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绾今日的所作所为,又将嬴政拉回帝王孤寂之中。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十三岁继王位,丞相吕不韦联合后宫把持朝政,后面自己的母亲、弟弟相继也背叛自己。
身边最亲的人,不是把自己当成上位的工具,要么就是致自己以死地。
这让他从小就意识到只有获取君主真正的权力,自己才能生存。
可等到他彻底掌握权力时,荆轲的行刺让他们明白,掌握权力的过程让他失去太多了。
整天高喊大秦万年的臣子,只是把自己当做权力的工具,自己在他们眼中似乎丧失了人的属性?
哪有什么明君贤臣、君臣佳话,有的只是君臣博弈,为达目的他可以称赞你,可以诋毁你,甚至可以取你性命!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的孤寂又有几人明白?
回想起来,今天王绾的所作所为,嬴政释然了,对他的恨意也少了几分。
皇帝和臣子双方所站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也完全不同。
自己就算强行罢了王绾的相位,换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后面可能还会发生类似情况。
可对待都察院之事,朕绝不妥协!都察院干系日后吏治是否清明,朕岂能给大秦留下如此严重的政治漏洞!
按照嬴政现有的都察院制度,都察院的官员任免全部是由皇帝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共同决定。哪怕给都察院看门的,吏部都无权干涉!
现在秦国都察院的设立虽然参考了明朝的都察院制度,可两者权力架构却截然不同。
秦国的各级御史没有明朝风闻奏事的权力,各级御史如果要弹劾某位官员,必须要收集被弹劾官员的罪证,如果罪证确切无误,大理寺就可以直接公布罪名执行。
以后的地方上的处置流程也是一样,各按察御史收集证据,上交按察使。各项手续齐全按察使将处置结果转交布政司,布政使必须执行!当然涉及到大案或者高官时,按察使要将案件移交中央的都察院。
根据嬴政的设想,以后等大秦统一天下时甚至可以在府、州、县再设一级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地方管理。
此套制度下,各级御史根本就不鸟其他官员,哪怕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也敢硬刚当朝丞相。
这时宦官通报丞相府咨事顾炎武求见。
嬴政收了思绪,将顾炎武请到书房。
顾炎武刚一到,就向嬴政拱手请罪。
嬴政笑着扶起顾炎武:“此事早在半年前就种下因果,与先生无关。”
顾炎武道:“下官明白陛下的用心,吏治关系整个天下的安定,及早定制是为日后秦国的长治久安。”
“百官之中,唯独先生明白朕的用心,朕甚是欣慰。”嬴政笑着回应。
可顾炎武话风一转:“现有的都察院集监察权和审察权于一身,部分官员的担忧也并无道理,陛下是否考虑过如果都察院内部如果滋生腐败,他们将如何监察百官?”
这个问题嬴政也不是没有考虑,现有的都察院是独立百官体制之外,御史们和朝中官员没有利害牵扯,按理说很难产生腐败。
可御史也是人,是人就有利益诉求,如果长时间发展还是很有可能产生问题的。
嬴政拱手道:“先生有何法可以解之?”
“现有都察院的流程导致官员如果被御史弹劾,都察院收集的证据是由都察院自己审察。”
当然还有一点顾炎武没有说明就是:皇帝全权掌握都察院,就意味着皇帝一言就可决天下官员生死!
“如果将都察院分成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监察和审察之事,这样百官的抵触情绪就不会如此强烈。”
都察院权分二院?有了顾炎武的提醒嬴政豁然开朗。
现有都察院是监察和审察之权,如果将都察院分为监察院和审察院。
监察院负责官员违法乱纪之事;审察院负责各案件证据的审察之事,二院互相独立。
这样的监察院只需负责弹劾、收集官员罪证;而由审察院核察,审察院会成为名正言顺的司法部门。到时候秦国的三法司将成为刑部、审察院、大理寺!
这样的好像比现有的都察院更加有效率。
嬴政道:“先生之策甚妙!不但解决了目前的困境,还有预防日后都察院内部腐败的作用。先生大才呀!”
“陛下缪赞了,下官正是提了一种可能,具体如何实行,陛下已经了腹策。”
不过嬴政并不着急执行此策,必须要闹事官员先行让步,朕才能适时推行。
傍晚承运殿外,数百名官员依旧集体抗议。
张岱在此已经观察近一个时辰了,他是真的佩服这群官员,他们是真的能忍!
这么长时间硬是一个人都没有离去,可随着慢慢随着天色渐暗,队伍的氛围有些不对,不少人年老体衰,急需如厕!
可承运殿附近所有的茅房全部莫名其妙的全部正在施工。
急的要如厕的大臣们团团转,十万火急下他们被迫出了承运门回到各部解决个人问题。
可等完事后,发现承运门已经关闭,问了宫中侍卫得知,现在马上到了冬季,承运门关闭的时间提前了。
众人又来到其他宫门,结果其他宫门也全部关闭了,出宫如厕的人只能回家去了。
此时天色慢慢变黑,还在承运殿外的官员发现怎么队伍的人越来越少?
翰林博士淳于越骂道:“不是说好至少在殿外三日吗?这群如厕的软骨头怎么还不回来!”
手下的学士哎呦一声道:“博士我不行了,我必须出宫如厕!”说着一溜烟就跑了。
承运门的侍卫坚持只出不进的原则,只要官员出门一概放行,但想再进来,就没有这个可能了。
慢慢的有些官员发现了猫腻,这分明就是有人从中做梗!故意分化众人!
此计太过险恶,要么被分化,要么逼着大家出丑!
等淳于越知道此事,仔细权衡后对众人道:“诸位!有人故意用此低劣的手段分化诸位,我们可千万不能上当呀!
大家大不了犯个失仪之罪,和我等诉求比起来孰轻孰重?”
众人左右思量,博士的话在理呀,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直接找个少人的地方解决起来。
淳于越解决完后发现翰林院的张岱在殿外路灯下,好似写些什么?
淳于越好奇的问道:“张学士,天色如此昏暗,你为何还要动这刀笔之事?”
“哦,老先生应该知道陛下曾准许岱记录个人杂史,岱不敢罔顾圣命,正著《秦地见闻》一书。”
淳于越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向张岱问道:“张学士可否让老夫一观学士大作?”
张岱双手奉上自己的著作。
淳于越翻到张岱刚才撰写的地方,只见上面记录着:壬午九月二十二酉时三刻,大秦翰林博士淳于越与多名官员携手如厕于承运殿外大柏树下,气味三日不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