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宝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周鼎的全称是“周朝遂启棋大鼎”,顾名思义,它是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
铜鼓,口口相传,是诸葛亮创制的,它的正面可作战鼓,反面又能做炊具,老百姓称呼铜鼓为“诸葛鼓”。
在牛缺草他们欣赏“东汉铜鼓”时,导游介绍说,这是清朝时候,一个名叫魁元的镇江知府赠给金山寺的。
玉带,口口相传,说是宋朝的苏轼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所以称之为“玉带”或“东坡玉带”。
牛缺草看到,正如到有所介绍的那样,“东坡玉带”来到人世间接近一千年了,光洁仍然如鉴。
导游指着《金山图》说:“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
牛缺草细看此图,只见图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徵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曾说金山如画本,又从读画见金山。”牛缺草深深被此图题跋中的这句诗折服。
牛缺草一行随导游,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
导游介绍说,妙高台又称为晒经台,是宋元佑年间,金山的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
妙高台历来是中秋赏月的绝佳住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据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中秋》就是在这里有感而发的。
从妙高台往南,牛缺草一行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
导游介绍说,楞枷台,又名苏经楼。
“楞伽”是印度语,意思是“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
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十分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
每上一层,都感到难寻去路;但是,一开洞门,就有楼梯可登。
牛缺草他们经过一番迂回曲折,最终到达楼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牛缺草想到了陆游的名句。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牛缺草他们看到许多古代名人书画和红木家具。
导游指着位居中央一座玲珑的四方亭说,就因为这个亭子里曾经陈列过苏轼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所以这个亭子名叫“雪浪亭”。
在晚年岁月里,苏轼受到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这里写过《楞枷佛经》。因为这个缘故,来这里游览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写下了“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古诗集句。
来到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望,牛缺草他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好似也能感受到了“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的地方。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牛缺草他们就开始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
导游介绍说,据传,当年康熙皇帝陪同她母亲来游览金山,来到留云亭,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是江天一览啊!”
为讨皇帝的欢心,随从官员恭请圣上题词。
康熙皇帝笑呵呵地便提笔书写了。
谁知他提笔忘字,当写到“江天一”时,就写不下去了。
其中有一随从大臣急中生智,立即跪着奏道:“臣今见——驾。”
康熙听见“臣今见”,忽生感悟,在回答大臣话语之余,随笔写出“览”字。
“览”字繁体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非常巧妙。
牛缺草感觉到,“江天一览”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这“江天一”三个字要比“览”字大些。因为康熙御笔碑在亭子里面,所以留云亭又叫“江天一览亭”。
牛缺草他们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
导游介绍说,七峰亭又叫七峰阁。当年,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这里,在拜访道月方丈的时候,问:“我昨夜营宿瓜洲,梦见两犬讲话。请问是什么意思?”
道月方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临安,恐有牢狱之灾,施主务必谨慎。善哉善哉。”
分别时候,道月方丈赠给岳飞一首诗:“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
道月方丈赠给岳飞一首诗,牛缺草过耳能诵;冥冥之中,感到道月方丈又在耳边提醒自己……
后来,岳飞于风波亭被害之时,叹息道:“悔不听道月方丈之言。”
秦桧听闻金山寺道月方丈能后未卜先知,就派将军何立前往拘捕。
何立到达金山时候,恰逢道月方丈正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日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
说完便坐化归天了。
秦桧没有捉拿到道月方丈,便认为金鳌岭上的七峰突出,代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把七峰统统削平,以达破坏风水之意。
为纪念岳飞和道月方丈,后人在这里建造了这座“七峰亭”。
接着,牛缺草他们来到慈寿塔下。
慈寿塔,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身高三十米,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
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
导游介绍说,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
据说,唐代宰相裴休有个儿子叫裴头陀,他曾经住过这个洞。
刚到金山时,满目荒凉,殿宇破落,裴头陀带领众增,种植蔬菜,修缮房舍。
有一天,动土得到金子,经过官府批准,动用黄金,装修寺庙,金山寺自此得名。
洞中供有法海塑像,法海端坐修行,慈眉善目。
在法海洞还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
“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这是《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
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和裴头陀本来是毫不相干的,好事者由《金山志》中的“白蟒”联想到“白蛇”,由“压胜去之”,虚构出已成魔怪的法海将“白素贞(白蛇)”收入钵内,镇压在雷峰塔下。
因此,“法海洞”之后,又有一个“白龙洞”。
牛缺草问导游,导游也说不清楚……
就这样,牛缺草他们眼看胜景,导游又将胜景与历史小故事绕在一起,把景点说活了,使人留连忘返!
晚上投宿临近宾馆。
由于很累,牛缺草他们早早就睡了。次早起来,吃了一招的免费早餐,便向汉东省赶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