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83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4)(5)(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4

    “不在家?哪去了?”袁世凯掌着电话筒,皱了皱眉,语气冰冷下来。

    咂了一口烟,他没有在说话,只静静等待电话那端的回应。

    “老爷今日携几位朋友去了江宁,”吴道?终遄米叛源牵?八凳且?桃樽榱偈闭??氖隆!

    “哦。”

    “老爷昨日在家中剪了辫子。”吴道?植钩涞馈

    她对当前的形势摸得不准,但知张謇做事极有分寸,不妨透露一些信息给袁世凯。

    果然,袁世凯有了反应,在电话那头轻声笑了起来。

    寒暄数句后,袁世凯才挂了电话,一边抽烟,一边盘算。

    武昌起义之后,朝廷担心按不住革命党人,便决定起用袁世凯,遣其亲信阮忠枢去洹上请他。袁世凯考虑了二日,方才决定出山,担任湖广总督,驰赴前线会办军务。

    此前,朝廷已派出陆军部长荫昌,袁世凯此去,是充任荫昌的副手,帮他镇压革命军,权限算不得大。不过,袁世凯却借此附折提出募军、指挥权等要求,旋后又电奏朝廷,以军机处来调度指挥,以免顾此失彼。

    其后,袁世凯在湖北督战数日,湖北陆海各军、长江水师皆受其节制。数日之间,袁世凯又接到上谕,被授为内阁总理大臣,他即刻做出决定——在奏请朝廷休战的同时向黎元洪写信和谈。

    本来,黎元洪奉旨坐镇左旗营房,一心要收拢军心,防其哗变,岂知黎元洪不仅没能掌控局面,还也难以掌控局面,没被革命党人强推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稍晚几日,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黎元洪又被推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大元帅、假定副元帅。

    袁世凯心知此非黎元洪的初衷,这才有信心,派代表南下和议。

    作为和谈代表,唐绍仪带着代表团,先至武汉,再往上海,给革命党人开出了一道谈判底线:朝廷立刻实行君主立宪,南北一统。

    除了这个安排,袁世凯担任内阁第二日,便做出了另一个决定——请张謇过来帮忙。

    但张謇却婉拒了出任农工商大臣、东南宣慰使的邀请,转而赶去苏州开议会。

    就这样,袁世凯一面等候唐绍仪的佳音,一面期盼张謇的回信。那时,张謇称,时势至此,何宣何慰,这在袁世凯看来,却是一句很灵活的话,若是时势有变,张謇总会成为他的臂助。

    “昨日是十月二十四日,剪辫子……呵呵……”袁世凯掐灭烟头,起身对镜自视。镜中的他,脑后的辫子长长地垂下。

    逾时,袁世凯若有所思,干笑了两声。

    5

    这场和谈,进行得还算顺利,但持续时间很长。

    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议事大厅中,朝廷代表和革命党代表,先是达成了局部停战的协议,再是宣告全国范围内的停战协议。而后,双方才转入实质性谈判。谈判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自然是清帝逊位后的待遇,以及国家将实行君主立宪还是共和。

    就在此时,一场权力之争,正在革命党之中发酵。

    原来,袁世凯之所以想要促成南北一统的和议,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清帝逊位之后,总须有人来主持新政权,届时以自己手中所握之兵力,必能有所作为。并且,湖北军政府也极力想拉拢袁世凯,甚至表示,只要袁世凯不反对革命,即推其为大总统。

    袁世凯的盘算是不错,但却料想不到,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机,同盟会领导孙中山会跑出来“截胡”。也是机缘巧合,早年投身革命的孙中山,本来就有不少支持者,此时回到国内,正好为革命党人相中,高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则当选为副总统。

    其实,南京政府并非无意于袁世凯,只因袁世凯曾站在君主立宪制的立场,现下又未明确表态支持共和制,故而不可能冒此风险。

    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袁世凯气不打一处来,立时撕毁已达成的协议,并质问对方图谋。为逼对方妥协,袁世凯又令段棋瑞、冯国璋与朝廷里的北洋军官通电,重申君主立宪。

    重申君主立宪,自然也就是在反对共和,不认可南京临时政府。

    形势陡变,革命党人、孙中山都如坐针毡。

    宣统三年,终结于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

    6

    转眼便至民国元年(1912)元旦。

    按规程,这一日,孙中山将就任临时大总统。

    当日,黎元洪在《致南京临时政府并各省都督》中,提出疑问,说袁世凯德高望重,竟未当选大总统,这于南北和议不是好事,于国人更是莫大的损失。

    孙中山在次日忙电告袁世凯,解释道:“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文承各省推举,暂词具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有诱致之意,则误会矣。”

    孙中山情词恳切,但袁世凯却置若罔闻。

    且说,孙中山就任当日,各省咨议局的负责人应邀赶往江宁。张謇也参加了就职典礼。孙中山旋即推荐张謇担任实业总长。

    前些日子,张謇被委以江苏两淮盐政之事。他一边为此奔走调和,一边关注着袁、孙、黎三方的形势。如今甫至江宁,尚未摸清临时政府的实力,便被委以重任,也不知前途如何。但张謇没有拒绝的道理,暗道:当仁不让,正是吾辈之职。

    说及实业,放眼国内确也无人比张謇更有分量。

    只是,张謇实在拿不准,该如何与从未打过交道的孙中山相处,毕竟,其人其事只在他人口述之中,而认识一个人,总须一些时日,否则便不会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古语了。

    若是孙中山当得起议员的信任,自己在此为国为民谋事,亦未尝不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