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二章 点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司马炽脸色保持不变,内心仍不免苦闷,说搬空还真是搬空了。心中虽早有数,但再次听人一一道来,还是很有情绪。

    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一点吸引力和威望都没啊!

    司马越上书言行台调动百官之事时,给了他一个名单。他一开始佯作为难,想至少留下几位,然而司马越话语毫不客气,情绪也不再遮掩。

    兴许是已经要走,去组建自己的江南小朝廷了,这关系到本质利益,司马越也不在乎那一层表面功夫。

    司马炽觉察到其中变化,当即止言,忍住气,耐住性子,不再争辩,免得功亏一篑,最后一一应允其提出的各类条件。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司马越喜好“名”,朝中“名士”都被其一掏而空,这些名士大多是清谈尚玄之士。各曹属少了这些人,即使缺上数日,也影响不会太大。

    他将众臣神色变化尽收眼底。还瞧见不少人脸上有意动之色。便了然,这件事情无疑又是一块大肥肉。

    他沉吟片刻,方环视堂下,言道:“傅尚书的话,诸卿都听到了。如今各曹属皆缺人手,汝等若有相识的朝野可用之才,尽管上言于朕。朕认可后,自会对其任用。”

    “朕求贤若渴,卿等举贤,自不必避亲,亦希望不会避仇。”

    “复兴王朝,救民水火,无才不可行半步,还请诸君团结一致,为朕排忧解难。”

    接着,朝众官中叫出一人,“缪卿,汝任侍中之职,总管之前‘钦定正史诏’之事,可有进展?”

    被点名的缪播出列,惭愧言道,“回陛下,臣无能。此事尚无进展!至今尚无人应诏。”

    “卿不必自责。既如此,卿且升任吏部尚书一职,兼正史一事。如今当务之急,卿需遍寻人才,再表其适当职位。”

    司马炽一言将自己的心腹,提点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诸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没话说。

    又转向傅宣道,“傅卿,如今尚劳烦你仍暂代吏部郎,协助缪卿完善吏部。另外五兵之曹事务,汝作为尚书,总领其事,也要尽快完善下来。”

    傅宣、缪播同时欣然大声:“诺!”

    司马炽又点出司隶校尉刘暾道,“刘校尉,如今太傅不在京师,朕恐尚有宵小藏于城中或朝野。”

    “朕允你复两汉旧事,以司隶校尉职领千二百名徒吏并僚属,严查京师一切动向,不得有任何闪失。”

    “对了,朕听闻卿之子刘白果敢有才略,卿可荐之于吏部,经缪尚书确认后,表其为官。”

    刘暾闻言一愣,似乎没想到经过刚才事后,还会被陛下如此重用,动作慢了一拍,但也非常郑重拜道:“谢陛下!臣必不负陛下信重!”

    此言一出,也让众人大哗。一千二百名徒吏,相当于一千二百名士兵啊!

    刘暾性子刚毅正直,又任司隶校尉一职,监察百官,本就虎威深重,在官场中没有太多好人缘,如今又被赋以统兵权,这还得了!

    复两汉旧事?这哪是旧事!分明直追汉武帝始置司隶校尉时的权重。当时,司隶校尉可是专为治巫蛊之祸而设的。

    有心怀异样心思的人偷眼看了看四周,见无人出列,忍了忍,也控制住自己的双腿。

    连点三员大将,这让司马炽初享大权在握的淋漓感觉。

    别说!真不一样!

    散朝前,司马炽想了想,又朝缪播嘱咐一句,“缪卿,朕想了想,关于任用才能者,不可多用清谈之士。如今朝野内外皆多事之秋,清谈不理政事,徒误国也。决不可再发生之前兵曹那等事情。”

    “当然,喜清谈但亦理政事者,当以其理政一面优之。”

    朝议过后,司马炽又特意将三人留下,说要与其等商讨诸事细节。这一举动终于让诸官忍不住侧目,流连地看了三人两眼,带着艳羡和遗憾离开朝堂。

    刘暾之事,司马炽的想法是建立一个诸如情报机构、警察、城管等相关性的或者数位一体的组织。

    司马越离开,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坏处自然就是没有其坐镇,一些牛头马面就会浮现出来,阴谋捣鬼。上至朝堂,下到市野,都将考验着他这个接手者。

    而且随着他对商事的鼓励,以及易市、夜市的开办,洛阳城又开始热闹起来,虽还未走出战乱的阴霾,但已有很多人逐利而来。这是好事,也是挑战。特别是这个关键时刻。

    司马炽将自己的大致想法,向刘暾细细表述。

    “刘卿,汝可先整合原本僚属,其佳者留之,不妥之人皆去。当前时刻,不可心软。”

    “而后,可再从洛阳捕卒、里坊泼皮中选拔一些可用之人,其等对城内诸事肯定了然,用之监查城内,事半功倍。若再缺人,可去祖中郎将募兵营中挑选。”

    “势必要尽快将一千二百名徒吏组织起来,做好监查工作。”

    刘暾听得很仔细,不懂的地方就毫不顾忌地询问,看得出,他的热忱。

    司隶校尉之职,本就是监察百官、上奏弹劾违法乱纪的官员。如今又恢复其统兵权,权柄更上一层,直追汉武帝始置时的权重。

    可谓重担之下,亦有重压!

    刘暾双眼难揉沙子。同时刚直性格,也让他更尽忠职守。更何况,他感受到来自皇帝的信重。这是他于武帝、惠帝两朝都从未感受到的。

    之于缪播、傅宣二人,司马炽与其等重点商讨了恢复人才考核旧例的可行性。

    “宁缺毋滥!宁愿暂时空缺,也不可滥竽充数。”司马炽再三交代。

    如今朝廷选官或者说储备官员,大致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九品选官;二是两汉以来的郡守察孝廉,刺史举秀才;三是拥有开府资格的诸公,其等辟召掾属,然后再将掾属推荐给朝廷任用官职。

    一三是不会经过考核的,二以前会有考核,近年来也都废除了。

    司马炽最基本的想法,要趁这个机会,把考核这个习惯重捡起来。至少第二种方法,要重拾考核。

    九品选官牵扯太大,还不能动。第二种、第三种至少要操作一下。

    另外又交代了缪播,多宣传定史之事,用以吸纳文学之士。这件事持续了很久,但出乎司马炽意料的,竟全无进展。他想过缘由,最可能的,就是司马越的威慑力。

    司马炽当时打的算盘虽妙,但他忽略了自己的敏感地位,不,应该是小瞧了。定史职位所涉较小,冒着得罪太傅的风险,实则不值当。

    商讨到这,司马炽没有继续深入。而是转而询问了两人对教化方面的想法。

    “卿等对太学之事,有何见解?朕欲重开太学,卿等觉得如何?”

    “太学,为古之大学。若朕在太学之下,仿周礼,再设小学,卿等意下如何?”

    司马炽言语中透露出要重开太学、新设小学之事,注重教化育才。对此,三位文臣,相对而望,皆表示欣喜和赞同。

    前诸王之乱,太学也遭受打击。学子无心求学,或卷入政事,或躲避战乱,逃遁他乡。如今的太学,已是躯壳,内里学生寥寥,博士、祭酒也多是空设。

    商讨完毕,司马炽留下三人同进膳,饭后方才遣三人散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