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二十五章 追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朝政,把决议宣布下去。司马炽同时也开始给舆论造势。在《每日纪闻》和说书中,大肆宣扬晋阳之胜,以及并州抗敌的英勇忠义。

    刘琨胡笳退兵的事迹,由司马炽亲笔书写成话本和新闻稿,在洛阳城迅速传开。

    又着宋?专访了晋阳使者刘希,书写一篇“听亲历人讲述晋阳之战始末”的新闻稿。又采访了刘琨至亲好友、朝内重臣、名士、城内普通百姓等,从各方面视角,对刘琨全方位报道。

    刘琨很荣幸,成了《每日纪闻》中第一个人物专栏。

    晋阳胜利的消息在京师引起了很大震动。

    新帝登基以来,军事上先后取得了江东平定、邺城拒敌解围,现在又是晋阳大胜胡兵的胜利。这给洛阳城内的居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们心中的忧虑不安,渐渐消弭下去,开始拥有信心,对朝廷和新皇也都有了一丝期待。

    再加上舆论的可劲儿宣传、造势,城内近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类商店、酒楼也跟着借名抽奖、打折扣等等,让他们精神上、物质上也都有了满足。

    新生活如此美好可期,他们闲谈碎语中也开始谈及新皇,这届皇帝貌似不赖!

    说到这个,大晋酒楼没有第一时间赶上发起活动,让王延大怒,将掌管酒楼的心腹降职,又提拔了新的掌柜。

    大晋酒楼现在竞争压力大呀!

    它大红火后,城内各家族豪门投资建造的商店、酒楼就多了起来。挖厨师,仿照菜品,模仿活动等等。大晋酒楼虽还是龙头,但遭受一定影响还是免不了的。

    这让王延很上火!但现在他作为户部尚书,重心已不能完全围绕酒楼转了。

    这不……又传出消息!

    皇帝遣户部尚书王延清点府库,以支援并州拒敌所需。但府库储蓄缺乏,难以应对,距离税赋征收又时长日久。有人建议加征赋税,但被陛下拒绝。

    陛下言,一年之计在于春,若加征赋税,等同于逼民向死,朕为天下父母,安能如此残忍歹毒!朕宁自己苦一些,也不能使民无活路。

    陛下于是又着王尚书清点皇家内帑,以补充之。

    府库乃天下之蓄,用之,正常。然皇家内帑乃陛下私人开支,现在陛下自解腰囊,实乃爱民之举。

    《每日纪闻》上,以宋?为署名的文章,就此事,对当朝陛下,大吹特吹,恨不得夸上天。

    后来,让看报的司马炽狠狠将她训了一顿。新闻要实事求是,秉正观点,绝不可胡咧咧。

    宋?瘪着嘴,心中万言,没敢顶上直言。只暗地里朝清河公主吐苦水:不是他自己说要震惊,吸人眼球?

    清河公主偷偷笑言:二十五叔是被你夸得不好意思了。

    宋?将信将疑,看清河一本正经,不像说谎。这么一想,说不定真是如此。心里就高兴起来。决定,下次还夸他。

    她可不想跟他说,夸他说的都是真心话。哼!

    清河则暗自观察她的神色,偷笑。

    再见宋?,司马炽还打算安慰、鼓励一下。小姑凉嘛,总是打击,对成长不好。

    不曾想,她已经自己恢复好了。不过还是夸了她。她最近写稿,还别说,经过这么久锻炼,真的有进步。文思用词都不错,也找到了一些小诀窍。

    这一夸,让宋?大眼忍不住眯成一条缝。暗道,还真是被自己夸的不好意思了。那我下次就忍住点夸喽!夸得隐晦点。

    司马炽可不知道自家侄女清河背地里使了坏。他骂宋?,哪是傲娇。是说实话。

    宋?这种太露骨的夸赞,很容易被说成逢迎,这一不小心,就会对司马炽给她的定位产生很大影响。

    宋?笑嘻嘻又去写文了,那边梁皇后和羊皇后正在清查内帑账簿。

    大晋酒楼、纸张等产业,分了一层给王延后,所剩余的收入都是充到司马炽自己腰包里,也就是皇家内帑。本来王延表示一分不要,但司马炽将话说开,表示不会亏待他,但决不能自己贪污受贿,这是底线。

    王延也就欣然收下。

    皇家产业及内帑原着少府管辖,同时还有一些分到其他九卿之中。有一次突发兴致,司马炽就建议两后进行亲自管辖。并教给她们阿拉伯数字进行统计计算。

    两后在后宫本就闲的难受。让她们写文章给报纸投稿,带动官员、世家女眷后,这才开始充实起来。这也让司马炽见识到了两人还是很有办事之能的。

    不像宋?,得手把手教。

    于是兴致突发,就想到了这个。

    听到司马炽这个建议,梁后一开始有点抵触,贵为皇后,参与这些俗务,会不会被说。而且还是钱财,会被传“性喜铜臭”的。这可跟写文章类的雅事,不一样。

    羊后则想了想,表示想尝试一下,神色跃跃欲试,双眼透着好奇。

    她同时劝说梁后,只是自家钱财,先不说掌管,偶尔查看一下,不被下人蒙蔽,也是应该的。她举起例子,外朝大臣、豪门世家大都由女眷掌管家庭开支。

    司马炽也出言宽慰:天下都是朕的,你贵为朕的皇后,替朕掌管天下之财都师出有名,何况自己家里这点小钱?

    这些时间接触,他发现羊后的管理水平还是挺高的,管理处事上,比梁后都要好,也很愿意去做。若是生在后世,颇有会成为女强人的可能。

    就是眼界有时比较窄,想事不全面,容易陷入自我情绪。反而梁后在这方面,优之,较之更大气。

    这让司马炽想起,在历史上,羊献容被刘曜劫去,为前赵皇后时,也常被刘曜委以朝政。这说明,羊后真的可以朝管理方向发展发展。

    他可没有这时代的男女歧视。反而他作为皇帝,更愿意将权力委以这种天然弱势的女子手里,好掌控是最鲜明的优点。

    于是在两后的清点下,刚充实一些的内帑又瘪了下去。

    让王延筹集粮草的同时,还有两则人事一同公布。

    太原温氏新起之秀温峤,成功上任上党潞县新县令,同时不急着前往,而是奉诏,先配合户部尚书王延筹集粮草物资,以备支援并州。

    已故重臣卫太保之遗孙卫?、卫阶被朝廷征辟为官。卫?为户部尚书郎,兼任司州度支校尉,同时配合长官王延,进行物资筹集工作。

    卫阶则为黄门侍郎,清要之职,侍奉皇帝左右。作为新皇登基后,首度征辟的近侍之臣,备受瞩目。

    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仅位于侍中职位之下,与侍中一样,一旦受皇帝信重,便有掌机要的可能。就算没能掌机要,也是历练养望的最佳职位。

    自太傅行台南行以来,中书、门下二省空虚无人,一度持续闲置至此。这些职位,不知道已被豪门世家觊觎多久。不过毕竟是皇帝近臣,皇帝不表态,没人能越俎代庖,插手此事。

    如今皇帝首度对外征辟,这让很多世家的子弟嗅到了腥味,看到了时机。

    一打听情况,便得知殿上尚书令高光谈卫太保旧事、何绥表荐二卫的事情,以及皇帝亲口表彰卫氏,“忠义之家”的金口玉言。

    这样的风闻在洛阳内骤起。

    宣旨后,卫?欣然应诏,卫阶则以体弱多病为由,不第。卫氏兄弟当天一同入宫,表示谢恩和谢罪。

    司马炽也第一次见到了卫阶这个闻名上千年的美男子。确实玉树临风,气质逼人。皮肤晶莹白皙,不似男子。但缺憾是,身子过于窈窕,面上带有病容,一看就不免心生怜惜。这不是长寿健康之相。

    司马炽没有强求,又将自己仰慕卫太保之功的意思,毫不遮掩的表露出来。又言,信用汝兄弟二人,只是希望太保之功不被埋没。吾等后辈当蹈先辈功绩而上。如今朝廷危难,正需大才贤士救济天下。

    卫?一个劲儿的谢恩表态,表示必当不忘家门教诲,祖父忠义,陛下信重,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卫阶则不为司马炽甜言蜜语所动。整个过程很少主动说话。

    司马炽暗自观察,其双眸清明闪动,旦有开口只寥寥数语就能切中话题要害,思路清晰。看来不是一个好忽悠的人,恐怕早就看破自己用话语笼络的意图。

    多智伤寿!很可惜这样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不是很好笼络的人。

    其爱谈玄理、清谈,时人誉为正始之后今之王弼。王弼和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年二十三而亡,十多岁时,就创始玄学,天下闻名。卫阶也是十多岁就扬名,才思征服无数人,后来历史上,也是二十余岁就早逝。

    玄学虽论虚妄,但也是一种哲学,能让天下人倾倒折服,也是需要广博的知识、高深的智力以及看破世情的早慧。这样的人势必是七窍玲珑、多忧多思之人。很不好对付的。

    历史上,在朝堂高官难舍家业,一心留守洛阳时,卫阶就早早抛弃家业,携带家族渡江南下避祸。

    其先去荆州的封地江夏,时任荆州刺史的王澄、都督荆州诸军事的山简,都很礼遇器重他。山简即竹林七贤中山涛之子,甚至将自己女儿嫁给他做续弦。

    最后又看透荆州在山简和王澄的治理下,恐会生乱,于是又继续南下,进入豫章。时王敦镇守豫章,一样慕其声望,待之甚礼遇。

    居不多久,看清王敦性情不容人,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好事,于是又从豫章,去往建邺。在建邺因名望太高发生“看杀”典故,不久病逝。结束了英才的一生。

    他在后世留名大都是美貌,这或许会让人忽视他的智慧。

    司马炽虽没达到将卫阶收为己用的目的,但也并没有放缓自己的造势行动。

    接着,他亲自书写了“忠义之家”四个大字,制成匾额,赠送卫家。又在朝政上提议追赠卫?配享太庙,陪葬武帝峻阳陵。

    司马炽这一招一出,顿时玩大了。

    配享太庙,陪葬先皇这等尊崇,实在太过显赫。不知是多少家族望眼欲穿的荣誉。自认先祖比卫?功劳更大的家族子弟,大有人在。

    这一下,城内舆论如日中天。这事的前因后果,也迅速蔓延开来,从洛阳朝天下传播发酵。

    司马炽案前上奏如雪花飘来。这时不光是朝官上奏,很多在家闲居的世家子弟、名士等等都出来说话。

    最后卫?、卫阶也不得不表态,祖父兰陵郡公、成公卫氏讳?,虽功业得到陛下赞颂,然此乃臣子本分,不敢居功。

    陛下手书“忠义”,赐匾传家,已是最大肯定。何敢奢望配享太庙、陪葬先皇之极荣尊崇?

    卫氏兄弟虽如此上言,但心中很不甘心。卫阶虽心智远超常人,看得明白,但涉及孝道,祖父死后荣誉,他看得再透彻,也不能释怀。

    然后,卫?上奏,愿捐献家产一半与朝,供陛下剿匪灭寇之需。卫阶也表示应诏,愿为陛下旧时钦定正史诏之人选。同时上奏,表建立文学馆、史馆等。

    这意外之喜,让司马炽大为惊讶,又喜不拢嘴。心中暗自猜测,如此应对,应该出自卫阶之手。聪慧之人,自有聪慧之举。

    他当即下诏,擢升卫阶为太常博士,专管文学馆、史馆之建。他原来心底对正史欲定朝廷正朔的决定,也将一一提上日程。不过还要先看卫阶的能力和忠诚度。

    最后,司马炽在朝政上,发飙。历数卫太保之功绩、含冤被夷族、遗孙忠义等等事迹,数问诸臣,如此忠贞之臣安能不封不荣?尔辈今为朕劳,若有此等大功,百年之后,想要一白身?

    观己及彼,这是给汝等树立榜样,只要能建此功,朕一样不吝这等赏赐!

    这样的话都说出了。百官自然没话说。他们心里谁不想百年之后,能有此荣誉,彪炳青史?

    又见陛下实则下定决心,也完全没必要太出头。

    况且豪门世家的柱石、重臣大多跟随太傅南行,那些世家子弟纵然为先祖不平,但也没有太大能力影响皇帝的决策。

    同时,也从中看到了希望,自己与其阻挠卫氏封赏,何不制造舆论,让自己先祖也居位于上?自家先祖可不输于卫伯玉!

    于是,洛城内,一时间,各种论调乱飞。

    就在这期间,又三道追封诏书传了出来。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