祯生出了大明将亡的感觉。
王承恩看着仅仅三十出头的皇帝,满头白丝,身消鹤骨,只能安慰道:
“皇爷,开封虽然被五十万大军所围,但开封城池坚固,又有河南巡抚高名衡和河南总兵陈永福亲自指挥将士守城,坚守日久不成问题。”
崇祯知道这些都是安慰之词,自李自成进入河南,河南的巡抚和总兵都是死了一片,这二人也是刚上任不久,五十万大军呐,难!
王承恩继续道:“李、罗二贼虽然号称五十万大军,但是他们自三月后,一直是双头指挥,联合作战,打下的地盘混在一起。而李自成又是名义上的盟主,实力也比罗汝才强一些,如果打下开封,李自成实力暴涨,罗汝才再无超越的可能,罗汝才又不愿久居他人之下,肯定会拖延开封城破的时间,这是朝廷的机会呐!”
崇祯眼前一亮,对呀!
李自成自称什么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又自称什么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就冲这俩称号,这俩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崇祯猛然站起身。
“王伴!招内阁和兵部到武英殿议事!”
武英殿内,内阁四位阁臣和兵部高层参加陛下的紧急召见。
至于什么事情大家当然清楚,军报是先报给兵部,再由内阁递交的陛下。在场官员都清楚遇到大麻烦了。
崇祯从侧门进殿后,也不坐,直接开口:
“五十万大军包围开封,开封危矣,诸位有何良计,速速讲来。”
内阁众人满脸愁容,紧盯笏板,沉默不语。
让他们搞人可以。打仗的事,你敢发表意见,战败后的责任就是你的,还是沉默的好。
崇祯看了内阁的表现,是一肚子的气,厉声喝道:
“兵部尚书陈新甲!说!有何建议!”
陈新甲和在场的衮衮诸公相比,算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什么惊天奇谋倒是没有,但基本的军事素养倒是有的。
陈新甲道:“陛下,朝廷在中原的军事部署,只有湖广丁启睿、陕西的孙传庭、保定的杨文岳三位总督。为今之计只有集三位总督之力共援开封!”
内阁次辅陈演急忙上前阻止。
“陛下,不可!丁启睿在湖广防范张献忠;孙传庭在西安防范秦寇;杨文岳在保定更是兼有保护京师之责。贸然集结到开封,后果不堪设想呐!”
陈新甲心中一阵吐槽,先不说我陈新甲的意见对错,我至少提出来。你们这群内阁大臣陛下问你们,你们又不说话,别人刚提,你们又反对。
崇祯反问:“卿有何良策?”
陈演心想,我有个屁的良策,就算有也不敢说呀。
皇帝单问自己,也不能不说话。
陈演道:“臣才浅德薄,军务并非臣之所长,臣听闻首辅常与地方总兵多有书信往来,对军务必然有独特见解。”
首辅周延儒心里大骂陈演卑鄙无耻!
周延儒平息了一下内心中的愤怒。
“陛下,臣去年上任京师时,在山东路遇盗匪,幸得山东总兵刘泽清所救。前段时间臣的嫡孙满月,刘总兵书信道喜。”
崇祯虽然讨厌党争,但也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
“朕问的不是这些!朕要的是解决开封之围的办法!”
“臣不才…”
“哼!”崇祯愤然走到台下,指着四位内阁大臣。
“这就是朕的内阁?开封已经第三次被围了!尔等还在攻讦推诿,难道等李自成打到紫禁城下,让朕去御敌吗?”
阁臣蒋德?和黄景?P心里郁闷,陛下你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呐。必须要向皇帝进言,不然以后皇帝对内阁彻底失望,自己的权力也会受到影响。
蒋德?道:“陛下,从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进入河南,不到两年时间,兵力从数百人发展到三十多万,百姓事贼者,数百之众。皆应百姓深受三饷之苦,仅崇祯十二年,就加辽饷至千万!练饷七百万!剿饷五百万!(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夸张,但有史料支持,很有可能是真的)民何以堪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