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二十九章 安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比起刚得知这个消息时,傅祗已经平静了很多。虽然还是忍不住愤怒、不喜,以及不解。

    他不明白为什么次子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不替父兄及家门考虑一二?

    但显然,次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件事,他和长子一起与次子深谈过,劝解过,然而效果看起来甚微。也不知道琅琊王那边到底许诺了什么,让他如此认死理要投奔那边。

    他甚至气急,要动用家法,但被长子劝阻。长子言,一旦动用家法,名声传出去,若被人们视为不孝,二弟的名誉就全完了。

    傅祗冷静下来,也明白。现在这个重孝悌的天下,一旦真有此风闻,次子下半生确实是完了。遭人讽刺冷言不说,官途上的进阶被人以此为把柄,别想再有升迁可能。

    “我宁愿毁了此子,也不想遭祸满门!”傅祗气急,撂下这句话。

    如今他这一门子嗣并不昌盛,他膝下共傅宣、傅畅二子。长子傅宣年过不惑,尚无子嗣。次子畅方有三子,只长孙冲才过十岁,其余二孙,年齿更小。

    真要大义灭亲,他哪能狠心?

    傅宣也唉声叹气。知道父亲是气话,但与二弟谈论后,他也明白二弟的抉择。

    虽然二弟只言,“如今陛下与太傅势分,后必有归一之时。今天下大乱之征兆,我傅家一门若只处一方,他日恐有子嗣灭绝之祸。你我兄弟二人,何不如一人一方,到时不管何方居主,皆有幸存!”

    但傅宣看到二弟说话时目光闪动,透漏着强烈渴望那一刻,他就明白过来。

    二弟自幼聪慧,性子清高,自有一番不甘平庸、建功立业的心思,然而如今朝廷信重父亲与自己,他是没有出路的。

    就算有,也会被父亲和自己阻止。一门二人居台省高位已是难容,若再来一人,不说陛下猜疑,其他官员呢?

    所以,只要父亲和自己在朝一日,被陛下重用一日,他是没有宦途高升的可能。

    难怪啊……傅宣内心叹息。

    当然,感叹归感叹,但理智上,他还是站于父亲这边。

    傅祗和傅宣最后决定将此事明言告知陛下,就算失去陛下圣心,也比日后被陛下听闻,再有人谗言,为家族招祸而来的强。

    这也是为什么刚入宫时,司马炽会看到傅祗神色疲惫的原因。

    司马炽惊讶过后,回过神,看出傅祗的不安,忙出言道:“傅卿,人各有志,此是好事,何故忧愁?是虑巴郡有益州之乱,而为子担忧安危否?”

    又笑道,“孩子大了,自有自己主意。虽俗言:父母在,不远游。但朕不得不替傅尚书郎夺情一下。如今天下之势,卿也知晓。正是需贤才出山治理朝野之时,朕不久前还由此求贤。”

    “傅尚书郎才略不失,今有意去往巴郡,为朝讨平乱贼,出一份功力,正是朕欣喜之处。其有此大志,朕知卿心忧其安危,但请为朝野计,还是允其舒展志向吧。”

    傅祗一时没反应过来。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反过来安慰劝导我来了?让我放手,允许傅畅去巴郡?

    他心情难耐,定不了心神,无法细思陛下话语中是否含有其他意味。只是抬头,目光盯着陛下,似乎要发现其神色中的不妥。但除了笑,就是真诚,没有半点表不如一、强忍着的情绪。

    答应?不答应?傅祗进退失据。久久,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司马炽怎么会看不出傅祗的纠结,但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彻底打消傅祗的疑虑。只能尽量安其心。

    若换作自己,也会这样去猜测圣意,是不是会触怒龙颜。伴君如伴虎,人的心思百变莫测,是很难笃定的。这就是上位者掌握专制权力的可怕。

    说实话,他是很赞同傅畅去投靠司马睿的,简直是举双手双脚的赞同。

    毕竟司马睿的势力壮大,才有可能平定益州之乱。这样才能给自己分担压力。还能给司马越造成不爽,让二者不合。

    至于壮大司马睿后,等其平定益州,会尾大难掉,这等完全还没影儿的事情,因噎废食,就太杞人忧天了。

    虽然会想到这种可能,但总体是利大于弊的。就拿这中间赢取的这些时间来说,已是司马炽最渴求的东西,已完全足够他用来积攒力量,应付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了。

    西南有司马睿面对益州乱局,江南则有司马越坐镇,这种形势,已比历史上的晋怀帝所面对的困局,好的太多。

    一方面压力能分担出去,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二来又能让他们为了保证利益,心甘情愿打拼,而不是在洛阳中枢,出幺蛾子掣肘自己。

    简直可称完美!自己只要能守住北方,慢慢发展,总有一天,能形势倒转的。

    况且益州就是那么好平定的吗?李雄作为大成国开国皇帝,本事肯定有的。而且占领益州后,与民生息,如今数年,也已经初步得到了益州本地人的赞同。

    比如范长生,其作为当地的天师道首领,又是当地豪族,现在是大成国的丞相。有其支持,加上李雄的雄韬武略,司马睿与王导的组合,真不一定能打得过人家。

    历史上大成国开始动乱,也是因为李雄死后,继任者无道。后来李氏子弟出现争权,相互杀戮,才导致天府成国被消耗元气,后被桓温一举拿下。

    司马炽虽然很想直接把这项意思透露给傅祗,但想想还是没做。

    一来,这种情况,越说透,反而越起反作用,有越描越黑之嫌疑。人心一旦起猜疑,如果不是自己释疑,很难被去除。

    二来,很多事情还不宜摆上明面。包括他对司马越的想法,对司马睿的想法。以及对二人的敌意和图谋。

    另外,相比傅畅,司马炽更在意傅祗、傅宣二人。如今二人居重职,既能干,又有忠诚。若只是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失去二人,对他而言,无疑自毁长城。

    一个傅畅,离去就离去吧!

    大度,岂不更能收拢傅氏父子二人之心!

    于是,司马炽继续努力,试图安傅祗心,“巴郡那边,朕目前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太傅表琅琊王镇守其地,进讨氐李,正解朕之燃眉。”

    “傅尚书郎之才,为琅琊王赏识,正好也可为朝廷分忧。一旦益州乱平,论功封赏,朕也不会吝啬。”

    “不如,朕遣一道旨意,擢升傅尚书郎为一郡太守吧,也好配合琅琊王。哪个郡呢?”

    司马炽揉揉眉头,作思虑状,“如今益州占用梁州的三郡,巴东、巴郡、涪陵。傅卿觉得哪个郡最合适?”

    不等傅祗回复,轻声自语自语,“既然琅琊王赏识傅尚书郎,那就委其为巴郡太守,替琅琊王治政安境,安固根基。傅卿觉得可好?”

    傅祗只觉心情忽上忽下,剧颤不已。听到话说到这份上,已没有好的退路,只得口里应承,“次子之事,臣本不该插手。巴郡路远,臣之前确实心生担心。”

    狠狠咬咬牙,下定决心,“既然陛下言此,臣就允其远行吧。只是徒然为一郡之守,恐让益州不满。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司马炽站起身,突然面色郑重,欠身朝傅祗拜了一礼。傅祗连忙止住,“陛下这是作何?何故折煞老臣矣!”

    司马炽语气欣慰叹道,“傅卿能不计较朕夺情之举,朕心甚感德。若海内皆是傅卿这等心怀朝廷,大公无私,识大局者,天下情势何以至此!生灵涂炭,百姓凋敝,朕每思之,就辗转难眠。”

    “至于傅尚书郎擢升太守之职,卿不必推却。有卿无私在此,朕又怎能计较一郡之守位?至于罗尚等人不满……哼!朕未追究他等失益之罪,已是开赦。”

    “无才能之辈就要为贤才让路,庸才塞其途,贤才不能得位,天下安能再兴!傅卿不必忧虑,只管与傅太守言,尽心辅助琅琊王,早日平定益州,他日有功,朕当再加封赏。”

    傅祗只得道,“臣替犬子恩谢陛下!陛下信重之德,臣誓死难忘,不管何时何境,必为陛下效死!”

    说着,竟跪拜下去,叩首谢恩。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