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86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3)(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3

    退位诏书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句尤为引人注目。一是为袁世凯确立身份,二是申明清朝传祚,始有民国政权。

    袁世凯对此很是满意,两日后便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自称终结帝制,拥护共和,肇基民国。孙中山见大势已成,旋后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

    两日后,袁世凯被临时参议院推为临时大总统。为防袁世凯专权,孙中山预留了一手,要他在南京就职,并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革命党人的监督。

    袁世凯耍起了手段,以整顿军务为由滞留北京,口中却称不日南下就职。几日后,袁世凯才公开表示拒绝南下。

    “北方军民,尚多分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走,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一席话,说得是振振有词,凛然大义,让人不好挑刺。

    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立马想出计策:派专使、专员去接他。说是“接”,实则是“强迫”,但袁世凯有的是办法,先稳住专使、专员,举行茶话会,再暗中炮制一场骇人听闻的“兵变”。

    一夕之间,数千商民遭劫,铁路局、银行也无以幸免,专使、专员都被吓得躲进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到了此时,帝国主义国家驻华公使便跳了出来,叫嚣着要维护安全。

    局面乱成了一锅粥。

    发生的这一切,似乎都在验证袁世凯所说的“险象环集,大局益危”。

    商界人士资产最厚,自然最担心这一点。在商界大亨的吁请,加上北洋将领的主张,最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退让,同意袁世凯就地任职。

    此事发生前几日,张謇前去苏州开会,并不知悉。

    待他听闻北京之变,惊得怔然无语,半日才回过神来,给袁世凯打去了电话。

    打了两次电话,袁世凯都没接上,等他接上之时,张謇却已没有勇气再问他根由,转而问他是否已平息事态。

    袁世凯一阵长吁短叹,道:“总算是按下来了。之前,我还跟先生说不能离开北京,如今看来,我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这话似乎是在说,北京兵变与之无关。

    张謇也摸不准实情,只得宽慰了他一番。但听袁世凯又说起组阁之事,言下之意,是希望张謇能来帮忙。

    张謇却推辞了一番,说他打算在家乡办纺织染传习所,办盲哑学校,无暇分身。袁世凯只得作罢。

    张謇所言非虚,在大生一厂中设立纺织染传习所,是他酝酿已久的想法。他已经创造了那么多个第一,也不差再多这一个。

    当初,他向厂董们提及这个想法时,便获得了清一色的赞成票。有人说“我们办的,是中国第一所厂办大学”,有人又补充说“何止,这是中国最早的纺织专门学校”。

    张謇见厂董都很支持,心中也更笃然。尽管,一致的赞同,也在张謇的意料之中。回想初立大生纱厂时,资金、设备、技术、人才无一不令人头疼。后来,纱厂发展如日中天,俨然是产业链中的主轴,但张謇却知,通海垦牧公司虽为纱厂解决了原棉的问题,郁芑生也买来了优质低价的设备,可是在技术、人才上面,他们依然被人卡着脖子。

    只有培养自己的人才,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张謇对此深信不疑。

    4

    转眼入秋,张謇抽空回了一趟常乐镇,带着吴道?衷葑≡诶险?永铩T谠鹤永镒呱弦蝗Γ??橇?鞒さ糜屑感聿陨???跻廊灰∫范嘧耍?佩啦唤?刑镜溃骸傲?髂挠欣先ヒ凰的兀?荒昴昀先サ模?皇侨税 !

    吴道?直阈Φ溃骸袄弦?搜圆钜印2菽灸耸俏耷槲铮?睦锉鹊萌耍?怯星橛芯醯哪兀吭偎担?弦?獠唤欣希??浅墒臁!

    张謇被她逗乐了,正要说话,忽听得有人在大门上拍了几下,嘻嘻而笑。

    这一幕,并不陌生。张謇每次回老家,都是这幅光景。镇上的孩子们,听说状元公回来了,雀跃不已,成群结队地跑来张府前围观。他也不嫌孩子们吵着他,总是请他们进来做客。

    孩子们哪儿跟他客气,只要张謇一开门,就呼朋引伴地进来了。

    吴道?衷缇妥急负昧颂枪???庑┬」硗烦浴:⒆用乔妹拧㈡倚λ淙幌缘梦蘩瘢??耪佩廊从止婢仄鹄矗?じ龆?氐佬弧V黄渲幸桓鍪菪〉哪泻ⅲ?挥兄ㄉ???嵌哉佩馈⑽獾?中辛艘桓隼瘛

    旁边一个名唤周通的男孩解释道:“他小名叫默默,不会说话。他娘一直都怪他那个木匠老爹取错了名字,都三四岁了也不吭声,后来……后来也没说过话。”

    听得这话,张謇心中一痛,但见默默七岁上下,眼中黯然无光,更是心疼,便把他拉到跟前,柔声问:“孩子,你想不想读书?”

    默默点点头,比划了一阵。

    周通忙翻译道:“张爷爷,他说,他想读书,他也想当状元。”

    张謇笑着捏捏他的手,道:“现在我们不兴考状元了,现在是民国了,我们有自己的课本,孩子们不用考科举,也能发挥所长。”

    默默眼里似燃起一簇亮光,旋又黯了下去。他垂着头,不再比划。

    张謇接着说:“孩子,你若想读书,爷爷明日便差人送一套手语教材来,你可以系统学一学。嗯,不只如此……你爹是木匠?”

    见默默颔首,张謇又道:“我希望你先跟你爹爹好好学一下木工。将来,再到爷爷开的学校来读书。”

    默默瞪大了眼,半是期待半是懵懂。周通却倏然明白过来,问:“爷爷,你莫不是要为哑……要为不会说话的孩子,开一个学校。”

    张謇拊掌道:“好聪明的孩子。果然是一点就通。爷爷想办一个盲哑学校。办成之后,之前不能读书的孩子,便都有书可读了。爷爷啊,还想开设国画、雕刻、木工、裁缝等科目。孩子们学了这些科目,将来呀,便有谋生的主意。”

    话音一落,先是一阵静默,接着是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

    里面还夹杂着周通响亮的声音:“我这就去给姑母说去。”言讫,便跟个小驹子似的冲出去了。

    耳畔传来孩子们的笑音:“他家那个堂兄,是个瞎子呢。”

    秋风过处,柳丝轻扬,丝丝缕缕,都拂在人心,像是春的序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