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秦始皇:朕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第139章 决战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军从八月初到现在秦军的粮草和武器也消耗甚大,之前张口家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现在秦军是依靠陕西的长途跋涉运输而来的粮草坚持着。

    后勤第五批运粮队伍已经到达前线,因为秦军的役卒是当初现招的,除了第一批运粮队伍外其他队伍是不参与作战的,他们把粮草武器运到前线,就返回陕西。

    秦军的粮草的压力并不是前线士兵的消耗,而是长距离运输途中的消耗,一批后勤队伍的人数是一万人。

    他们从陕西车运马驮来到前线,至少需要两个月,两个月他们自身消耗的粮食就是个不小的数字,这让陕西的粮食极速减少。

    秦国兵部储备粮已经全部见底,为维持前线所需,秦国被迫使用户部常平仓的粮食来维持战争。

    户部常平仓的作用是维持国内粮价的,现在用于战争等年后青黄不接时,陕西的粮价必然上升,这让秦国的一些官员十分的担忧。一些对蒙恬不满的声音终于出现。

    由于之前左相王绾在都察院之事的表现,朝中不少对蒙恬不满的官员前来向丞相阐述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平常看不起王绾的淳于越也亲自来到丞相府,希望丞相能为秦国大局着想,劝阻陛下让大军班师。

    王绾综合官员的态度,觉得有必要尽一个丞相责任,他当即进宫请求面见嬴政。

    嬴政此时正在承运殿东殿和顿弱、李信推演前线战况。

    王绾行礼完毕后道:“陛下,根据前段时间的战报,蒙将军已经歼敌数千,建奴也没有南下入关,我军已经达到战前目标。

    可蒙将军现在还不班师,臣担心常平仓的粮食…”

    李信立即道:“左相有所不知,我军开战之初虽有斩获,可建奴的主力兵力并未损失太大,据我所知建奴国内的粮价持续飙升。

    如果我军现在班师,南部蒙古诸部必然被建奴打败,到时候他们再次入关劫掠,我们这次出兵的意义又何在?”

    王绾道:“我听闻建奴已经转战到朝鲜劫掠,只要我军班师建奴怎么可能继续入关劫掠?”

    李信指着地图上的中朝边境道:“我军已在朝鲜有兵力部署,建奴以后绝不会从朝鲜得到一粒粮食!”

    王绾急忙问道:“都督府为何要行此不智之举?”

    “左相何出此言?”

    王绾来到地图前指着关外蒙古、山海关和朝鲜三地:“此三地是建奴贸易路线,

    蒙古本就贫瘠无甚货物流通;山海关又属于明廷的军事重镇,在名义上明廷严禁关内货运运往建奴国内,唯一一条较为通畅的路线就朝鲜。

    我军现在断绝建奴和朝鲜的贸易,建奴国内的物资将更加紧缺,这肯定会建奴更加眼红关内的物资,以后建奴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掠夺关内,我军还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远征?”

    没得李信反驳道一旁的嬴政大怒道:“谬论!建奴对三族百姓犯下滔天大罪,既然能断绝建奴贸易路线,朕为何还要故意放他们一条生路?

    此战朕势必要重创建奴,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生出入关的心思!”

    王绾可不这么认为,建奴再怎么说,现在也已经立国,如果在朝鲜部署兵力,岂不是把建奴的贸易封锁在辽东一域。

    建奴单靠辽东肯定是不能维持国内需求,他们的武装力量又不弱。以后肯定把目光转移到关内,应该给建奴留一个朝鲜贸易通道,这样就不会把建奴逼的太紧。

    “陛下,如果常平仓的粮食一旦耗尽,会影响秦国在陕西的根基呀!”

    嬴政打断道:“朕清楚大秦的根基是什么!不用左相提醒朕!左相每天面见那么多官员想必已经累了,不如早点回府好好休息!”

    嬴政直接下了逐客令,王绾被怼的无话可说,只能告退离开。

    王绾离开后,嬴政担忧道:“现在建奴依托白城防线,我军难以寻找战机,这样下去对我军非常的不利。”

    顿弱道:“陛下不必担心,继续对峙对我军不利,对建奴更不利,以建奴国内的局势来看臣敢保证决战马上就会到来,年前战局就会明朗,而且我军胜利的希望极大!”

    “哦,先生此话何解?”

    “根据张家口送来的情报,辽东的底层汉人的基本的生存已经无法维持,加上常年建奴对汉人的歧视,当地汉人已经组织起来反对旗人,只是他们缺少武装现在还难以对建奴的统治形成大的威胁。

    可虏酋如果继续在战场和我军对峙,国内的将爆发大规模矛盾,还有蒙古八旗他们失去西拉木伦河大面积牧场,他们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南部蒙古诸部继续占领自家牧场。

    各方的压力,虏酋肯定会走出壕沟主动进行进攻,一旦进行正面对抗,臣有信心我军能够获得胜利。

    此战意义格外重要,只要我军获胜,南部蒙古诸部将彻底脱离建奴,我军后续再对察哈尔部提供一些军事上的帮助,让他们成为日后抵抗建奴第一线,以维护关内的安全。”

    “好!先生分析的甚是合理,朕就在西安等待蒙恬的好消息!”

    腊月初三,清军终于先行动了起来。

    皇太极亲自坐镇中军,中军由汉八旗和少量满八旗为主,蒙古八旗为左右两翼,共计五万大军向秦军大营驶来。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秦军当然早有差距,蒙恬等的就是这一刻,秦军上下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秦军的兵力组成是由两万大秦老卒为主,原孙传庭一万新兵和南部蒙古诸部的兵力为辅,共计四万余人。

    介于南部蒙古诸部现在的实力较弱,蒙恬让他们在后军压阵,等总攻开始再让他我们上阵掩杀。

    双方此次决战共投入兵力近十万人,在白城西四十里外列阵对抗,清军背靠壕沟,秦军背靠己方大营。双方的后方都格外安全,只有通过正面对抗才能决出胜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