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84章 惟日人则万不可(7)(8)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7

    民国伊始,使用新历。

    到了1月3日那天,张謇起了个大早,赶往参议院与孙中山会晤。

    这个参议院,便是由张謇的得意门生孙支厦所设计的咨议局。建筑采用英式风格,典雅而又气派。辛亥革命后,曾在此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临时政府的参议院也暂设于此。

    孙中山已在咨议局中等候多时,一见张謇的身影,便笑吟吟道:“张总长既为政府资助白银,又为南北议和折冲樽俎,真是煞费苦心啊。孙某代表政府感谢你。”

    孙中山所言不虚。张謇前段时间四处奔走,为的就是促成共和。他对民国政府的帮助,不只是在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召集商会,为其资助五十万两白银。

    原来,张謇深思熟虑之后,更加明确非政治改革不能救乱,转而支持共和。为此,张謇一边与袁世凯联系,希望他认清形势,尽快休战,尽量促成和议;一边又劝铁良和张人骏放弃武装反抗。

    接下来,为了通州的和平光复,张謇又向上海军民求助,后虽分身无暇,也请他三哥张?领着数百民众到江边去欢迎上海军政都督府派来的兵士。张?也因此担任了通州军政分府的总司令。

    张謇见孙中山对自己的行动了若指掌,必是做了一番调查。因着他这份用心,平添了几分好感。不过,没说上几句,张謇就对孙中山在施政方针、实业建设上的看法,生出了疑虑。

    草草结束会谈后,张謇在回程中暗想道:我与这位临时总统只怕是谈不到一处去。我与他的阅历不同,认识也不同,尚能理解,但他从未搞过实业,竟然说了一大堆不知边际的话。也许,他以为,革命是天下最难办的事,殊不知,真正难办的事,是建设,是如何能改变这百废待兴的局面,以致于政通人和。

    张謇的预感很准,不过月余时间,他便不得不辞职而归,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8

    那一日,孙中山因为汉冶萍公司的发展问题,与张謇产生了分歧。

    孙中山以为,只要能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与外国合资并无不妥。政府方才建立起来,财政极为吃紧,须得解决燃眉之急。故此想与日本合作经营汉冶萍公司。

    合作的方式是,公司和日本人共集资三千万元,二者各半,继而,公司再转借五百万元给临时政府。那时,张謇还在外地,得知此事,不禁大吃一惊。

    张謇心道:大总统在实业一途上果然是外行,这万万不可。

    汉冶萍公司,是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及萍乡煤矿三者的合称,其规模称得上是整个亚洲钢铁联合企业之最。据张謇所知,日本人早就对汉冶萍公司垂涎三尺,试图与盛宣怀联系,以借贷抵押等方式蚕食它。

    岂知,盛宣怀后来被朝廷革职,不能再干预其事。日本人才暂时打消了念头。

    二十年前,张謇从棉纺织业做起,以为这是富国安民之本,后来却渐渐认识到,棉铁皆为关涉一国之本的大事。眼下,见临时政府竟然要与日人合作,此何异于引狼入室?

    张謇自然心急如焚,立时跟他去了封信,摆起了道理:“汉冶萍之历史鄙人知之甚详,综要言之,凡他商业可与外人合资,惟铁厂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经营,惟日人则万不可。日人处心积虑以谋我,非一日矣,然断断不能得志。”盖(日本)全国三岛,无一铁矿,为日本一大憾事……民国政府建立伊始,纵不能有善良政策为国民所讴歌,亦何因区区数百万之借款,遗他日无穷之累,为万国所喧矣!”

    孙中山接到信,半是沮丧半是无奈地回应说,合同已签,追正无及。

    实则,合同尚未签署,还有转圜余地,但孙中山却不想再生枝节了,满心的苦是道也道不出。经费,经费,还是经费……

    这个问题,不只张謇曾对他说起过,黄兴等干将们也表示担忧。因为发不出多少粮饷来,无论领导还是兵士,都对执政府频生抱怨。

    就在孙中山一筹莫展之际,猛然响起数月前,盛宣怀在日本所予的答复。拟将各省自建的铁路、邮政收为国营,顿时招来如潮的反声。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开始爆发,对此盛宣怀不仅不予以调解,反而命各地从速镇压。

    端方本已赋闲在家,结果被遣出镇压运动。端方一向开明,并不主张剿杀,奈何就在他明确发表态度之际,被革命党人暗杀了。何其冤也!张謇每念及此,便难过得无以复加。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盛宣怀被清算革职,国内的财产也被没收了。盛宣怀旋后逃亡日本神户,对他的不动产十分悬心。不久,盛宣怀看出南京临时政府亟需军费,难以为继,便寻找时机与临时政府合作,意在蹑足高位,并保住仅余的不动产。

    临时政府自然也明白盛宣怀的意思,使者很快转达了意思:以前被没收的不动产可以发还,但动产却难以追还。民国与他无仇无怨,若他肯为临时政府筹款,便可以功臣身份回归国内。如果继续观望下去,那些不动产也将尽数没收。

    盛宣怀便提出提出了与日本合办冶萍公司的主张,但又担心把握不好分寸,便会如当初开平煤矿一般,最后为英国所侵吞,彻底败了自己的名声,遂强调了一点:华日合办或可筹款,但应严定年限、权限。

    孙中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临时政府财政吃紧的现状,没人比他更了解。考虑再三,他决定让盛宣怀牵线,与日本代表签订汉冶萍中日合办草约。

    事先,孙中山能预料到,他的做法会招来非议,但没想到,得悉此事后,不仅张謇愤而辞职,连参议院也对此强烈质疑。孙中山顿觉心灰意冷,关上房门,静坐半晌。

    “汉冶萍事,曾一再渎陈,未蒙采纳,在大总统自有为难。惟謇身任实业部长,事前不能参预,事后不能补救,实属尸位溺职,大负委任。民国成立,岂容有溺职之人,滥竽国务?谨自劾辞职,本日即归乡里,特此驰陈。”

    良久,孙中山把张謇的电文再看了一遍,深叹一口气,无力地陷进沙发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