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万古昏君我为王 > 第6章 苏门书馆听龙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玄退出无道之界,想着近来京中的第一大事。

    罢了,去领略一下我大楚士子的风采。

    李玄微服出宫,内侍总管郑和与禁军统领曹彬作陪。

    大楚国京师最为富庶繁华,京中常住人口便有数百万,加之各地来京流动人口,恐怕早已突破千万。

    能容纳千万人口,大楚京师郢都占地面积不可谓不大。郢都分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座城池,一环套一环,仅外城城门便有十六座之多。

    李玄才出宫城,踏足皇城,便见街道熙熙攘攘,来往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文人士子们成群结队,或手执书卷,或展开纸扇,个个风流写意,姿态俊雅。

    李玄暗自点头,果然是盛世,可惜遇到我。

    李玄转头问道:“郑卿,京中客栈哪家士子最多?”

    郑和低声道:“公子,就在这朱雀天街尽头,有一谪仙居,大多名门望族的士子都下榻其中,若往西边的白虎天街走去,则是苏门书馆聚集的士子最多。”

    李玄闻言:“苏门书馆?”

    郑和适时解释道:“便是苏学士开设书馆,里面藏书十万余卷,对天下士子完全开放,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寒门子弟,都可以借阅其中书籍,若有士子囊中羞涩,书馆还会提供其每日吃食。”

    李玄心想:怪不得苏轼在士子中这么有声望。

    不过嘴上还是说道:“这书馆无异于一只吞金兽,日日开放,苏学士俸禄再高,吃得消?他不贪污,怎么养得起那么大一座书馆!”

    郑和稍作犹豫,瞥了一眼旁边的曹彬后,还是说道:“陛下误会了,朝中官员,大多都会抽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这座书馆,文臣自然不说,便是曹将军,每年都会拿出一千两放到苏学士书馆。”

    李玄转头看着身边的禁军统领,曹彬面色如常。

    “既然郑卿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朕不去拜访一下苏门书馆,岂不可惜!”

    三人往西边白虎天街走去。

    苏门书馆门庭若市,士子络绎不绝,李玄停步门前,抬头看着苏轼所书楹联。

    少时抒宏愿,发愤识遍天下字;

    而今建书馆,立志读尽人间书。

    李玄笑道:“朕曾闻前代文人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就是不知苏学士读书识字是为何?”

    郑和不语,曹彬皱眉,李玄率先跨进书馆。

    书馆分为前后三进院落,每处院落各三层。

    李玄所处第一层院落书架排列有序,士子们手执书卷或站或坐,无人出一言,唯有翻书声页页。

    李玄穿过假山池沼,来到第二重院落,还未进门,便有士子们高谈阔论的声音传出。

    第二重院落专门给士子吟诗作对,复习经义,听闻苏轼偶尔也会现身讲学。

    李玄三人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聆听士子们的对话。

    很快,便有眼尖的童子沏来一壶茶,曹彬代为道谢后便闭目凝神,显然李玄几番针对苏轼,引起了曹彬的不满。

    有士子悲呼:“呜呼哀哉,我大楚国力远迈诸国,却只能偏居一隅,固守一地,何其可悲!”

    很快就有士子附和道:“我大楚文有苏学士冠绝天下,各国莫能争锋;治国有诸葛丞相坐镇朝堂,范公(范仲淹)、左相(张居正)辅之,包青天(包拯)掌管天下律法,魏中丞(魏征)监察百官,何其幸也,然天道不公,我大楚虎豹之师几次出征尽皆折戟。”

    很快便有一头戴纶巾,腰佩白玉的富家公子起身作揖,随后提出疑问:“在下颍川陈泰,诸君以为,我大楚出征不利,是为何故?”

    陈泰显然早有腹稿,不待众人回答,自顾说道:“因我大楚军部有一逆贼耳!”

    此言一出,大部分士子沉默下去,书馆静悄悄的。

    李玄登时竖直耳朵,太好了,真的有逆贼,天不亡我啊!

    陈泰环顾四周,冷哼道:“诸君怕了?连那人的姓名都不敢提及?”

    很快,便有一个急性子的布衣一拍书案,大喝道:“士为国死,老子怕啥,不就是那个号称兵仙的人吗?”

    布衣接着说:“那人坐镇大楚西陲,日日练兵,诸君可知,那人所练兵法是什么?”

    陈泰结果话茬,神情激愤:“那逆贼在推演破解八卦阵之法啊!世人皆知丞相所创八卦阵无人可破,就连兵圣孙武大元帅都赞不绝口,可那逆贼日日推演,所图为何?想必诸君心知肚明?”

    李玄闻言心中大震,他当然知道这些士子说的是谁?李玄目光瞟向曹彬,见对方不搭理自己,只好开口:“郑卿,这些士子所言,可是事实?”

    郑和脸色极其不自然:“市井言论,当不得真。”

    李玄从郑和的表情中读出了别样的信息,看来此事大概为真,好期待哦!

    也有那人的崇拜者持不同意见,当即反驳道:

    “兵圣老矣,孙武再强,能与岁月争辉?霍去病尚幼,掌千军易,能掌百万兵马?岳飞、蓝玉、乐毅、陈庆之等辈用兵或奇或正,纵观我朝将领,能与兵仙抗衡者,几近于无!”

    “尔等宵小之辈,妄言国事,重伤兵仙,其罪当诛!”

    很快,书馆便乱作一团,李玄并没有阻止,而是带着两人离开书馆。

    一路上,李玄都在思考在书馆的所见所闻。

    李玄的脸色并不好看,这大楚国,远比他想象的难对付,如果只是忠臣良将,李玄大可徐徐图之,只待自己彻底掌权,便可一一清除。

    问题是散布大楚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没有任何一位统治者敢小看读书人的力量。

    历来朝代更迭,都有读书人的影子。

    战国之苏秦李斯,两汉之张良范增,宋之赵普,明之刘伯温。

    而读书人力量真正让世界震悚的,却是西方之文艺复兴,东方之新文化运动。

    前者结束了宗教神学统治下黑暗的中世纪,后者则让沉睡的东方巨龙历劫重生。

    思想碰撞与启蒙,言论自由与开放,是历来统治者最为惶恐与绝不允许之事。

    君不见秦皇坑儒血犹腥,汉武尊儒万民服,崖山之后叹伶仃,文字狱里风可清?

    无论是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还是忽必烈断绝华夏文脉,满族大开文字狱,其终极目的,都是统一思想,愚化百姓。

    若要王朝长治久安,政权永久巩固。统一思想,已经成为了执政者不得不去思考的事,而这里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科举制,只需一官半职,便可网罗天下英才为己用,岂不美哉!

    可李玄知道,掌握读书人的不是自己,而是苏轼!

    李玄长叹一口气,掌握读书人,我能行吗?李玄第一次感受到浓重的压迫感。

    还是低估了苏轼在朝堂和读书人心中的影响力,必须不断剪除苏轼在士子心中的影响力,就从这次春闱开始吧!

    李玄又想到了那个从未谋面的兵仙,看来还得找机会召他入宫一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