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宣传部人事调整的涉及面更大——
冯杈不再兼任部长,专任分管政工的县委副书记;
江寒梅的丈夫薛山“空降”沂北,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通过《某民日报》战友关系,县电台党支部书记郑抗美“高飞”到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
通过冯杈钦定、殷英推荐的叶得快提升副部长、兼任县文联主席;
孙公道调到市委宣传部;
邰国奋讨嫌县新华书店一把手职务是事业性质,出任县教育局副局长;
县委组织部下文任命牛缺草为新闻科科长、王克为理论科科长、古慕德为办公室主任……
同时,宣传部还进来几位新人——
理论科新来了甄桥;
新闻科新来了巢诗;
储大拿随冯杈去了县委办之后,办公室新来了驾驶员王小雕。
初来宣传部时候,牛缺草感到:新闻科科长的宝座高不可攀!
如今坐上这宝座,虽然没有了当初的神秘感,但是喜悦之情,还是涌于心底的。
在薛山和牛缺草个别谈话时,牛缺草对薛山有了进一步了解。
他,苗条身材,穿着时尚、得体,戴着金丝眼镜,举止儒雅。
怪不得大家都说他是“蒋大为”呢,
怪不得当年人人都夸江寒梅有眼力呢,
怪不得“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陶陶把他“淘”在身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呀;
虽说当年作为政府“座上宾”的陶陶,可以“叫谁上谁就上”,
现在作为监狱“阶下囚”的她,可以“叫谁下谁就下”,但也没有“波及”薛山。
薛山“荣归故里”——江寒梅对牛缺草私下说是“换换环境”——没能上省城,退而求其次,只能下县城了。
薛山对牛缺草很了解、很信任。
他语意诚挚地说:“牛科长,你是全市机关都知道的名人、大家,特别是沂北的人,都爱看你的稿件,你是我们了解沂北情况的‘导游’。”
他问牛缺草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牛缺草实话实说:“新闻科是繁忙的,不仅要督促、检查、验收乡镇、机关怎么写,而且还要带头写……
和部长、同事交流的时间比较少,用我自己的话说是‘平时口头少回报,以实际行动常回报’……”
薛山高兴地说:“我最赞成你这种做法,说实话,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要说的是,你是‘老宣传’,我是‘新宣传’,你要多指教。”
牛缺草诚恳地说:“薛部长,你太谦虚了,你太理解我了……”
郑抗美写写画画“有一手”,文革后期到大庙乡任新闻报道员;
老婆与老相好之一的乡党委书记汪汪“有一腿”,汪汪任县广电局局长后,郑抗美便调到当时还没设立党支部的县广播电台任书记。
这些,在县直机关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旧闻”。
还有一则“旧闻”,就是牛缺草和郑抗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牛缺草刚到宣传部不久,写了大庙乡联合村党支部一班人的故事——
这个村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镇前列,最近三年来,每年都在乡政府年终工作总结会上得到乡政府发给的奖金。
这些奖金是奖励这个村的党建工作、群团建设、文化工作、村提留工作、计生工作等十多项工作处于全镇前三名的,可以由村干部“自由支配”。
一般村干部认为,这些奖金是自己功劳、苦劳、疲劳的结果,不分白不分,何况乡里允许分。
所以一般村拿到奖金以后,都是村干部“论功行赏”,一分了之。
而联合村党支部书记仲积让认为,各项工作干得好,是群众支持的结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所以——
1989年春天,联合村从镇里领回一万两千元奖金,分别“奖”给了十多个因为计生工作手术留下后遗症的生活贫困的村民;
1990年春天,联合村从镇里领回一万六千元奖金,分别“奖”给了三个因为去省城治病、急需救助的生活贫困的村民;
1991年春天,联合村从镇里领回一万八千元奖金,分别“奖”给了五个因为孩子读高一或大一的旧账欠着、拉的新账又成“旧账”的生活贫困的村民。
不久前——确切地说,是1991年3月21日春分那天,冯杈指示牛缺草“秘密”前去采访的。
采访以后,牛缺草把联合村第三次奖金分配情况作为“由头”,引出第一、二次奖金分配,写就一千多字通讯小故事稿件《三年奖金的分配》。
冯杈看了誊写好的稿件,对牛缺草说——
“写得不错,我明天市里开会,带给《淮水日报》吧。”
几天后,《淮水日报》在第三版《党建》栏目头条刊出。
牛缺草乐坏了,费梢气炸了——
在新闻科骂牛缺草“背着他写稿”,
在办公室骂“笑面胡”,说是“盖公章没有征求他的意见”,
在《淮水日报》骂《党建》编辑“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刊登失实稿件”。
后来,县委组织部下发文件,号召向大庙乡联合村党支部学习。文件附《淮水日报》在第三版《党建》栏目的《三年奖金的分配》这篇文章。
在第一时间,抽在县委组织部“帮忙”的郑抗美来县委宣传部告诉了牛缺草。
穿着蓝色中山装的他和牛缺草一见面就说:“我是组织部办公室的……”
牛缺草肃然起敬——严肃地像中学生见到老师一样,立即站起来,立正听着。
“这是我们县组委织部即将下发各单位的文件,你这篇稿子是我向几位部长一一推荐的……这份文件送给你,你们宣传部下午才能见到这个文件……”
牛缺草看了看文件,说:“谢谢你。”
他说,不用谢,接着问,稿子还投了什么媒体。
听说只此一份时候,他惋惜地说:“可以投《人民日报》啊……不过,要投《人民日报》稿子还要加工……
“可以投《某民日报》啊,我可以帮你加工,帮你推荐,保证刊登……不过,仔细看看,你的稿件存在许多不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