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80章 浅水藏不得蛟龙(3)(4)(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3

    为期五个月的南洋劝业会,如期在丁家桥开幕了。

    这是数十年未有之盛事,《申报》记者花费了大力气,全程跟踪报道。

    那几个月里,百姓们总能在头版头条看到有关南洋劝业会的讯息,一时是“三十四个展区,分省馆、专业馆”的报道,一时又是展出情况和获奖点评。到了闭幕之时,“视近世界之大势论之,所谓实业者若以其有关国家财政人民生计者而言则以工艺为最要。而工艺之所藉以发达者,惟恃机械。则操源立论欲兴工艺又以多制机械为前提”这样社评,更是成为点睛之笔。

    此来南洋劝业会,作为绣品审查官,沈寿也带来了精心绣制的《意大利皇后爱尔娜像》。展出之后,为了避嫌,沈寿本不欲参评,但张謇却说,只要评委们能拿捏标准,就不必拘泥于此。

    最终,这幅《意大利皇后爱尔娜像》荣获一等奖。

    次年(1911),沈寿又把绣像送往意大利都朗国际博览会,摘得一枚金牌,给清廷长了脸面。政府索性将绣像赠与意大利,意大利对此感激不已,又赠送钻石金表于沈寿,以表谢意。

    就在沈寿摘金之时,张謇正独自一人前往河南彰德,他要去洹上村拜访一个许久不见的故人。

    4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嘿!上钩了!”

    吟着诗文,袁世凯坐在渔凳上,猛一用力,一尾鲤鱼便挣扎着扑腾过来。

    “鲤鱼啊……罢了……”袁世凯摇摇头,把鱼钩解下,把鱼儿扔回河渠,又笑着自语道,“鲤鱼有啥好吃的?不中,不中……嘿,你不对我胃口,反而保得一条命,倒像是庄子说的那无用之木。”

    说了这话,袁世凯脸上的笑容顿然一敛,过去张謇教他读书时所说的话,霎时就到了耳边:“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材’若自以为‘材’,凡事锋芒太盛,极易招惹祸端。”

    彼时,袁世凯虽然颔首称是,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直到最近赋闲垂钓,他才悟得此语的真味。

    “祸端啊,祸端,实乃无妄之灾……怪只怪,我老袁太有本事,不懂得藏锋。”袁世凯深叹一声。

    逾时,他又猛拍一下大腿,傲然道:“不,张先生说错了,他们忌我防我,还是因我太有本事。没本事的人,是要受欺负的,连我都不如呢。有本事的人,哼,东山再起,又有何难?”

    这么一想,心里便觉舒坦了好些。

    叱咤风云的袁世凯,如今之所以赋闲在老家,与光绪、慈禧过世有关。彼时,正处于“百日大孝”期间,摄政王载沣早就对袁世凯十分忌惮,上位之后立马以“足疾”为由,命其开缺回籍。

    袁世凯也不抗辩,旋后返回河南卫辉,没多久又来到彰德洹上村隐居,过期了隐居生活。外人只道袁世凯失了大势,但却不知,他不是摔倒不起,而是蛰伏待出。

    这一头,袁世凯正在品咂人生滋味,冷不丁听得下人来报:“老爷,有人来访。”

    “哦?是谁?”心里冒出一个人影,但还不确定。

    下人递上一份名刺,道:“他自称是通州张季直。”

    5

    面容清癯,眼睛深凹下去,看似有几分疲倦,抬眼处却又神采奕奕。

    胡茬根根分明,倔然而立,身形较往日浑圆好些,显见其生活优渥。

    数十年未见,袁世凯眼中的张謇,张謇眼中的袁世凯,便是这般模样。

    宣统三年五月初十日,张謇从汉口启程北上,同时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上曰:“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袁世凯收到电报,默默坐了一时,翌日还是来到河渠边钓鱼。

    河渠距离住所不远,不过半刻钟便能回来。张謇呈上名刺后,稍候一时,袁世凯便撑着圆挺挺的肚皮踱过来了。

    招呼张謇坐下,奉上茶来,袁世凯才笑眯眯地问:“季直先生,怎么想起造访袁某人的陋室了?”

    张謇如实以告:“前几日,我在汉口议租,准备办纱、布、丝、麻四厂,此行先办了纱厂。便在此时,我又接到摄政王的谕令,要我赴京奏论实业。张某北上之时,正好途径彰德,便过来看看袁兄弟了。”

    袁兄弟……

    袁世凯心里暗暗发笑。早先,他是弟子,张謇是先生。后来,他不以其为师,他更是出言责备,断了联系。到现在,张謇放低了姿态,想来是必有所求了。

    莫非……袁世凯想起,光绪三十年那年,张謇曾给自己来过一封信,信中论及宪政,又透出拉拢他发展宪政之意。当时,袁世凯便想到,总有一日,张謇会来找他。袁世凯做事素来留有余地,虽说对张謇多年与他断交亦是心存芥蒂,但却回复道:“尚须缓以俟时。”其实,他亦有意发展宪政,但让他来当这个出头鸟,却绝无可能。

    后来,时移世易,袁世凯每每想起,自己因位高权重而遭忌惮,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心里又不禁生出悔意:若当那个出头鸟,朝廷早已为他所制,枪口倒未必能对着他来。

    现如今,袁世凯暂时失势,张謇却肯专门来看他,不管其目的为何,袁世凯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追根溯源,当年若非张謇举荐他从事武职,他也很难在援朝之战中建功立业。

    寒暄数句后,张謇忽而问道:“这两年,袁兄弟在老家生活,过得可还习惯?”

    袁世凯哈哈一笑,道:“先生以前教过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嘛。怎能过不惯?”

    这话把张謇逗乐了,啜了一口茶,又道:“我记得,那时你回了我一句,‘浅水藏不得蛟龙’。”

    “今日,袁某也作此想。纵然蛟龙困于浅水,一朝风云大动,必能御风降云。”

    “妙哉!妙哉!”

    一个是有心拉拢,一个是心存感激,二人越说越近,二十年的隔阂好似融冰一般,一点一点消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