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据轻点头示意,接过话头,“雁门郡苦寒,为并州最北。郡内匈奴胡部落不常见,多是盘踞鲜卑之民,杂以羯胡、乌桓等,亦多为小部落,实不可虑。其中最不服膺者,乃鲜卑白部。其部在太原、新兴、雁门三郡边境相邻处出没,常隐于燕京山一带。”
“郡内不可虑,但外部却实为大祸,三面所处,皆为胡族盛者居之。西有羌胡,居于原汉时上郡、五原郡等地,曹魏以来,因羌胡盘踞,不置郡,可见势大。”
“北有拓跋索头,分东中西三部,幅员辽阔,控弦兵士众多。出郡即为拓跋猗卢之西部。向幽州而去,有慕容鲜卑部,其势亦隆。”
刘琨等他说完,立即问道,“这三处,依王郎君之意,当如何?”
王据想了想,似乎在考虑刘琨这问话的背后含义,继而道:
“羌胡势力繁杂,若无统帅,各自为政,则不足为虑。拓跋鲜卑近年,声名不错。早前尚遣兵助东燕王战刘渊,因有功,中部酋首拓跋猗迤还被封为大单于。由此观之,其心还诚。但胡族少德鲜耻,不以忠心为荣,不以叛恩为耻,异族异心,背叛反复,不可定言。”
“慕容部,远在幽平二州,有幽州王刺史在,私以为,尚不为我等之忧。不过……”
王据看了一眼刘琨,见其投过来疑问眼神,故继续说道:
“其酋慕容?@早年不服王化,常袭击劫掠郡县,劣迹斑斑。后归附我朝,慕中原教化,教授农耕,尊士大夫之礼,声名渐威,部众渐广。”
“其部常与更东之宇文部争斗,早年为其压迫,而近来逐渐追赶超越之。五年前,两部大战,宇文以号十万众围攻慕容,慕容部大败之,杀之不算,俘虏万余。”
“其又被辽西段氏部落相迫,慕容?@一改暴虐,忍让谦卑,厚礼安抚,得段氏以女下嫁。”
“观之才略,所图必不耐于辽东一隅之地。日后吞宇文,并段氏者,恐慕容也。一旦势大,恐也不是我朝之福。”
刘琨轻轻颔首。又深看了一眼王据,竟没想到这才是三人中最有见识者!
“诸君也都看过陛下圣旨。想必对其中陛下允我结盟拓跋之请,还有印象。不瞒大家说,这乃是我奏请陛下在前。”
“琨问及诸郡胡族,一是为了知晓事态,二来也是为这结盟拓跋之事,问问各位意见。”
“琨来此日短,诸事不如诸太守熟稔。所以还请,旦有言,不吝赐教,切不为他故而藏事于心,不愿实言!”
“为并州百姓,请诸君教我!”
刘琨说完,欠身深施一礼。
三人忙扶起,“刺史有命,我等当不讳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殷仍然首言,“老朽以为,结盟拓跋之事,可以考虑。以夷制夷,以胡驱胡,此乃妙招大计!”
“今并州之外族,无外乎三者,匈奴胡、乌桓、鲜卑。匈奴自秦汉肆虐以来,数百年光景。历时经久,也已证明,其秉性如獠,食人饮血,难以驯服。今刘元海反叛即其道。”
“刘贼元海在匈奴内,声势威隆,有不服膺其管束者,不在少,但难与其相抗衡制约,故不是结盟之选。不过由此观之,当可分化拉拢。”
“乌桓与鲜卑,皆东胡一脉,汉时为匈奴酋首冒顿击破迁居而来。与匈奴可谓有夙仇。”
“乌桓猖獗于后汉末、三国,魏武破之,由此势衰。今分散各处,杂居于他族,渐渐没于内。鲜卑吸纳之,众多。此,亦不是可选之盟友。不过,以重利诱之,以重诺许之,招揽其众,编为己用,或可行。可仿效魏武乌桓铁骑旧事。”
他转头看向韩据,“韩太守郡内张伏利度,不知可招揽为用否?”
韩据深吸一口气,双眼迷茫一下,不确定道,“或许……可以试试。”继而似乎想到什么,眼神徒然明亮,“张伏利度一直安分,没有蠢动之态。听闻刘渊数招之,其断然拒绝。”
说着,露出一脸喜意,和跃跃欲试的神态。又一拍手掌,哎呀一声,“坏了!我听闻刘贼招之,就屡屡敌视张伏利度,有遣兵防御其态势。不知是否会被其记恨?”
刘琨也来了兴趣。当即抢道,“此事到时烦请韩太守务必一试!若能招纳其部,琨必为你上奏请功!”
“诺!”韩据立即应下。心里已经想着要怎么做才更能成功。
见韩据没有再言,刘殷继续,“匈奴、乌桓皆去,只余鲜卑。临近者,拓跋猗卢部兵多将广,军力颇强,善骑善射,与匈奴旗鼓相当,是盟友之选。可试着接触接触。不过,具体之事,还需更详细了解其部才妥当。”
刘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并不讳言。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藏言,一个举动可能就会害死乡亲。若拓跋鲜卑狼子野心,无疑开门揖盗,引狼入室。若拓跋真是合适盟友,自己拒绝,说不定就此丧失抵御刘匈奴之力。
所以,选择是最困难的。他只能这么妥当建议。
刘琨点点头,看向王据,想听听他的高见。
王据早已有准备,刚才刘琨问他羌胡、拓跋、慕容三处看法,他就猜测到这点。于是,张口说道,“结盟拓跋之事,我觉得可行。据居雁门日久,与索头临近,风闻不少,其族内对晋人颇友好。”
“往来商客,多往其部,贩货易卖,所得者甚丰。亦有晋人依附,或高居部中高位。如代人卫操为其中佼佼者。其初为卫太保牙门将,后出郡入索头,依附拓跋猗迤。早前劝猗迤助力东燕王,大战刘渊,即其功业。因此功,被惠帝封为右将军,拜定襄侯。”
“猗迤亦信重卫操,任为辅相,其部大小事,皆听决之。猗迤病逝后,其归于猗卢,亦为辅相。又有其从子卫雄,二卫分文武二事。操展文谋,雄奋武烈,并为奇雄。”
“据浅见以为,若修盟于拓跋,可先与卫操卫雄入手。其为晋人,心向中原,必能力助玉成此事!”
刘琨连颔首。刘希从洛城带来陛下之言,其中就有以卫操处入手的交代,与此时王据不谋而合,这让他心思更加意动。
他不禁开始筹划,怎么安排出使拓跋鲜卑的计划。出使者为何人,又是最佳。
“某也有一言。”韩据突然插嘴,“某刚想着招抚张伏利度之事,又听大家谈论结盟拓跋。借此想到,我等是不是结兵主动出击,攻一次刘贼?携胜之势,既能威慑群胡,又能让我们招揽、结盟都占据主动。”
刘琨闻言,双眉紧皱,成三条如刀刻纵线。韩据提议着实在理。但再起战事,说实话,他真没把握。出劣势时,主动跟被动不一样。
哀兵!到那时,他怎么哀兵激励呢?
刘殷也轻皱眉,论战事,他不太在行,不禁问,“刺史郎君之前不是已有一次大胜?大败刘景来犯之军,这不够威慑吗?”
韩据这才想到,把这茬给忘了。神色有点尴尬,但既然他自己都能忘掉,说明这场大胜,于局势并无大碍,或者说,只是一场战事胜利与否,是为战争常态,说明不了什么。
也许只是意外好运呢?
韩据不敢把这话说出来。也一时找不好其他接口,只好支吾言道,“……正好趁势追击,奠定胜局。打出两场威风,让众人改观!”
王据也陷入思虑,对战事他不是好手。雁门三面环胡,战略位置虽重,但正因为这种诡异的平衡,所以没有谁轻易侵入雁门或者在雁门生乱。
因此,他经历的战事并不丰富,经验缺乏。他一方面感觉韩据说得对,一方面又觉得不好轻起战事。如今,并州正是百废待兴,暗蓄力量的时候才对。
刘琨沉吟良久,最后决定道,“战事先放下,如今敌锋尚芒,我们势弱,还是得看看再说。嗯……韩府君,张伏利度那边,你可以先接触,示之以好,成则最好,不成先维持着善意。拓跋索头这边……”
“我长子刘遵为帐下从事中郎,就以之为使,往拓跋猗卢处拜见。至于结盟,先见过卫氏,接触试试。”
王据、刘殷、韩据三人面色愕然,继而心下感动,眼中露出钦佩之色。刺史之尊都将自己亲子派出为使,还有什么说的呢?
“诺!吾等必竭尽全力,护卫并州!”王据首先朗声表态。
韩据也不甘其后。刘殷重重稽了一礼。
第二日,刘琨带着王据三人,开始游览晋阳城,巡视城内修建工作。临近中午,突听城外探马来报。
“禀!城外有雁门商客,自称为莫含者,正朝晋阳驶来,求见刺史!”
刘琨闻言一愣。莫含?这何许人?这个名字他并没有听说过。不过既然是从雁门而来……他转头看向王据。
只听探马又道,“那人又说,若刺史有疑,可询问雁门王太守。”
这时,刘琨正看到王据面露激动,“你说的可是莫含?听清楚了?”
“是!那人是说这个名字。”
王据问清楚,这才向刘琨拱手道,“贵府刘从事,此去索头,有良伴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