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儿啊,父皇求你疯狂纳妾吧! > 第91章 有价值的新闻,应该是这样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等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王爷期望。”众人齐声应道。

    此时此刻,他们眼中升起一丝决绝。

    不论如何,一定要把记者这个工作做好!

    绝对不能辜负王爷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内。

    朱桢带领着这五名记者,开始活跃在武昌城的大街小巷。

    他一边进行实地操作,一边教导着记者:

    “可以采访一些官员,进而获得新闻,比如掌管刑狱的、掌管财政的等等都可以。”

    说着,朱桢推开户部大院的朱门,一头闯了进去。

    看到楚王大驾光临。

    官员们慌了神,连忙出门迎接。

    为首一人走上前,面色带着一丝紧张:“王爷,何事之有?”

    “没什么大事,放松些。”

    朱桢拍了拍他的肩膀,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可是,这个官员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见状,朱桢索性直接问道:“本王想采访一下你。”

    “采访?”这个官员一头雾水,瞬间蒙圈了。

    采访是什么意思?

    王爷这是整哪出?

    “采访的意思就是,问你几个问题,你只需要如实回答即可。”朱桢笑着解释道。

    “王爷您尽管问,下官定然知不无言,言无不尽!”

    “好!第一个问题,武昌城今后,具体的财政政策是什么样的?”朱桢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武昌城全体官员,紧紧遵照王爷的指示,税收优先用来发展经济,尤其是在农业这一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扶持。”

    “当然,冶铁、纺织、锻造等等方面,也要兼顾到,总的目标就是,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发展经济!”

    这个官员没有停顿,一口气说完。

    听到这,朱桢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自己制定的政策,下面的人执行的还不错。

    接着,朱桢看向跟在身旁的记者,笑着说道:“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就这样诞生了!”

    顿时,一众记者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好了,接下来有什么问题,你们去问。”

    朱桢退后一步,把舞台交给记者们。

    其中一名记者鼓足勇气,问道:“请问,武昌城今后的税收,会如何制定?”

    那官员理了理思绪,便滔滔不绝说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

    朱桢带着五名记者转身离开。

    他一边走路,一边问道:“这下子,有没有明白,有价值的新闻是什么样子的?”

    五名记者点点头,脸上露出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也要一步一步做。

    这些记者还都是新手,很多地方都不懂。

    可朱桢相信,假以时日,他们一定都能独当一面,成为大明报社中的坚强骨干。

    “王爷,我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一名记者忽然开口。

    “你说。”

    “今天是您在,这些官员才会让我们采访,以后您要是不在,他们恐怕都不会放我们进去。”

    听到这个问题,朱桢眉心微皱。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官员的权力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这些记者想要采访他们,还真有些不容易。

    看来,必须得给予记者们一些特权了。

    心念至此,朱桢徐徐说道:“你们大可放心,日后本王会制作出一批信物,你们拿着它,就能让那些官员有问必答。”

    “多谢王爷!”

    一众记者大喜,连声道谢。

    见信物如见楚王。

    这样的话,以后就不怕采集不到新闻了。

    接着,朱桢带着这五名记者,又到访了许多地方。

    多番采访下来。

    记者们也终于摸清楚了一些门道。

    见状,朱桢也终于放下心来。

    除了这些事情外,还有一个印刷问题。

    一开始,朱桢还有些犯愁,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可是,一个手底下的编辑告诉他。

    现在的活字印刷术,用起来非常方便。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稿件的内容,把每一个单字都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

    然后,涂墨印刷。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着给下次排印时使用。

    朱桢财大气粗。

    直接找到一位精通活字印刷术的匠人,用高薪把他招进大明报社。

    专门为印刷大明日报服务。

    另外,朱桢还专门找来一些机灵的孩子,当做报童。

    报纸问世后,还得有人负责把它们推销出去。

    这些机灵的报童,到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处了。

    对于这个新生的大明报社,朱桢非常珍惜。

    所以,他事事亲为,想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最完美。

    功夫不负有些人。

    三天过后。

    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大明日报的第一次样稿终于完成了。

    排版由朱桢亲自确定。

    当然,具体样式是按照现代的报纸来的。

    编辑把大明日报的样稿呈在朱桢面前。

    审阅过后。

    朱桢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怎么还是有很多家长里短的一些琐碎小事?

    更为甚者,一名编辑竟然就“鸡丢了该怎么办”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

    顿时,朱桢满脸黑线。

    大明日报,可不能这么随意。

    瞎写点儿没有价值的文章,就随便刊登上去。

    于是,朱桢召齐大明报社的所有员工。

    也就是那十五位文人。

    他刻意强调,大明日报不能刊登琐碎的小事!

    因为这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见状,这十五个文人连忙如小鸡逐米般点头。

    朱桢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这一次,大明日报刊登的新闻范围,就在时政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这四个方面入手。”

    “时政新闻,楚王府会提供相关信息,由编辑统一加工整理即可。”

    “财经新闻,需要采访相应官员,获得信息。”

    “社会新闻,就需要记者多跑一趟,发掘一些有价值的新闻。”

    “至于娱乐新闻,就往皇宫秘闻、官员情史这两方面靠,必要时候,可以杜撰一些,切记,一定要劲爆!”

    听到这,这十五个文人瞬间心中明朗了许多。

    “好了,抓紧时间,分头去办。”

    朱桢大手一挥,宣布会议解散。

    ……

    ……

    两天后,大明日报的第二次样稿完成了。

    朱桢审核、检查多遍,认为这一次没有问题。

    可以正式印刷发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