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里,“表叔”爬上了一点戒心也没有的范燕巧的床……
一夜致“妇”的范燕巧,愤怒得像一头母狮子,说要和中年妇女一起报警。
谁知“表叔”哈哈大笑,说:“什么‘中年妇女’啊,人贩子!你啊,是我两万块钱买来的老婆,我是你男人,睡你,是应该的……我现在又想睡你了……不给睡吗?笑话,我打死你!”
经过十多天“非人生活”,范燕巧巧遇乡干部才“逃出虎口”的。
范南仁整天不见天日,煎熬不已:盘算还债,算来算去还不起;反复懊悔,不停地捶打自己;最后精神失常,不吃不喝,五十多天前去世了……
牛缺草和花小香看到孙传芬等人在人民公墓祭奠那天,是范南仁去世第四十九天。
孙传芬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可谓无父无母,回到娘家,哥嫂不理不睬;
和范南仁虽然结婚五年了,可是无儿无女,所拥有的,便是一身债务;
范南仁去世后第七天晚上,范家儿女说了,尽七以后,老孙你离开吧……
牛缺草心情很沉重,说:“孙传芬,到什么地方去了啊?”
花小香先是打趣“牛科长真有真情啊,就是有‘女人缘’啊”之后,说,她在利恒粮管所还有一间宿舍,那是她出嫁之前的家啊……
牛缺草喃喃地说:“如果把生活当儿戏,当游戏,生活会惩罚你,不管你是京城大学生范南仁,还是省城大学生牛缺草……”
花小香夸赞说:“说得好啊牛科长……哪孙传芬呢……”
牛缺草依旧喃喃地说:“《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战场、商场、情场,都是一样的啊……
“一个女孩子挑选对象,也是这样啊……‘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结婚了,也会离婚……再‘结’再‘离’啊!”
花小香笑着说:“长见识了……哪,还有范燕巧呢……”
牛缺草叹了一口气,说:“咱们的某些女同胞啊,对咱们男同胞防范是绝对到位的,有的女同胞,你疑似熟人,多望她一眼,她便白眼相向,骂你‘臭流氓’了……但是,对同性的女同胞就不防范啦,便对天上掉下的馅饼或者是免费的午餐大快朵颐啦……”
说着,牛缺草就表演狼吞虎咽的吃相,逗得花小香和大庙乡的驾驶员小蒋哈哈大笑了。
来到大庙乡镇府,花小香叫小蒋在车中待命,便带着牛缺草来到办公室。
还在大门外,花小香就大声说:“赵主任,宣传部的牛科长被我请来了。”
牛缺草见到一个背影优雅的女同胞正在面向里接电话。花小香可能和她很熟悉,上前拍拍她的肩膀,说:“赵主任,你怠慢我可以,怠慢宣传部牛科长,我就有意见了……”
她慢慢转过身来,看到牛缺草时候,脸唰地是红了,脖子也红了,神态极不自然地说:“牛牛牛科长好,花小妹好。”
牛缺草一看脸面,再听她的语调,一下子想起来了,这“赵主任”竟然是“色诱除夕夜”的赵燕姿!
花小香敏感地说:“咦,你们俩熟悉啊?牛科长,这是大庙乡政府办公室赵燕姿赵主任……”
牛缺草稳住自己的情绪,和赵燕姿主动伸出的右手握了一下——赵燕子的右手冰凉冰凉的。
赵燕姿说,乡里安排好了,到村里采访结束,到乡里来吃饭;村里也安排好了,接受采访的几个人已经在村部了。
花小香客气地说:“我是老熟人,给牛科长带路,乡里就不去人了吧。”
赵燕姿情绪已经稳定下来,笑着说:“‘主随客便’吧……但是,花小妹你要陪不好牛科长,我拿你是问哟!”
来到车中,见小蒋不在,花小香吃吃地笑着说:“赵燕姿是冯杈冯主席的马子哟……我发现啊,她和你牛科长关系不一般哟……”
牛缺草神态不自然,嘴里很强硬:“你不要胡说哟,要是冯主席怀疑了,我被‘革职查办’了,我唯你花小香是问!”
小蒋来了,一路无语,不一会就到了曙光村村部。
村党支部书记支国宝迎候,寒暄之中,就把牛缺草和花小香带进会议室。
会议室里,椭圆形桌子周围坐满的老人和小孩,吵吵嚷嚷的。
花小香和支国宝很熟悉,笑着问:“支书记,你们在开会吗?”
支国宝为难地说:“听说来采访乙大锹,知情的不知情的都想来听听,今天又是星期天,不少老人带着孩子来的……”
支国宝介绍了牛缺草和花小香,说明了来意,接着便让牛缺草说话。
牛缺草夸赞了曙光村,夸赞了乙大锹,说了自己和花小香给乙大锹扫墓的情况,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生疏感。
发言十分踊跃,座谈会开得十分成功。
乙大锹的女儿乙桂华,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听说县里来人采访他的父亲,特地从外村赶来。根据她的回忆和介绍,再加上其他老人的补充,牛缺草和花小香弄清楚了“乙兆山为何叫乙大锹”的疑问——
乙大锹,本名乙兆山,1913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沂北县利恒区双鹤乡小乙庄村——今大庙乡曙光村。
旧社会,他做了二十多年的雇工,某产党来了,他家分得了十八亩地,才翻了身。
他曾经动情地说过:“过去,我给人做雇工,吃尽了苦头……某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长了三十多岁,我今天才懂得一个大道理,就是穷人一定要跟某产党、毛主席走,才能翻身。”
在淮海战役中,他是支前模范。
1949年初,他从运河地区运送炮弹到淮水,途径沂北县,通过言谈,被沂北县长张大山看中。
张大山语重心长地对利恒区双鹤乡的干部说:“乙兆山是个好同志,应该好好帮助他,好好培养他。”
从此,在党的帮助和教育下,他更加觉悟了。
1949年,人民政府整修米柴河。乙大锹和其他农民兄弟一样,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奔赴水利工地。
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心情舒畅且又正值中年的乙大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推车走得快,挖土锹头大,两锹一筐土,三锹装满车。
一般人只能推他挖的三锹土,因为每一锹土都有四五十斤。
利恒区区长兼带队人徐家书说:“兆山同志姓乙,带的锹头大,挖的泥块大,不如就叫乙大锹吧!”
大锹之名不胫而走,兆山原名遂不为人知。
在这次整修米柴河中,因为表现特别突出,乙大锹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某产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