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71章 不知天下事何如(3)(4)(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3

    “到了,蛰先。”船头上,张謇指着河岸,对汤寿潜道。

    在渡口的路牌上,“苏州”二字刚被新漆过,显得极是醒目。

    从通州赶去常熟,须途径苏州,张謇便生出了拜祭翁尚书,顺道拜访时任江苏巡抚托忒克?端方的主意。

    几日前,汤寿潜便让张謇陪他去吊唁翁尚书。张謇也关心墓地、故居之事,一口答应下来。就在出发之前,他又命人备好了贽礼,准备去端方府上拜候一下。

    汤寿潜也颔首道:“我正有此意,此人虽为正白旗,但待人接物,非但不见傲气,还正气凛然。听说,端总督下车伊始,便革除了州县例送红包给的陋习,还把那些钱划给两名留学生作出国经费。”

    张謇感叹道:“我以为,端总督与我等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几年前,他还在湖北担任巡抚,便办起了数十余所新式学堂,还委派留学生出国。不仅如此,他自己的儿子也被派去美国留学。”

    汤寿潜道:“那这一趟还非去不可了。端总督代任两江总督不久,我们去得正是时候。”

    此时,汤寿潜听得张謇在唤他,便应道:“好!我们先去拜候端总督。”

    4

    正是应了“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理,端方与张謇、汤寿潜虽为初见,但却极为投缘。三人相谈甚欢,端方更将他二人留在府中,彻夜长谈,大有不休不眠的意思。

    直到更深露重,端方才笑呵呵地说:“二位且在府中歇下,明日用了早膳,我再与你们一道去拜祭翁师。”

    端方称翁同?一声“翁师”,也是很合宜的。原来,端方在三十余岁时,曾经翁同?的保荐,得到光绪帝的召见,进而深受赏识。端方对翁同?之德铭感于心,在戊戌变法之际,也曾全力配合。岂知,变法失败,端方也从农工商总局督办任上革职。

    仕途再起,还是因他在署理陕西巡抚之时,接驾有功……

    端方命仆从将张謇、汤寿潜引至厢房,方才离开。这一头,张謇、汤寿潜却了无睡意,在张謇房中论起先前端方所说之事来。

    “端总督有意创办大学,真乃有志之士。”汤寿潜道。

    “诚然。创办实业,也少不得仰仗端总督之力。”张謇应道。

    “方才,我也探问了一下,朝中对立宪一事的态度。端总督说,若是朝廷要派遣王公大臣出国考察xian政,他便想主动请缨。你说,朝廷此番有几分诚意?”

    “不好说,但这总是一个开头。且看开春之后,能否成行?”张謇蓦地想起之前去ri本考察的王公贵族,心绪复杂难言,“只盼选派出去的臣工,能当仁不让,有所受益。”

    5

    照清廷的打算,开年之后,拟派贝子载振、军机大臣荣庆等人,和端方一道出国考察欧美、ri本等国的xian政。孰料,这五人中,除了端方之外,诸人皆是推诿搪塞,让人好不气恼。

    出行之事只能暂时搁置。

    闻知此事,张謇不禁深深一叹,对吴寄尘道:“小吴啊,我且出门踏春。”

    此时,张謇正在通州大生纱厂沪账房里处理公务。

    他并未说要与夫人一道出门,自是要一个人出门走走,吴寄尘连忙应下。

    张謇正要出门,门房却迎了上来,道:“老爷,老爷,您的信函,是清使馆代转过来的。”那信函上,既有朝鲜文,又有汉文,显然是从朝鲜寄来的。

    接过一看,张謇顿时怔住了,少时才缓声道:“沧江……是金沧江,他终于给我来信了!”

    吴寄尘喜道:“朝鲜生变,啬公那日还在念叨朝鲜的故友们。未想今日便有了音信。快看看金公说了什么。”

    展开信函,张謇面色凝重,只看到信末之时,才面色转霁。

    “他……出什么事了?”

    “与吾子别,今已二十三年矣……得人知己,自古所难,以仆不肖,窃尝奉吾子知己之言也,至今未尝暂忘于中,此生此世夫复何幸,亦复何求,将朝暮投劾,航海而南,从吾子于山椒水曲之间,以与吾子对论文史,忽焉忘世……”

    张謇再看一遍,轻声念出数句。

    “金公要来投奔您?”吴寄尘有些讶异,但又立时止住了好奇心,“既如此,啬公不妨快些去为他接风洗尘罢。我这就去帮您准备准备?”

    “小吴,你不问问我,沧江为何要来投奔我?”

    “想来必有难处,无须多问。”

    张謇笑道:“小吴不只是我张某的帮手,还很通情达理呢。你虽不问,我却应向你说个明白。ri军侵占朝鲜后,先是强迫沧江他们在编撰教科书等事中,遮掩其侵略行径。今岁初,更是公然在汉城建了宪兵司令部。沧江不愿苟且于国内,宁愿流亡中国。”

    听至此,徐端不由击节称赏:“沧江傲骨铮铮,实在令人佩服!”

    “壬午那年,我随吴提督渡海而赴朝鲜,驻防于汉城。彼时,曾与朝鲜文友们往来甚密。这里头,印象最深的,便是金沧江。此人能诗擅文,诗词深具晚唐气韵,文风却拙朴清正,读来皆是上品。”

    “我记得,明治诗人大沼枕山曾言,‘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想来,金公的诗词气韵,也是风流无限的了。”

    张謇颔首称是,又道:“不只如此,晚唐时的忧时悯乱的气息,在沧江的诗中,也能寻着一些影迹。你见着他的诗,便能明白我所言非虚。”

    言至此,张謇拉开一个抽屉,在一沓纸笺中取出一张递给吴寄尘,道:“这是我离开朝鲜时,沧江所赠之诗。”【注1】

    ————————————————————————————————

    【注1】

    张謇曾赠送金沧江以国三方福建印石、二块徽州松烟墨。金沧江也将他拜访张謇之事记在《年略》中。有意思的是,金沧江能用中文写作,但口语并不流畅。二人相谈的方式,主要是“笔谈”。金沧江在《年略》中写道:“笔谈数十牍,极欢而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