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超级教师混都市 > 第263章 三水技术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天晚上,牛缺草带领《运河日报》社记者部主任高大洲来银都宾馆吃饭,结束时候,已到九点多了。

    王淼私下约牛缺草去她家。

    牛缺草说今晚喝多了,不舒服,回家休息。

    王淼笑着说:“怪得喝酒时,男的不要说‘不会’,女的不要说‘不能’……我来例假,‘不能’了,人家就不来了。”

    牛缺草笑着刮王淼的鼻子,说:“鼻子很细致,说话却很粗啊!”

    王淼到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翻看牛缺草的日记。

    1974年10月7日

    昨天,公社通知每个大队来一名技术员到蒋园大队开“三水”(指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现场会。

    大队临时叫我代开一下。我来到蒋园大队后,经邱守高介绍后,认识了鲍技术员。

    鲍技术员中等身材,瘦巴巴的,脸是黑红黑红的。

    他1957年完小毕业在家劳动一直到现在。

    他去年搞了四床水浮莲,获得成功,受到县委、公社党委的表扬。

    1974年10月8日

    大队党支部决定我做“三水”技术员。

    我情绪很高,心想:一定要把这“三水”工作做好,不辜负大队党支部的期望。

    下午两点多钟,我步行十多华里来到蒋园大队,看他们怎么样搞。

    到蒋园大队的“三水”育苗基地后,我见到了鲍技术员。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专家”。

    我第一次听说他、看到他,就是昨天在蒋园大队听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邱守高说的。

    现在,他带领大家挖了准备“三水”越冬的三十一个地窖子。

    他说,这地窖子,宽三尺三,长一丈二,深一尺,地窖与地窖之间留的距离要大一些。

    这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四点钟光景了。

    鲍技术员、文集大队一名技术员和我一起来到公社,在宿舍找到了邱守高。

    邱守高的宿舍非常利索,最显眼的是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不少书,批林批孔和多种经营的书最多。

    办公桌后放着一张大床,床上有洁白的蚊帐,床头放着一本小说《林海雪原》。

    我腋下夹着一本小说《桐柏英雄》,准备到公社中学还给同学许新海的。

    结果,邱守高要看,也被他拿在床上。

    邱守高和我们谈了一会儿,就要求去“三水”育苗基地看一看。

    途中,鲍技术员问邱守高:“这地窖里放上五寸左右深淤泥,上面放二寸深左右的水,才能栽水浮莲,不保水怎么办呢?”

    “去年是怎么搞的?不是在淤泥的下面铺一层塑料纸的吗?”邱守高微笑着问。他不高不矮的个头,白白的脸,整洁的衣服。

    “去年是用塑料纸作垫子的……去年少,才育四床,今年一个生产队就要育五床。如果地下放一层塑料纸,上面到冬天要放两层,上下要三层塑料纸才行,这要花多少钱呢?”鲍技术员在为集体算账。

    “对,这笔账是应该好好算算。”邱守高若有所思地说。

    到工地上,邱守高又和挖地窖子的人讨论起来。

    有的说:“没有塑料纸在淤泥底下,一定不行。”

    也有的说:“把底子打结实了,它也就吃不多少水下去了。”

    还有的说:“不行,再打结实,底下没有塑料纸不行。”听口气,离开塑料纸,一切成问题。

    其中有一种意见比较可靠,我最欣赏:把育苗周围放上水,四周的水位高于或者等于地窖子里的,水就不下去了。

    争论半天,也没有结果。

    最后,见邱守高去工地邻近的公社中心小学打电话,我便和文集大队来参观的技术员各自离开回家了。

    到家里,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

    1974年10月9日22时晴

    今天早上,大队革委会挂多种经营帅的副主任王冰冰召开了各生产队多种经营负责人会议。

    要求吃过早饭各生产队派一个人去挖“三水”育苗地窖子。由我来放样子。

    吃过早饭后,我找了皮尺,扛着铁铲,和王冰冰一起向育苗基地走去。

    原定地点设在二队的一块黄豆地。这块地北面是河堤,既背风,又向阳,非常适合“三水”育苗。

    可是,在我放样放到一半时,二队指导员穆长科、队长汤永昌来了,说:“那块菜籽地给你们挖,这块黄豆茬我们要种麦子。”

    他俩和王冰冰争执了半天,没有取胜。

    接着,我就找几个人帮我放样子。

    汤永昌生气地说:“育这东西(指“三水”)有什么用处啊?白费地!还要一分钱一棵买来。这样大造绿肥,值得吗?”

    接着他指着西边的一块山芋地说:“四队这山芋还不值一分钱一棵呢!”

    来挖育苗地窖的王正清高声附和着说:“对,我们队这山芋一分钱一棵,谁买?”

    在放样时,二队汤宜春看我约距离的认真劲儿,不耐烦地说:“唉,在部队我就见过你这样的死教条!没想到地方上也有。这还要约?大吗光(大概)嘛!”

    我没说什么。后来,我验收他“大吗光”约的距离,宽要求三尺三,他的宽才二尺七!

    开始挖地窖前,王冰冰给大家开会,讲了“三水”的重要性,重点叫我说了挖地窖的方法。

    我一边挖塘,一边说话:“……挖塘前,先要用石榔头夯实了再挖,否则站不住边子。”接着,我就给大家做了一个样子,大家都照着我的方法做了。

    这塘子上还要加泥头,怎么加?不懂。

    为了弄懂,收工后,我骑着王冰冰的自行车又去了一次蒋园,大约时间是下午四点钟。

    “百闻不如一见”。一看到鲍技术员搞的样子,我立即明白了。

    1974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二阴

    “三水”塘子挖好了,上边用泥泥得亮光光的。

    天要下雨了,“三水”塘子怎么保护呢?

    焦虑中,我想到用草覆盖,感觉草不行,漏雨……

    忽然想到用塑料纸覆盖,感觉非常好。

    于是找到王冰冰,说了自己的想法。

    谁知王冰冰冷冷地说:“一点儿也不如我家晓宇灵活……用塑料纸盖那空空的泥塘子,亏你想得出……再说了,哪来的塑料纸啊?哪来的钱买塑料纸啊?“

    我感觉王冰冰对分管的工作一点也不热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