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九章 纪闻发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日纪闻》这个名号出自古罗马帝国,被西方历史认为是最早的报纸。是当时罗马执政官恺撒为了扩大政治影响,控制舆论所实行的一种举措。

    虽然随着恺撒被刺杀,此举停止数十年,但到了其养子屋大维执政,称元首,建帝国后,又恢复了这项举措。

    司马炽在后世看过这个说法,也看过一些人将西汉发源的“邸报”与之比较,论哪个是最早的报纸。所以这次就将其挪用过来。

    心里不禁恶趣味:看看后世还怎么比较。

    《每日纪闻》的发布,当天十分火爆。印制的第一批二千份,一个时辰内就告罄。还好匠坊一直没有停工,随时都在加印。

    每份报纸售价十钱。对于穷苦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普通家庭也得咬牙才能买一份看个新奇,看后还收藏好,而不是丢了,作为一次性消耗品。

    本来按照司马炽的想法,一钱就够了,他要的是效应而不是收益。但在这个上面,王延说死也不松口。最后定价到十钱,先试行试行。

    见舅舅如此执拗,司马炽也没法强求。这一份报纸的成本确实太高,毕竟仓促上马,技艺还不太成熟。而且古代文盲率很高,低价促销并不是好选择。

    再加上王延说道,若售价过低,恐有人兜买兜卖。

    有人投机倒把!这个,司马炽倒没想到过。闻言一愣,才警醒,这个情况确实会发生。

    说服陛下后,王延松了一口气。但同时心里仍在滴血,隐隐作痛。

    售价十钱,按照成本恐怕就没有赚头。再把所有开销都算上,若是再包括匠人的丰厚待遇,更是亏得裤子都掉了。

    他本以为能趁机再拥有一只下金蛋的鹅,哪想到陛下把售价定的这么低。按他的想法,最低五十钱,一百钱都不高。

    这一下,一身干劲一抽而空。佝偻着近来圆润的身子,唉声叹气而去。

    当天一直加印到一万张,工作到夜里,才宣布结束本日工作。洛城内总共吃下了五千多份。

    还剩下的份额,司马炽打算拿出一部分发往各地驿站。最后剩余的,让王延遣人朝附近州郡售卖,按照情况再看,是否继续加印。

    也趁机搭建好组织机构,朝各州郡埋线。

    另外,又嘱咐王延,可以开始招募记者。当然这时候不叫记者,而是换了个名字,“采风使”。

    采风行动,先秦时代就已有。《诗经》就是采风的结晶。

    据传周代就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进行采集歌谣,然后交予乐官谱曲,最后唱给周王听,用以收集民间疾苦、诉求,作为施政的参考。

    秦汉以来,又有乐府,汉武帝时期更是扩大乐府编制,加大采风,谱曲唱歌,作为皇帝日常娱乐。如今西晋也有太乐令、鼓吹令领太乐署、鼓吹署,隶属太常卿,从事这项娱乐活动。

    而由乐府采风而发展成的两汉乐府诗,可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化结晶。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对乐府诗的整理、继承和发扬,更是这段历史时期作为标志的文化产物。

    就是到了唐宋,唐诗宋词仍有沿用乐府旧题进行写作,旧瓶装新酒,焕发生机。还有宋代文人郭茂倩,将历代流传下来的乐府诗歌进行汇集,编成《乐府诗集》,成为一本巨著。

    其中收集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两则并称“乐府双璧”的乐府诗歌,司马炽后世在上学时,没少因背诵它们痛苦过,至今还能顺口背出来。

    所以一提这个,王延立马就一点就透,“陛下所言就是采风吧”,这个回答,顿时让司马炽准备好的一大堆解释、说明给咽了回去。

    “对,就是采风!”司马炽狠狠牙道。

    王延莫名其妙,陛下怎么突然沮丧了?

    招募采风使这事,王延不觉得难办。如今他不再是那个散骑常侍,挂号皇帝舅舅,而是身为户部尚书,掌握实权,想巴结他的不知凡几。

    往日看他不起的高门世家子弟倒罢了,仍高高在上,他也不想理他们。但一些落寞书生、读书子弟或者有幸通点文墨的普通人家,还是会对他趋之若鹜,已开始有人投名帖,着他推荐。

    当然,他深知此事为陛下所重,他不会乱来,但伺机培养一些自家底子,还是免不了的。

    如今他为陛下信重,手中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匠坊、酒楼、茶楼、夜市、报纸这大的部分就已有五样,更别说每样背后所关联配套的东西,比如匠坊之下笔墨纸砚一系列,酒楼茶楼下的说书、厨艺坊等等。

    他也必须培养一部分自己人,不然一旦无暇顾及某一份,误了陛下的大事,那就等着挨罚吧。挨罚,作为皇帝舅舅,他倒不担心,会被怎么样。

    最怕就是被剥夺掌管这些东西的资格。现在每天看着闪花眼的一堆堆铜钱,他做梦都开心。

    王延这边正在自我要求。司马炽那边则对宋?进行要求。

    宋?在宫里的身份是清河小公主的玩伴。二人都缺乏同龄人,虽然就二人来讲,也有一定年龄差距,但身体上的差距很小,弥补了这个。

    宋?打小侍女出身,师承绿珠,接受的是最高级别的培养。面对司马炽时笨手笨脚,但面对他人时,还是做得很到位。这段时间,很快就跟清河公主混熟了,也很得羊皇后的喜爱。

    司马炽对她提要求时,正是午膳时候。这次羊皇后、清河公主也一同进膳。

    司马炽刚看完她的说书经历总结,有些皱眉。也许是打小就受侍女训练的缘故,她遣词造句、外在表现都刻意在表现温婉娇柔,这种刻意让司马炽看起来很违和。

    因为与她接触,他能分明觉得她本性并非如此。迷糊中带点聪慧?什么鬼感觉!当然不是这。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她能将清河哄好,又能得羊皇后,梁皇后二人的喜爱,这没有一点心思,是很难做到的。

    于是,他将总结扔到一旁,朝宋?道:“你觉得你的长处是什么?”

    宋?看看一边被扔掉的总结,又看看司马炽,两眼迷糊。

    “朕是说,你除了会唱歌、跳舞、吹笛子,还会什么?如果让你出名,你觉得做什么最适合?靠吹笛?”

    宋?咬唇苦思,说实话,她仍未明白,皇帝陛下对自己这是什么安排和要求。每天除了让说书,还有时刻写新闻稿子,对,就叫做“新闻稿子”,再就是写总结,写话本。

    她小脑袋都要炸了!

    司马炽一番话,宋?没想出个所以然。一旁的羊氏和梁氏倒是心里同时吐槽,“靠什么出名?靠你就够了!”

    “吹笛子吧……”宋?青葱玉指顶着下颚,小白牙咬着红唇,语气吞吐,不确定道。

    “算了,吃饭吃饭!”司马炽无奈,想到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人了。扒了几口米饭,又点着筷子,吩咐道:

    “把这几天说的忠义传,每个人物写一个人物点评吧。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准用套话官腔。清议,懂吗?就按照清议那种风格!”

    说着,突然灵光一现,朝皇后和羊氏道:“皇后,皇嫂,你们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写一下,让朕看看。朕有所用!”

    培养一个女名士不行,那就按批吧。借着帝国最尊崇的两个女人的东风,培养一些女文艺青年。

    如今这个时代,名士的女性市场很了不得,比如已被杀头的潘岳即潘安,还在世的卫阶,都是可被比肩后世饭圈的男偶像。每次出行,追逐的闺女都人山人海,甚至上到上了年龄的老妪,都满街争看。

    这个时代的女性地位高,却整天无正事可干,又没有什么娱乐,也就导致她们很无聊。

    那就给她们找点事吧!在外支起文艺半边天,在内再吹枕头风,这种控制舆论、扩大影响的方法似乎一样可行啊。

    很有搞头!司马炽双眼发亮。

    第一天的报纸发行,发行量很高,随之在城内也开始爆火。但反馈却不一而同。总的来说,可归为不理想。

    司马炽吩咐王延派人做了追踪调查,大多不好的意见总结归纳后,都集中在:可看性不高,趣味性缺失,政治消息占面太多。

    确实,第一期十版都是刊登的考核选用官吏消息,难免消息单一,让人乏味。不过,也没办法。这个消息是司马炽专门刊登出来,给小部分人看的。

    那些怀才不遇,那些出身寒微却苦无门路,那些缺乏进阶之机的读书人,司马炽以这个消息在召唤他们。

    来吧!为朕效力吧!这里有你所需要的名利、理想!

    所以接下来的数天,第一期又开始加印。以供周边郡县,以及更远州郡传播。

    同时王延提到的兜买兜卖现象,也已有发生。王延来报告时,说,问题已经解决了。

    是一个普通商人,被王延一亮牌,立马怂了。

    不过,这也让司马炽想到了版权问题,以及是否打击盗版。

    从第二期开始,没有像第一期那种占面很多的政治消息,更多版面开始用以话本、历史人物评点、洛城内外趣闻,以及时人清议言行上面倾斜。

    话本连载也开始出现雏形。司马炽正准备打造一部新的著作,《三国》。

    不同于后世《三国演义》写于明朝,取材于历朝传说、话本等演绎。这个时代离三国太近,三国此书一出,必然会影响甚大。

    所以司马炽正在犹豫,是更多正史,还是戏说,是以尊刘贬曹还是尊曹贬刘,或者以匡扶汉室为主题。

    想到烦躁处,他甚至想取消这个计划。不过在他的想法里,这书承载着他对控制舆论、收买人心的期望。他并不想放弃。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