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三十章 汝阴真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司马炽连忙将其搀扶起来,“卿何以如此大礼!卿年岁半百,已生华发,还为朝廷大计奔波,朕如何不感怀!”

    “朕不是寡德少恩之辈,卿且放心,只要卿之家第能一直如卿如世弘一般,为朕分忧,为朝建功,朕都不会吝啬恩宠!”

    他最后一句,本来想说,“朕都不会怪罪”,又怕吓到傅祗,只好换一句意思,曲言一下,宽慰他的心思。

    搀扶着让傅祗重新入座,司马炽又道,“刚谈之征集人力,营修水利之事,明日,朕欲开早朝讨论之。”

    傅祗连忙表示会力推此事,做好朝臣工作,让此事尽快施行。

    最后司马炽感觉现在正是时机,于是又道,“另外,朕前言,欲出巡,也不是胡言。”

    抬手止住傅祗要劝说的动作,“卿且听朕细言,朕知道卿思虑朕的安危。但如今天下形势日难,朕枯坐洛阳深宫,又有何用?今宗室之乱刚定,百废待兴,四方还有乱事未平,朕安能安坐洛城?天下危,百姓危,朕安能独全?”

    “朕欲出巡,是要看看这天下到底荼蘼到何种程度?也是给天下百姓一个标榜,朕未忘记他们。”

    他的声音变得怅然、哀戚,“卿也知,高祖降世,言天下将倾。朕还能惜此身?或者如同先兄长一般,做个泥胎皇帝?天下饥荒,言‘何不食肉糜’?”

    傅祗忙低头,不敢再言。

    只听陛下又悠悠言道:

    “想当年,魏武起于青兖,决胜袁氏,方立足天下;刘烈祖本冀州人士,辗转四方,徐州、荆州,最后归于巴蜀,已年至花甲;他二人,朕之钦佩者。”

    “他们成大事立伟业,何曾惜身?朕欲踵蹈二人先迹,济世安民,为今时之英豪,亦不能惜此身。朕知卿心,也信重卿,亦希冀卿能知朕心。”

    司马炽这一番掏心窝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傅祗心中谏言的话难以开口说出。更何况,刚之前,又经历过自己次子的事情。

    他内心也在细细思量。陛下的想法难道是错的?不,反而是他作为臣子最想看到的。

    他阻止陛下出巡,只是因为如今形势粉乱,出巡一途恐难事事俱全。他是为陛下安危着想,并不是阻挠陛下雄心。

    思虑着,傅祗只好退一步,“臣,原为陛下安危虑,应极力阻止此事。但听陛下一言,臣难以再言。只要陛下能说服其他人,臣愿为陛下出巡马前驱。”

    “卿此言当真?”

    看到陛下欣喜之状,像个孩子,傅祗不情愿点点头。又满心欣慰,又想到,自己是不是太为难陛下了。他这才重新意识到,陛下年岁才二十许,所展露的,应该处处都是真心实意,不会是太傅那种老狐狸。

    搞定傅祗,司马炽欣然笑道,“好!傅卿可别忘了今天的保证!”

    这事一旦有个口子,后续就很好完成。缪播、傅宣不必说,说服不成问题。何绥看平时样子,不会管这些事。卢志兴许会谏阻,不过他的秉性也好针对。

    温羡、高光两个百官之首要,不好说。很大可能会像傅祗一样反对。年老重臣,大多会很在意皇帝安危这块。但二人性子又不及傅祗刚毅,阻力应该会小些。

    送离傅祗,司马炽又唤来曹官,令其将李矩唤来。

    李矩如今正和魏浚一起,对州郡投身的乡族部曲进行整编、训练。同时挑选跟随自己一同赴任的队兵。

    司马炽目前只封他们为太守,另外还想等他们临行前夕,再加官将军号,以便号令将士,以及防止他们把兵马变成自己的部曲、私兵。

    这个时代,比之后世的唐宋明清,各种制度都不完善。兵制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里面。不做一些打算,这样的乱世,武将自立太平常不过。

    当然,这也是司马炽自身所处位置决定的。居君位越久,他的安全感就越来越丧失。即使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忠贞之士,他也不会放松对其等的警惕。

    人心是会变的!如今有自己这只蝴蝶在,他不能确保什么。也不想因为疏忽,铸成错误,日后再对这些人下手。

    很快李矩到来。

    司马炽向其细细询问了汝阴发生的事情,包括傅畅到达前后,都有哪些人在汝阴过。

    皇帝的问话,让李矩很不解。但也据实一一说出。

    细细听完李矩的讲述,司马炽才感觉到汝阴那一次会面,真是历史的戏剧。

    司马睿手下的四王,王导不用说,还有王旷他知道。是书圣王羲之的父亲,历史印象不太多。他记得其在永嘉之乱前夕,为淮南太守,镇守寿春,后被司马越征召北上抵御匈奴,兵败身死。

    王?M则做过荆州刺史,是在接任陶侃之后。其在任上,屠杀陶侃旧部,导致荆州再次生乱。王敦之乱时,站在王敦一边,暗杀了当时镇守江州的司马承。

    王棱没有印象。孔衍和刘超,前者不认识,后者则也是有历史印象的。其在苏峻祖约之乱时,为保护和营救还是小孩子的晋成帝司马衍,而被苏峻兵士所杀。

    司马炽不由呲牙,司马睿这配置有点惨呀!力量太薄弱了些。

    这样去巴郡,会不会连罗尚都斗不过啊?要知道,罗尚虽然如丧家之犬,但毕竟已经居益州那边日久。

    再加上其任益州前,又是梁州刺史。更不用说,其家族原是蜀国官宦之家,西晋时仍在益州境内任事。可以说,那是他的大本营。

    其自幼丧父,养在叔父罗宪膝下。罗宪做过蜀国的巴东太守,西晋的陵江将军、武陵太守,官至冠军将军。罗宪之父为蜀国广汉太守。罗宪之子继为西晋陵江将军,广汉太守。

    罗尚借其叔父之势,又靠自己努力,最后做到了梁州刺史、益州刺史。肯定不是简单人物。至少武略不行,在官场的勾心斗角上是不会差的。有地利优势,司马睿有些难啊!

    司马炽不禁为司马睿担心。愿你和王导能加油吧!

    至于司马越行台的使者刘畴和刘隗,对于前者,司马炽的历史印象不大,应该说这人没有太大历史事迹。

    只是在《世说新语》中看到过一则,江左重臣王导和蔡谟在东晋显贵时,都有感叹过类似一句,若是刘王乔还在,怎么怎么样。总体意思就是,对其夸赞很大,自己得到的高位应该是他的,云云。

    司马炽好奇查过,正好读《资治通鉴》也见到过一次这个名字。其在永嘉之乱后,跟随晋愍帝行台流浪,但因不愿去关中长安,被当时的军事掌权者阎鼎杀掉。

    而他堂弟刘隗,这个名字相比之下,是太有名了。直接引起王敦之乱的导火索。

    他和刁协在东晋立国之初,备受司马睿信重,当时权势炙手可热,逼得王导都要推却。

    缘由是,刘隗和刁协虽也算出身大族,官宦之家,但都是尊皇党。司马睿想依靠二人摆脱王氏、世家的控制和掣肘。

    最后结局就是,司马睿疏远王导,王敦在外掌握军权,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叛。

    结果,司马睿被王敦幽禁,几个月就忧死深宫。刘隗逃至后赵石勒。刁协被杀。王敦也没活过多久,第二年病死。

    但王敦之乱成为东晋初年的重大政治灾害之首。

    后来又听到李矩言语中讲到袁孚、郑恺。听说琅琊王要为长子司马绍与郑恺女定亲。郑恺女名为阿春。

    这个消息更让他惊讶的下巴、双眼珠子都差点掉了。

    郑阿春?不会是历史上那个郑阿春吧?

    历史上,司马睿在江南的续弦就叫做郑阿春。后来虽没被立为皇后,但备受宠爱,其子司马昱,年老还被桓温扶上了皇位,做了桓温傀儡。死时,差点遗诏让桓温登基。

    如果是同一个人,现在要许给司马睿长子司马绍?司马绍年岁应该还是小孩子啊。岁数差不大吗?

    司马炽内心八卦停不住乱想。这阴差阳错,也太狗血!

    不过成没成,在司马炽的连忙追问下,李矩不解陛下为何突然这么激动,只说自己已准备返洛,不知后续。

    又问他知不知道司马睿招揽傅畅的事情。司马炽问时,又想到,司马睿既然招揽傅畅,那肯定也不会放过刘畴、刘隗。

    李矩摇摇头,表示并不知道其中内情。只知道那一段时间,其等来往频繁。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