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二十六章 名利换名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个,平西将军周处生前忠孝不能两全,而选择为朝廷尽忠。朝廷不能辜负忠臣之心,于是追谥其谥号为孝。

    赐匾额,皇帝亲笔书“忠孝之家”。遣使往江南义兴,予其门第进行表彰。

    第二个,前介休县令贾浑及其妻宗氏,不畏叛贼,保气节,誓死不降贼寇,追谥夫妻为忠烈。

    赐匾额,皇帝亲笔书,“忠烈之家”,封其子嗣为“晋室忠烈门第”。遣使往其家,其子嗣长者,朝廷征召之,幼者,朝廷抚养之。

    第三个,为吴郡人孙拯及其门徒费慈、宰意。近来其事迹也拟成话本,属忠义传,在城内广为传播。追赠三人为义正。

    赐匾额,皇帝亲笔书,“义正之家”。遣使往其家,征召其家族贤者。

    这孙拯三人的事迹是发生在陆机陆云被杀时。陆机昔时被成都王颖任命为前锋都督,然而与长沙王?V的军队大战时,陆机大败。

    宦官孟玖、孟超兄弟深受成都王宠幸。当时孟玖想表荐父亲为邯郸县令,陆机坚决反对,并言:宦官之父安能为一县之长。

    于是孟氏兄弟深恨陆机,便趁机构陷他,向成都王进谗言,道,陆机要叛变。

    陆机为吴人,为前锋都督之重职,本就引起成都王帐下其他将领不满。也落井下石。

    成都王于是逮杀陆机、陆云,夷三族。孙拯时为陆机帐下司马,被孟玖拷打欲死,让其做假证,构陷陆机。孙拯誓死不从,被夷三族。

    其门徒费慈、宰意为孙拯喊冤,孙拯劝他们惜身自保,不要为己害了性命。二人不愿,坚持喊冤,后亦被斩首。

    这等只为证明别人清白,面对白刃,深受酷刑,仍坚持立场的人,别说西晋,就是整个五千年历史都少见。所以,在卢志提议这个事迹时,司马炽了解详情后,很是震撼。

    弘扬新风气,推动社会意识形态,怎能没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例子?

    于是趁着这个时机,选用了这三个代表不同层面德行的事迹,进行重点宣传。

    同时,司马炽也下诏为陆氏兄弟平反,并进行追赠。

    这追赠、平反风气一旦被提起,造成的影响,司马炽虽有预料,但也还是看低了它的来势凶猛。

    八王之乱中,发生了太多悲惨的事情。很多忠正的大臣、名士都死于非命。

    现在看到皇帝透露出了这个意思,蒙受冤屈的家族无不上书或请托朝臣表言,为自家亲人伸冤平反,或者赢取追谥的权利。甚至毫无瓜葛的人也会对冤屈之人打抱不平。或处于真心,或处于出名养望。

    司马炽自然乐见其成,欣然接受这种现象。但事情发酵到最后,事例不知凡几,大小皆都跑到他面前,试图蹭得最大的利益。

    司马炽不厌其烦,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一一受理,于是最后专门组建临时机构:诏刑部尚书卢志查探各冤屈之事,司徒温羡、尚书令高光两大重臣商议追谥之议。

    这三位都是重臣,代陛下理事,是理所应当,人们也没有发觉陛下态度变化,反而因组建新机构专门负责,更能显露朝廷诚意,陛下贤明。

    看着卢志三人忙转起来,司马炽暗吐一口气。还有些后怕!

    还好,自己见势快,不然被这个淤泥陷进去。恐怕到最后,处理得不到所有人满意,群情汹涌,就是自己玩火了。

    把这件事情放下,另一方面筹集物资的事情也发生了大变化。

    自那日卫?捐献家产充军后,皇帝乾坤独断,硬生生将其先祖尊崇,又大肆赞扬卫氏二子的忠义,一些家族就看到了可鉴的例子。

    后续温峤、刘琨之父刘藩都捐献了部分家产。

    于是捐献家产之事,又在世家豪族中盛行开来。当然,世家豪族不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能期待他们能像卫氏那样豪爽。

    司马炽又暗中使王延,用易市、夜市的利益提前换取大商人的捐献,并赐予其等“义商”称号,又颁布了一些保护措施,给他们些添头。

    这又引起豪商的纷纷“慷慨解囊”。

    温峤又着伯父温羡出面,号召并州人士,纷纷捐献,义助乡里。卫?则借着自家人脉,纷纷朝世家游说,也借来了一批物资。

    在这样的风气下,王延原本苦着的脸,开始笑开了花。

    不久后,又发生了一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又产生了一些推动。

    来自雍州的度支校尉魏浚,突然向朝廷捐献大批粮食。

    原来其正好被镇守长安的刘??外派入京朝贡。他听说了朝中救援并州的事情后,就打起了算盘。

    其在河阴等险要之地,带领部曲属下乡党,劫掠山匪,获得了大量物资粮食,继而运送到洛阳,借以亲自向朝廷表忠。

    一听说这件事,司马炽立马接见了他。言谈过后,就准备大赏他。

    大赏并不只是这个功劳,而是还因为魏浚此人,他有历史印象。

    历史上,永嘉之乱前夕,洛阳残破,没有吃食。魏浚就劫掠粮食,进献给晋怀帝。后来永嘉之乱后,他被晋愍帝行台任命为河南尹,最后在抗击匈奴汉赵时,兵败身亡。

    他的传记,跟平阳李矩、冀州邵续、河内郭默等,这些永嘉之乱后坚守中原的忠烈臣子统合为一传。他们是当时难得的气节标杆,也都是难得将才。

    所以司马炽对他们的记忆,很清晰。

    还有一点,司马炽看重的是,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即使有出身乡里大族的,但难入品级。

    这对司马炽提拔任用寒族,调整官员组成结构的想法,很有作用。继而对以后的科举取士都有铺垫。

    与他言谈,得知他的履历,曾为雍州小吏,又在河间王?下做过武威将军。

    司马炽没想到魏浚这时候就冒头出现在自己眼前。他原本还想借出巡,看看能否有机会接触提拔此人。

    现在既然提前遇见,又有大功劳,司马炽决定,要不惜余力,大肆提拔他。

    同时这段时间,汝阴太守李矩也跟随使者傅畅返洛。

    司马炽连忙接见,与其面谈。最后得知他有一外甥名为郭诵时,算是十分确定此人就是历史那位坚守荥阳十四年之久的李矩。

    于是司马炽直接表露了自己的心思,表达自己对其的信重,欲用其来安定平阳,抵御匈奴敌寇,甚至主动出战,为朝廷平乱。

    李矩闻言,神色意动、难掩喜意,又有点踟蹰。

    于是司马炽再言,卿与太守宋抽旧怨,吏部尚书已探知通知于朕。卿若不愿与宋太守冲突,朕可另选他人。

    原来平阳郡的督护吴畿之职正是在宋抽的支持下,夺取李矩的。宋氏为当地大族,李矩只能退让,称病自去职。

    后来吴畿怕李矩还回去夺位,甚至暗派杀手刺杀李矩。李矩被人援救,才保全性命。

    听到皇帝不满,李矩连忙表态,自己不是那等意思。不过似乎也是心结被皇帝说开,他当下就直接接旨谢恩。

    表示,臣一定效死,臣在一日,绝不让匈奴胡骑踏入平阳半步,伤害一个平阳乡人。

    两事碰到一起,司马炽就知道给魏浚找个什么合适职位了。

    于是,魏浚和李矩的任命被同时宣布。魏浚成为新的河东太守,李矩为新的平阳太守,而路述、宋抽被征召回洛。

    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一个小人物突然就变成了一郡之首,还是河东这种大郡。

    这种事情很快就传播出去!

    眼红,想仿照其功,出人头地的人,不知凡几。个个摩拳擦掌。因此,周围州郡人士,闻到风声的,但凡有点野心、不甘寂寞的人都纷纷雄起。

    一时之间,远在外剿匪练兵的祖逖向司马炽诉苦,周围州郡,匪寇一时清平。臣无匪可剿,请求出动,前往并州,救援刘刺史。

    司马炽没有答应。发诏让他带队回来。并对他明言自己的出巡计划,要用他护卫,又承诺之后有仗等着他打。所以,祖逖才没有再发牢骚。

    司马炽原本并不打算等祖逖回来,但没想到这蝴蝶效应,阴差阳错之下,这么快搞定。他本想着用缪胤或者高滔的左右卫。后续自己出巡到祖逖剿匪的地界,再与之汇合。

    因魏浚之例,由各地上缴的粮食很快就超过了之前筹集的。名利之下,人人献力,效果实在太显著。

    司马炽也不吝啬封赏,将有意为军的,就收编为朝廷军队,着其手下势力厚薄,贡献大小,封赏不同军职。

    然后让魏浚、李矩将其等整编训练,最后各自带上一队,前去上任。

    而地方乡族有意治政的,就召集到洛阳来。原来有过出仕履历的,经吏部确认后,就按照原官擢升。没有的,就通过缪播的筛选,进行合适的官位赏赐。

    司马炽完全没料到这一系列大风波,影响剧烈程度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后续影响小了些,他才真的从这个事态中抽身而出。

    而原定的出巡计划,硬生生被推迟到现在。他也能松口气,再次注目于此。

    这天,傅祗视察河南郡各县回来,上表提议,请求允许营修洛阳的千金?焓薄K韭沓闼?恳涣粒??阑?崂戳恕

    出巡终于要提上日程!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