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超级教师混都市 > 第478章 感叹太白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敦义主持公道,说:“就不要说史无前例年代了吧,你要能说出个道道,支书帆支主任不喝酒;说不出来,他喝酒,你陪着!”

    槐树元叫好。

    牛缺草笑笑说:“支主任,放心,不会让你喝酒的。”

    众人热烈鼓掌,齐声叫好。

    牛缺草提醒说:“朱总、槐站长是谦虚的,他们知道‘洛阳纸贵’和左思有关,能不知道‘太白楼纸贵’和黄仲则有关啊?”

    朱敦义把大腿一拍:“对对对!牛总你继续,继续。”

    牛缺草说,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学政,名字叫朱筠,在当涂一个叫采石这个地方的太白楼大会文人,赏景赋诗……可以说是群贤毕至,这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人,就是黄仲则。

    黄仲则穿着白袷春衫,在三台阁前的日影中徘徊,援笔构思,不一会儿,就写出了几百字,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当时,安徽八个府的所有读书人,正在当涂应试,听说朱学政在这里大会文人,便都赶来,聚集楼下,争相抄写这首佳作。

    纸张价格,顿时上涨。

    就这样,这首诗很快就传遍安徽,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人们把黄仲则的《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和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比美称赞。

    大学者袁枚,年长黄仲则三十三岁,读了《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盛称不同凡响,风采过人。

    令人叹息的是,少年时代,即负诗名的黄仲则,四岁而孤家贫寒,四方奔波为谋生计。

    一生穷困潦倒,怀才不遇……曾经被授县丞,但是未及补官,他贫病交加,客死他乡,终年三十五岁……

    武军华着急地问:“‘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句诗,就出自《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吗?”

    牛缺草摇头说:“不是的。出自他的《杂感》诗。”

    武军华随即提议说:“牛总给我们吟诵一下好不好?”

    众人鼓掌、叫好。

    只听牛缺草吟诵道——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春鸟秋虫自作声。

    众人鼓掌,两桌继续来往喝酒。

    女服务员端上第九道菜:家乡南肉。

    朱敦义高声说:“名字中有没有‘家’字的?”

    另一桌毕嘉健站起来,说:“朱总,我叫毕佳健。”

    朱敦义鼓励说:“好啊,年轻人,吟诵一首吧。”

    毕佳建随口说道:“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是两首诗,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大家都知道的,我吟诵第二首。”

    众人鼓掌。

    只听毕佳建吟诵道——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众人鼓掌,喝酒,畅谈。

    女服务员端上第十道菜:扒烧整猪头。

    众人向着朱敦义热烈鼓掌。

    朱敦义站起来,说:“好吧,谢谢大家信任。按理说,佛家吃斋念佛,不茹荤腥,他们是不吃猪肉的。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如眼前这道扬州名菜‘扒烧整猪头’,传说就是一个和尚发明的。

    “当然,和尚本人是不吃的,专门做给别人吃的……关于这一传说,虽无明文记载,但却可以在古籍中找到旁证。下面我要吟诵的《望江南》词,源自清朝的《扬州风土词萃》一书,作者是白沙惺庵居士。”

    众人鼓掌。

    只听朱敦义吟诵道——

    扬州好,法海寺闲游。

    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

    留客烂猪头。

    众人鼓掌、叫好。

    槐树元夸赞说:“牛总啊,朱总喝酒喝到哪里,那里就有高雅的叫好声、鼓掌声吧?”

    牛缺草钦佩地说:“早就听说,名不虚传……”

    不一会儿,朱敦义、槐树元酒喝高了,嚷嚷着拿酒来,再开三瓶,不喝干不吃饭。

    牛缺草笑着说:“不喝了啦,吃饭!”

    槐树元醉醺醺地说:“现在,你说不算……”

    朱敦义也醉醺醺地说:“怎么说话呢,槐站长树元老弟……牛总编缺草老弟,只要说出理由,我就不喝了……”

    牛缺草说,我讲个故事吧,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上的,说有一天,有一位樵夫在山上打柴时,遇到老虎,他便躲到临近的一个山洞里。

    令人紧张的是,那老虎看见樵夫了,便也来到这个山洞了。

    这个山洞,不仅狭窄,而且又弯弯曲曲的,紧张的樵夫顺着弯弯曲曲的缝隙往里面躲。

    老虎走着走着,就进不去了,但是它一心想吃樵夫,便用尽力气向前硬挤。

    就在樵夫感到要命丧虎口时,他在身旁边发现一个小洞。

    这个小洞更小,只能容得下樵夫身体,于是,樵夫毫不犹豫地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爬行了没几步,就看到了蓝天,最后,他爬出了洞外!

    接下来,他搬来了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

    在两个洞口,他堆起木柴,点火焚烧。

    结果,在烟熏火燎之中,老虎吼声震动山川,不一会就死了……

    石榴花急了,说:“牛缺草……牛总编你是不是醉了,什么死了啊,多不吉利啊……”

    朱敦义宽容地说:“也应该是寓言故事,请牛总说出寓意……”

    牛缺草点头说:“朱总编说得对,是寓言故事,纪晓岚原文是这样说寓意的——‘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件事情,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朱敦义和牛缺草击掌,夸张地说:“牛总编缺草老弟高见,高见……‘解放初,斗地主,三反五反打老虎’,那些‘老虎’贪得无厌,不知道适可而止,才被‘斗’、被‘打’的……

    “苏东坡老先生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他老人家原来说的是写文章,也可以理解成‘在该走时候,就走吧;在不得不停的时候,就停下来吧’……好啦,吃饭!”

    槐树元不高兴地说:“……这不是显示真本领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如一副对联所说……”

    朱敦义指着槐树元说:“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槐树元指着牛缺草说:“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支书帆讥笑说:“什么对联啊?上下联字数都不一样多!”

    朱敦义指着支书帆说:“横批是——‘不服不行’!”

    支书帆摊开两手,说:“这不乱了套了嘛!”

    槐树元居高临下,得意地说:“乱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牛缺草感慨道:“……一些职务,不是你能不能干,是能不能让你干……你支书帆,是1947年出生的吧,槐站长也是的……”

    朱敦义不服气地说:“1947年出生怎么了?我也是的!”

    牛缺草歉意地说:“对不起,朱总,我不知道……”

    朱敦义大度地说:“我大哥哥还是1942年出生的……可惜死于武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