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三章 吏部选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选任官员的事情,初期进展很缓慢。特别是高职位,很难有合适人选。合适有资格的人,大都被司马越笼络或威逼而随之。

    第二天,缪播就带着仅有的一些人选以及收到的上奏,求见司马炽。最后,司马炽只挑中了两个。

    大司农华荟迁河南尹,其胞弟散骑常侍华恒任禁卫军的领军将军。

    华荟、华恒出身平原华氏,是京兆太守华轶的堂兄弟,前侍中华混的两个亲弟弟。

    其父华?M是三国名人华歆的长孙,武帝惠帝两朝重臣,为官正直,不阿权贵,前后得罪荀勖、贾后两代权势。现已逝世。

    其胞兄华混,曾力阻羊皇后昏招,是司马炽得以顺利登基的功臣。一直是司马越的手里人,如今已随太傅行台南去。

    除此之外,华恒还是晋武帝荥阳长公主驸马。

    而华轶的父亲华澹是华?M五弟,都是华歆长子华表之子。

    司马炽之所以点选定这二人,就是出于他们复杂的背景。既是功勋世家之后,又与司马越、皇权各有粘连。

    没了司马越掣肘,司马炽刚开始准备大干的热忱被当日一盆冷水浇灭,经过这数日的思考,如今已很冷静。他不准备对朝政大改。因为稳定压倒一切,目前太过急躁,只能适得其反。

    但也不意味着不改变。

    点了这五人的将,已大致能稳住朝廷中枢,也能对洛阳朝野上下有暂时的交代。

    缪播为新帝心腹,被重用不奇怪。刘暾是老臣,忠诚刚直都有口皆碑。傅宣的突然崛起,一开始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但等到华恒被重用,众人皆注目他们的另一层身份:帝婿,于是恍然大悟。

    此后,司马炽暂停对高阶官员的提拔。有表荐者,皆留中不发。

    对于中低阶官员,司马炽先召见了刘暾之子刘白,一番交谈后,感觉满意,便点了将,将其擢升为洛阳令。

    又唤来刘暾、华荟,再与王延对接,让其等,尤其是新上任的华荟、刘白,尽快上手易市、夜市之事。

    而后,将中书侍郎刘成,也就是刘??之孙,迁尚书郎,补充尚书台人手。至此,中书省、门下省职位全部空悬,无一人在职。

    此前为回应对刘??的诺言,司马炽将其孙刘成征召为中书侍郎,刘清征为佐著作郎。却没想到,刘清请辞,已随行台。

    此次对刘成的升迁,再次释放了一个信号:皇帝并未计较南行官员。

    提拔两人后,点将再次停下。

    这一天,司马炽将缪播、傅宣唤入宫中。

    “二位卿,且看这个!”司马炽递过去一册书折。

    缪播匆匆扫过,精神顿时一震,细细看起来。半晌,长出一口气,把书折递给傅宣,默然不语。

    傅宣好奇接过。只看一眼,便立马明白缪播为何如此失态。他忍住心中剧颤,仔细品读起来。

    这书折上所写,便是司马炽针对选才,这些天想出来的一个点子。自那日司马越递交南行名单,他就预料到这个困境。由此,引发了一个念头。

    就在朝野上下翘首以盼、焦灼等待时,宫中传出的小道消息,陛下正与缪尚书焦灼讨论着人选,接着又传出,陛下有准备大肆选拔人才的想法。

    等了三两日,朝中终于颁出一个大消息。

    当天,出于对消息的证明。

    吏部尚书缪播、五兵尚书兼吏部郎傅宣两位高官,携十数名府吏,在吏部属衙前,摊开了十几张高脚窄边的胡床。并在旁张榜,说是为国招贤纳士,任贤选能,有才之士皆可报名入选。

    才盛者,高官厚禄,出入公辅,不在话下;才稍乏者,为小官小吏,亦能尽其才。

    又言考核分为两关。

    第一关,报名考核:不限籍地、年龄等,良家子自认有才学者皆可报名,由吏部尚书、五兵尚书两位高官现场考核,顺利过关者将分发通过证明;

    第二关,最终考核:成功通过第一关者,将由皇帝亲自出题,阅审,选其能者,授官任职。

    这架势一出,因南迁寂寥的整个城内,立马沸腾起来。消息顿如同旋风,飞旋整个洛阳城,甚至很快就飞出洛阳。

    这第一天,应者寥寥。人们都在观望。有两位尚书重臣以身证实,大多数人都已经确其真实,但这种方法简直闻所未闻,前无所鉴,于是,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对显门子弟来说,相比机会,他们更重名。家族出身所赋予的进阶之机,并不缺乏,所以不打算临街尝试,掉格调。

    对于寒微之士,他们比起显门来,其实更重名声。士族重名,是要保持家门高格。而寒微者,他们发迹唯有养名一途。于是出于同样缘由,他们与显贵子弟一样沉默。

    第二天,消息甚嚣尘上,再次沸腾起来,甚至更掀起了更高高度,原因是:皇帝亲来坐镇了。

    在缪播二人汇报第一天情况后,司马炽听完,便立马坐不住了。不禁思虑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与二人商讨可能原因,寻找起缘由。

    最后,缪播试着建议:要不要提前接触一些人,安排他们应试,拟为标榜,打消众人顾虑?

    也就是找托啊……司马炽轻轻颔首,立即想到,不如自己亲自现身,为此站台背书。以皇帝亲临,这样的效果,肯定大于找托。

    于是第二天,当即行动。

    他想出这个歪点子,力排众议,将其实施。并不是真想用此来选贤任能。有当然好。不过他不抱太大希望,这个时代读书是件大难事,不是谁都能读到书、读起书的。

    自东汉经学世家出现,垄断文化之后,像西汉丞相公孙弘那样养猪出身的寒门读书人,愈加少见。

    司马炽真实目的是广而告之,继续作秀邀名。没有司马越后,他的名望不足以支撑名士出山为他坐朝。

    再加上西晋一直以来的做派,选官出九品,任职尚玄谈,很多有识之士高傲,很看不起这种情况,也因此不愿出仕。

    此外还有原因是,儒玄之争。儒家学派,更被玄学官员排斥在朝堂之外。

    经过皇帝这一站,城内外立马疯狂起来。效果也瞬间爆发开来,一个寒门士人果断抓住时机,投机应试,成为报名第一人。

    在他的带领下,一时应者济济。

    这下,可把负责甄别第一关的缪播、傅宣等人累坏了。其后连续数日,继续如此。最后,高光、温羡、傅祗等人也凑热闹来帮忙,才缓解了压力。

    初时,缪播等人无法把握现场考核怎样进行,以及出什么题,问什么内容等等。

    司马炽这下拿手了。将后世面试那一套,又出了一些简单的文史百科知识题,与众人模拟起来。

    众人叹为观止,连呼新奇,也因此惹得高光、温羡等加入。

    各人都是饱学之士,不是不学无术之人,掌握了面试技巧,对知识题更是轻车熟路,很快便对这个套路拿心应手起来。

    司马炽一再吩咐其等谨记难度,不要太晦涩、偏僻。第一关,司马炽想让更多人合格。这样才能把新闻效果最大化。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报名截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