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万古昏君我为王 > 第7章 金殿夺权贬苏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日的大殿不同以往,左右两列都摆满桌椅。宫女早已贴心的在每一张桌子上摆放好茶水和点心瓜果。

    李玄一直笑望着群臣,待大元帅孙武就座后,朝会便开始了。

    李玄率先起身:“从今以后,诸位爱卿朝会无需行跪拜礼,作揖即可!”

    群臣哗然,仍是戴罪之身的礼部尚书苏轼出列,沉声道:“陛下此举不妥,无礼何以分君臣,无礼何以镇朝纲,无礼何以治天下?”

    李玄想着昨日书馆见闻,直翻白眼:咋又是你?你咋这么跳呢?丞相和大将军都没说话,你一个礼部破事咋那么多?

    不过李玄还是面带微笑,语气温柔:“苏大学士坐着说,不用起身!”

    哪知苏轼竟然真的坐在椅子上,甚至还轻呷一口香茗,苏轼润了润嗓子后缓缓道:“往年春闱,录取人数最多不过三百,臣恳请陛下广开恩科,增加进士录取名额!”

    李玄问道:“不知增加多少合适?”

    苏轼沉声道:“三千!北方士子录取一千人,南方士子录取两千人!”

    李玄还没说话,吏部尚书韩愈不干了,一拍桌子,起身指着苏轼骂道:“苏大学士,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三千人啊,哪有那么多官职给他们?难道要把他们通通赶去翰林院吃干饭!”

    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有《韩昌黎集》传世,死后谥号“文”,从祀孔庙。

    李玄转头看着韩愈,虽然不是政党之争,但好歹有争执,还算不错。

    哪知丞相诸葛亮咳嗽一声:“此事稍后再议!”

    诸葛亮看向李玄:“陛下,往年春闱主考官皆由苏学士担任,此次春闱或许关乎国运,臣建议,苏学士继续担任主考官,另外,臣推举尚书令范仲淹担任副考官。”

    群臣附议,就连孙武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毕竟满朝文武,早已被苏轼的文才折服。

    苏轼坐在椅子上,轻抚胡须,悠然自得!

    李玄起身道:“既然关乎国运,便容不得半点纰漏,此次科举,朕亲自监考!”

    只要你苏轼不是主考官,朕要掌控天下读书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苏轼笑容凝固,扯下一把胡须!

    李玄转头笑看苏轼:“怎么?朕亲自监考,苏学士不认可?”

    工部尚书沈括突然开口道:“陛下有所不知,苏学士是天下士子的恩师,恐怕在天下士子眼中,陛下确实不够资格做他们的主考官!”

    沈括,中国科学史之丰碑,著有《梦溪笔谈》。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

    沈括话还没说完,中书令范仲淹便指着沈括大声喝道:“放肆,竟敢在朝堂上妖言惑众,诋毁重臣!”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主持庆历新政,“先忧后乐”思想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死后谥号“文正”,从祀孔庙。

    诸葛亮双目直视沈括,一言不发,眼神冰冷。

    李玄心里乐开了花,沈括,意外之喜啊,哪来的奸臣,朕心甚慰。

    李玄给沈括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打定主意要好好重用沈括。

    不过,李玄还是问道:

    “苏卿,朕能否胜任主考官一职?天下士子能否服朕?”

    李玄居高临下,等待着苏轼的回答。

    苏轼轻瞟一眼工部尚书沈括,略作思索,面向李玄,作揖道:

    “陛下九五之尊,日理万机,勤政堪比尧舜,科场之事繁琐至极,臣恐陛下操劳过度,于尊体无益,此次春闱二月十八开考,届时陛下若能屈尊亲临考场,慰劳士子,天下士子必定欢欣鼓舞,下笔如有神助!”

    李玄声音再一次提高:“说到底,苏卿还是认为朕不配主考!”

    “臣偶感风寒,无力为天下士子尽力,无法为陛下分忧,臣,举荐吏部尚书韩愈担任主考官!”

    苏轼高昂头颅,直视当朝皇帝,声音在众人耳中回响。

    大殿静悄悄的,刚刚才大骂苏轼的韩愈满脸错愕。

    工部尚书沈括把头埋进紫色朝服里,不敢直视丞相诸葛亮的目光。

    李玄霍然转身,背对众臣!

    心里盘算着,既然气氛烘托到这了,不贬谪苏轼也说不过去,以苏轼这种体量的臣子,应该足够我在排行榜上前进一位吧。嗯,试试看吧!

    李玄转过身,看着苏轼,怒道:“这个主考官,朕做定了!朕不仅要做主考官,朕还要亲自出题,亲自批阅!”

    群臣哗然,右列的文臣同时起身:“陛下三思!”

    李玄大袖一挥,寒声道:“传朕旨意:此次春闱,朕兼任主考官,全权主持科考,尚书令范仲淹、吏部尚书韩愈担任副考官,另设监考官数名,阅卷者从文渊阁和翰林院抽调,具体名单由房玄龄负责。”

    没有人接旨,群臣再次山呼:“陛下三思!”

    李玄放声大笑:“或者,诸位爱卿可以另立天子!”

    李玄此言一出,殿内众臣噤若寒蝉。

    李玄扫视一周,淡然开口道:“既然诸位并无异议,中书省可以起草诏令了!”

    中书令范仲淹道:“臣遵旨!”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苏轼身上。

    苏轼面色如常,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李玄冷眼看向苏轼,声音淡漠:“既然苏学士身体不适,便好好修养,礼部事宜交由侍郎陆九渊。”

    苏轼耷拉着脑袋道:“谢陛下!”

    看着苏轼现在的样子,李玄心中莫名划过一缕快感,终于解决你个老贼了,继续道:“朕听闻南方气候温暖,最宜养人,惠州乃南方之最南,苏学士便去那养病吧!”

    此言一出,就连左列的武将都发出抗议。群臣七嘴八舌,个个都在为苏轼求情,只有工部尚书沈括依旧低着头,不敢看苏轼。

    中书令范仲淹起身道:“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惠州距离京城何止千里,且荒无人烟,毒虫野兽成群,苏学士身体孱弱,万万受不得此番折磨啊!”

    苏轼哂然一笑,缓缓起身走到大殿正中央,深揖一躬:“臣,苏轼,谢陛下!”

    “现在就动身吧!苏学士乃国之栋梁,朝中不可无学士,望苏学士早去早回!”李玄再次开口。

    李玄就这样站在皇位上,看着苏轼转身离开大殿。

    苏轼的步伐不快,每走一步,便有文臣作揖,武将抱拳。

    苏轼放声高歌:

    “记取当年金榜,正春风得意,鼓瑟笙歌。算文人相得,如我与诸君。约它年、北归故里,愿公卿、雅志莫相违。金殿上,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