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四章 平阳李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祸事总是不单行。邺城风波刚平,又一风波再起。

    洛阳这边,司马炽第二天召集群臣举了朝政,将苟??已解邺城之围并和郁不幸被杀等事都宣之诸臣。

    群臣中有的早已耳闻消息,有的则刚听说此事,都对邺城危解松了一口气,又听闻和郁身死,大都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一阵闹哄哄之后,商定要予和郁定谥号、追封之类。

    司马炽虽心里猜想和郁贪生怕死,以致丧命。甚至突围不是想去汇合苟??,而是逃奔司马越行台。

    但人都已经死了,没必要吝啬这些虚名,也不便追究事实真相,反显得自己刻薄,就大手一挥,将丧事全权交给高光、傅祗等重臣去办理,让和郁走得风光一些。

    也能加固一些自己仁厚的形象。

    然而散朝不久,傅宣又紧急求见。司马炽闻曹官来报,就心里又是一咯噔。这两天的后遗症搞得他都有点怕见傅宣。

    傅宣一进门,司马炽就吵他苦笑道:“世弘,这次又是哪里出了事?不会是邺城再出变故吧?”

    傅宣原本脸色凝重,闻言,也不免苦笑,“不是邺城。是汝阴郡传来的军情急报。”

    “汝阴?”司马炽眉梢一扬,疑惑道。

    他知道这个地方在哪。汝阴郡隶属豫州,治所汝阴城。地点差不多是后世安徽阜阳一带。再向东接壤的就是扬州淮南郡,治所寿春。

    莫不是裴宪又出了幺蛾子?司马炽第一个念头这么想到。又想到,会不会是司马越南迁大军?

    “汝阴太守李矩发来急报。乞活军田甄陈午等部挟持高密、新蔡二王后,部分流民流窜至汝阴、安丰、汝南等郡,欲破城劫掠,被其与汝南太守袁孚、安丰太守郑恺联手打败。”

    傅宣一边简洁介绍,一边将奏疏递向司马炽。

    司马炽双眼放大,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乞活军劫持高密王、新蔡王?乞活军不是沦落成新蔡王的爪牙了吗?一路烧杀抢劫。噬主了?

    连忙接过奏疏,快速展开细读。

    这一看,大呼,难以想象。这完全没预料的事情,竟发生了。李矩上书中只是大概讲述了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

    具体起因,已被司马越封口,对外宣称田甄、陈午等阴谋叛变。李矩即使对真实缘由有所耳闻,也不敢在上书上明言。

    其言道,乞活军首领田甄、陈午在寿春挟持二王后,欲一路向南,以二王名义,前往江州。有二王为质,所过之地皆不敢掠其锋芒。

    但是被寿春之军猛追后,部分乞活军被打散,流窜至豫州,然后裹挟乡民,拔寨破城,为祸乡里,毁掠安丰、汝阴、汝南等地。

    于是三郡郡守遂联合一致,招集乡绅,募乡民以拒之。最后终于将流民贼寇打败。如今将其赶至大别山内,不复再出。

    司马炽看罢,缓缓放下奏疏,吐了一口气。“汝南、安丰二郡太守可有上书?”

    “未曾。”

    司马炽刚才看到奏疏上只有汝阴太守一人玺印,又只有李矩一人落款。方才有此问。

    “这事情发生在半月前呐!”司马炽突然感叹道。

    傅宣没有接话,但心里明白陛下所要表达的意思。三郡拒敌,只有一郡上报。而且乞活军劫持二王这等大事,早有发生,也未见行台有半点上奏知会一声。

    这其中隐含的意味,不言自明。

    “傅卿,可知道这汝阴太守李矩?”司马炽没有深谈其中意味,转口问起。

    傅宣早有准备,“臣来时,从缪尚书那里,找了关于李太守的案牍。”

    说着,从袖口拿出一捆竹简。

    吏部会对每个官员的履历、个人资料做一个案卷,以供查阅。简单说来,就是每个官吏的档案。

    “李太守,名矩,字世回,司州平阳郡人士。去年由太傅表为汝阴太守。元康年间,曾在讨伐氐人齐万年叛乱中,立有军功,因功封为东明亭侯。”

    傅宣将竹简呈给司马炽,又自己简短做了一个说明。

    司马炽接着竹简,还未展开,听到傅宣说,这个李矩是平阳人,就心神一动,眼睛亮了起来。

    这让他想到同名的一人。历史上,西晋永嘉之乱后,坚守中原的另一大柱石,虽在后世名声不显,知名度远在闻名的刘琨、祖逖之下,但坚毅英武却不输二人。

    而这个英雄人物李矩就是平阳人。永嘉之乱后,其在荥阳,坚守十四年之久,屡次挫败前赵匈奴、后赵石勒的攻打。

    展开竹简,细细看了李太守至今生平履历。

    其出身寒微,早年为本县县吏,后护送去职的县令而到长安,被当时镇守长安的梁王肜看中,征为牙门将。

    惠帝元康六年,也就是公元296年,秦雍一带的氐人、匈奴卢水胡、羌人等联合起兵反叛,且推举氐人齐万年为首领。这就是历史上,西晋齐万年之乱。

    著名的“忠孝不能两全”“除三害”的名将周处就是在这场战乱中,被与其有隙的梁王肜陷害而死。

    彼时,平乱时,身为梁王牙门将的李矩作战勇敢,赚得军功。在齐万年之乱被平定后,就被封为东明亭侯。然后回到家乡平阳,担任郡守帐下督护,掌管军事。

    二年后称病去职,一直到去年,才再次出仕,被太傅司马越起用为汝阴太守。

    看完,司马炽思虑着,问道,“世弘,汝以往可听过此人名声?”

    傅宣摇摇头。

    司马炽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不再纠结此人到底是不是历史上那人,道,“世弘,传旨将汝阴太守李矩诏还京师,另有任用。”

    傅宣应承下来,顿了顿,还是提醒说道,“那汝南、安丰二郡太守,是不是也有安排?”

    “他二人不报功,能有什么安排?”司马炽语气不满。大家都不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权臣、重臣也就罢了,这等小官也如此。他早就窝火,有心区别对待,杀一儆百,去去他们的威风。

    说完,深呼吸平静一下,按捺住暴躁火气,用傅宣的角度去想,便道:“世弘,朕知你心意。”

    想了想,“那就宣旨赏赐一些财物吧。”

    傅宣皱皱眉,放大声音,喊道:“陛下!”赏赐财物还不如不赏,这对有些名士标榜、豪门出身的人来说,反而觉得是种侮辱。

    司马炽抬手揉了揉眉头,“算了,朕与他们置什么气!世弘有何妥善安排?”

    傅宣见陛下服软,也是满心怀慰。

    此时太傅南行,媚者甚多,陛下若是再区别对待,恐更伤官吏之心,将其等推向太傅。不知道其功倒也算了,知道装作不知道就落了下乘。所以,他才不得不出言顶撞陛下。

    他的考虑跟陛下存心耍威风不同。他心在官禄利诱、收买安抚,而不是司马炽所想的威逼。

    傅宣说道:“三人既有功劳,还需平等对待。他们已是郡守,政事之上不好再贸然升迁。如今又立得是军功,还是封爵吧。”

    司马炽不置可否,但生气情绪已过,也平静下来。遂点点头。

    “那就依世弘之言,三人一同议功。不过,李矩还是要诏回。”摆摆手,阻止傅宣的再言,继续道:“功有大小,朕心也有正偏。另外李矩,朕对其真的另有安排。”

    傅宣这次没有再劝,见好就收。陛下说的也对。李矩上书算是表明自己忠君的态度,不给点恩惠也说不过去。但心里还是对陛下有心重用李矩的心思,感到不妥。

    若是按收买人心,另二人,袁孚和郑恺,才更合适。汝南太守袁孚出身汝南袁氏,是袁绍之子袁熙后嗣。

    安丰太守郑恺出身荥阳郑氏,其父虽不显赫,但同出一脉的郑袤一脉,却已祖孙三代都是晋室重臣,往上数代也都是后汉、曹魏的重臣、大儒。

    郑袤自己是晋室开国功勋,武帝拜司空之位,辞之不受。六子皆官至九卿,孙辈也是台省级别的重臣。如今族内支柱是随行台而去的尚书郑豫,郑袤之孙。

    当然,傅宣不知道,这荥阳郑氏在后世历史上,比如今更了不得。

    司马炽见傅宣没有再反对,也无意再刺激他。遂将自己的打算告之,“李矩为平阳郡人。见其生平,屡建战功,于军事一途怕是很有造诣。朕诏他入京师,也不是为了别的。”

    “朕属意任其为平阳郡守,抵御匈奴刘贼。”说着,叹气又道,“世弘可还记得朕登基、高祖降世那日,朕复述高祖预言,刘渊将称帝之事?”

    傅宣原不明所以,听到这里,瞬间反应过来,瞳孔放大,急促道:“陛下言,刘贼于永嘉二年称帝,都……平阳。”

    “对。都平阳。就是这平阳郡。”司马炽起身,走到地图面前,拍打着“平阳郡”的位置。

    “朕不知道如今的平阳太守宋抽会是死守平阳,城破被杀,还是会弃城而逃,将平阳拱手相让。但平阳会失守,这是高祖所言的。”

    司马炽加重语气,“朕必须早做打算!”

    “可李矩行吗?”

    “他是本郡人,又素有军功,曾任职郡内督护。在其郡治,必定有所声名。其家族子弟、乡里乡亲,皆在其中,朕想,其不成也得成!”

    最后,司马炽又说道:“就算不成,也不过再演历史罢了。”

    傅宣见陛下声音突然消沉,知道不能再拂逆其意。遂点点头,“臣已知晓陛下之意。必为陛下召回李矩!”

    心下也下定决心,李矩若是那种太傅与皇帝这两面都讨好、两面三刀之人,只打算取巧媚上,闻诏后三心二意,不愿入京。到时就是绑也要绑他过来,让陛下看清楚,再一刀将其杀了。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